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的心理状况出现“亚健康”:面临学习压力,意志力薄弱,悲观厌学,自暴自弃;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闭、自私、冷漠、偏激;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很多孩子对父母怨艾、不理解甚至敌对和仇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培养孩子健康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阳光少年”,这是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俗语说得好,“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要想学生的心灵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的心灵盛开乐观向上的花。家校配合,为他栽下健康的种子,撒播鼓励的阳光,准备肥沃的土壤,浇灌甘甜的溪水;他的心灵必定会盛开一朵花——积极上进、健康活泼、豁达乐观的花。
一、植入健康的种子——即坚定的信念
输入一种健康的思想,让学生萌生一种信念:我要开花,我要开出最美丽、最坚强的花。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同学,家长口中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希望被尊重、被肯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面对心理呈现各种各样“亚健康”的同学,我们都会在他的心理栽下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能行!
在我们的班级,赫然张贴着这么几句话:“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虽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二、准备肥沃的土壤——即适宜的环境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雅文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学生性格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
1.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心灵舒展放松的土壤
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我们校园中的名人画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种植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树成荫,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培养关心热爱集体品质的土壤
学生喜欢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其求知欲,满足其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自信、陶冶情感、磨炼意志,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尤其关注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给他们大展身手的机会,给他们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如在校运会准备阶段,我们发动学生为班级制作横幅,学生自发组成合作小组,有准备笔墨的,有准备硬板的,有准备标语的,有尝试书写的。那些沉默寡言的同学在大家的感召下,也积极地投入为班级做贡献之中,并且乐此不疲。远足的途中,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加入宣传队鼓舞士气的,有加入环保队捡拾垃圾的,有帮助同学背包搀扶同学的,还有为班级默默扛横幅和队旗的。作为教师,我们敏锐的发现,在集体活动中,孩子的笑容更灿烂,心情更开朗,性格也更活泼。
三、撒播温暖的阳光——即激情的鼓励
鼓励如阳光,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温暖,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渴望从所接触的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尤其是老师给予的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及时肯定和充分鼓励,对暂时后进的学生,我们特别留心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分优点,就要热情的给予三分的肯定和表扬。表扬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鼓励作用,还会对其他的学生树立榜样,指出努力方向。
在我们的班级中,有“进步之星”,有“正义之星”,有“善良之星”,有“快乐之星”,有“勤奋之星”,有“助人之星”等等。我们对学生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个人都是天上最璀璨的星星,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在我们的鼓励与赞美中,学生精神抖擞,朝气蓬勃,自信满满。
四、浇灌甘甜的溪水——即真诚的沟通
随和的聊天、善意的开导、睿智的点拨、直率的劝诫如溪水,能荡涤学生心灵的阴暗,使心灵重返阳光和澄澈。
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他们缺少的就是和老师、家长、朋友的沟通。于是我们利用书信、班级意见箱、周记、甚至QQ、博客等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效果:
1.学生具备了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的品质和较强的反省能力。
2.学生养成了健康的思维模式: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耐挫力。
3.学生能够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的心理状况出现“亚健康”:面临学习压力,意志力薄弱,悲观厌学,自暴自弃;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闭、自私、冷漠、偏激;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很多孩子对父母怨艾、不理解甚至敌对和仇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培养孩子健康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阳光少年”,这是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俗语说得好,“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要想学生的心灵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的心灵盛开乐观向上的花。家校配合,为他栽下健康的种子,撒播鼓励的阳光,准备肥沃的土壤,浇灌甘甜的溪水;他的心灵必定会盛开一朵花——积极上进、健康活泼、豁达乐观的花。
一、植入健康的种子——即坚定的信念
输入一种健康的思想,让学生萌生一种信念:我要开花,我要开出最美丽、最坚强的花。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同学,家长口中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希望被尊重、被肯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面对心理呈现各种各样“亚健康”的同学,我们都会在他的心理栽下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能行!
在我们的班级,赫然张贴着这么几句话:“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虽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二、准备肥沃的土壤——即适宜的环境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雅文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学生性格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
1.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心灵舒展放松的土壤
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我们校园中的名人画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种植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树成荫,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培养关心热爱集体品质的土壤
学生喜欢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其求知欲,满足其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自信、陶冶情感、磨炼意志,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尤其关注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给他们大展身手的机会,给他们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如在校运会准备阶段,我们发动学生为班级制作横幅,学生自发组成合作小组,有准备笔墨的,有准备硬板的,有准备标语的,有尝试书写的。那些沉默寡言的同学在大家的感召下,也积极地投入为班级做贡献之中,并且乐此不疲。远足的途中,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加入宣传队鼓舞士气的,有加入环保队捡拾垃圾的,有帮助同学背包搀扶同学的,还有为班级默默扛横幅和队旗的。作为教师,我们敏锐的发现,在集体活动中,孩子的笑容更灿烂,心情更开朗,性格也更活泼。
三、撒播温暖的阳光——即激情的鼓励
鼓励如阳光,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温暖,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渴望从所接触的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尤其是老师给予的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及时肯定和充分鼓励,对暂时后进的学生,我们特别留心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分优点,就要热情的给予三分的肯定和表扬。表扬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鼓励作用,还会对其他的学生树立榜样,指出努力方向。
在我们的班级中,有“进步之星”,有“正义之星”,有“善良之星”,有“快乐之星”,有“勤奋之星”,有“助人之星”等等。我们对学生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个人都是天上最璀璨的星星,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在我们的鼓励与赞美中,学生精神抖擞,朝气蓬勃,自信满满。
四、浇灌甘甜的溪水——即真诚的沟通
随和的聊天、善意的开导、睿智的点拨、直率的劝诫如溪水,能荡涤学生心灵的阴暗,使心灵重返阳光和澄澈。
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他们缺少的就是和老师、家长、朋友的沟通。于是我们利用书信、班级意见箱、周记、甚至QQ、博客等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效果:
1.学生具备了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的品质和较强的反省能力。
2.学生养成了健康的思维模式: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耐挫力。
3.学生能够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