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德育教育渗透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的品格及品质得以在学习中塑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推动学生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提升。本文基于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285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要点,还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思想内涵。汉语言植根于悠久瑰丽的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衍生出众多经典的文字、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文学作品,这些语言产物中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当时历史社会的发展,是文化的具体呈现,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掌握思想品德,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必须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现状
德育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与德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培养。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状态不够稳定且有较大差异,因此,只有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富有层次感,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現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未对德育教育的特征进行有效分析与准确把握,多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传递,而忽略德育教育的渐进性与层次性。只有良好的渗透方式才能实现教学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使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得到提高。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后作业及课外训练,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分析,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自觉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应当在各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众多题材的课程,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理解,使得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内容,能够被学生吸收。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自身素质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德育教育工作高效落实,则是可以实现对小学生的正向引导,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小学生自身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若是采用硬性约束行为,则容易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容易被削弱,德育教育能够较好的改善这一情况,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有关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在语文、德育教育中,还要对自身的德行进行规范,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师表”,使得小学生都可以将教师作为榜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借课程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利用,善于动脑,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效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研读并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对其中包含的德育素材有一个统筹把握,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基于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不能脱离语文教学而单独谈德育,要把语文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否则容易顾此失彼;第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一味地单方面实施德育,要从学生的心理、情感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插图、文本语言等,通过电教配套设备创设德育情境,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用于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启迪学生思想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四、将道德教育融入写作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打基础的一个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程里插入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养成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的具体教学思路是要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堂教育才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学生在学习写作和练习写作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个人的思想情感倾向性和道德教育意识。所以,教师在设置作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和资料。包括在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在进行写作教育和阅读教育的时候,有意识地加入德育知识。甚至可以单独开设与德育知识相关的写作课程和阅读课程。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讲究的是描写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写作教育和阅读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德育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家长和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争取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实际上,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样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的一次实际行动要胜过很多次理论教育。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程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和学科的知识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多喜.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9(27):86.
[2]刘永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7-48.
[3]宋颖.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6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285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要点,还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思想内涵。汉语言植根于悠久瑰丽的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衍生出众多经典的文字、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文学作品,这些语言产物中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当时历史社会的发展,是文化的具体呈现,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掌握思想品德,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必须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现状
德育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与德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培养。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状态不够稳定且有较大差异,因此,只有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富有层次感,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現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未对德育教育的特征进行有效分析与准确把握,多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传递,而忽略德育教育的渐进性与层次性。只有良好的渗透方式才能实现教学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使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得到提高。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后作业及课外训练,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分析,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自觉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应当在各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众多题材的课程,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理解,使得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内容,能够被学生吸收。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自身素质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德育教育工作高效落实,则是可以实现对小学生的正向引导,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小学生自身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若是采用硬性约束行为,则容易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容易被削弱,德育教育能够较好的改善这一情况,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有关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在语文、德育教育中,还要对自身的德行进行规范,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师表”,使得小学生都可以将教师作为榜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借课程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利用,善于动脑,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效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研读并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对其中包含的德育素材有一个统筹把握,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基于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不能脱离语文教学而单独谈德育,要把语文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否则容易顾此失彼;第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一味地单方面实施德育,要从学生的心理、情感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插图、文本语言等,通过电教配套设备创设德育情境,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用于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启迪学生思想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四、将道德教育融入写作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打基础的一个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程里插入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养成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的具体教学思路是要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堂教育才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学生在学习写作和练习写作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个人的思想情感倾向性和道德教育意识。所以,教师在设置作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和资料。包括在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在进行写作教育和阅读教育的时候,有意识地加入德育知识。甚至可以单独开设与德育知识相关的写作课程和阅读课程。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讲究的是描写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写作教育和阅读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德育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家长和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争取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实际上,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样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的一次实际行动要胜过很多次理论教育。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程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和学科的知识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多喜.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9(27):86.
[2]刘永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7-48.
[3]宋颖.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