【摘 要】
:
一个文学实践成为一种话语实践,其发生时的起源往往会因而被遮蔽,新写实小说也不例外.尽管,众多当代文学研究普遍都指出《钟山》杂志是新写实小说的发源地,但对这段历史的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文学实践成为一种话语实践,其发生时的起源往往会因而被遮蔽,新写实小说也不例外.尽管,众多当代文学研究普遍都指出《钟山》杂志是新写实小说的发源地,但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存在着被简单化、本质化的倾向,对其从发源到消亡的全过程,缺乏必要的探究.因而,本文意在通过《钟山》(1988-1991)对新写实小说倡导、组织和策划的全过程,厘清该思潮内部纷繁芜杂的文学现象,探究历史祛魅后,新写实小说在当时文学场域内产生轰动效应的内在动因,并将《钟山》对新写实小说的成功策划作为切入点,探究文学期刊对文学生产的巨大影响力.
其他文献
目的:对内蒙古鼠疫菌进行差异区段(DFR)、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CRISPR)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三种分子分型研究。建立内蒙古鼠疫菌分子遗传特征数据库,分析内蒙古鼠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生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大多数观点认为《呼兰河传》是萧红与鲁迅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对国民性的批评,但萧红的批判与鲁迅是有所不同的.借鲁迅的《呐喊》
王安忆以对人道主题的咏叹编织着自己的文学乌托邦,在对人类殷殷的同情和关怀的基调下,借对忧伤的童年、无依的家庭和田园遥想的吟语低喃,隐喻和探寻生命的本体,构建人文关怀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口服贝那普利10mg/d,治疗组55例口服贝那
文章以“此在的人”为根,探索文章的诗意点,以“此在与时间和世界”为据,挖掘文本中的物、人、情,并以此为线触摸文字间的温度,点面结合,探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