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之谈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就新课程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和写作思维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求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倡导运用随笔训练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他们能够写出情真意切的记叙文奠定坚实基础。这种不拘写作形式训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书写自身的感受,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随笔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注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方式来呈现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表达运用技能。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写作训练作了如下安排,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方法主要是:(1)注重文章的生活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2)注重新鲜思想的表达,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随笔形式的写作,帮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生活感悟小品文。这些写作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上述的写作要求,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1 借助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深刻洞察力
  记叙文的写作要旨就在于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生活化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可以这么说,生活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也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去品味生活,知晓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体现“生活即语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悟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领悟力。
  在写作教学中,借助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深刻洞察力,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在自我学习和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有所积累和提高。这种借助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觉生活中的一切精彩和值得关注之处,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升华;(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尤其是能够引起自己共鸣和教育启发的地方,让这种生活情境更具有情感价值意义;(3)鼓励学生随便练笔,通过评价、解说、交流等方式来引导,重在体现“感受生活”的文字表达呈现;(4)鼓励学生在进行自我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挖掘其中某一点的思想情感,让这种思想情感变得更为深邃和富有人情味。
  例如,在苏教版(下同)八年级下册的“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教学中,笔者就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事例来进行构思文章。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1)要求学生体味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联想方法运用,即由眼前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联想到“像一条瀑布”,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你看到晚霞,你又会想到什么?(2)教师要求学生就生活中的“树根”、“桥”、“蚂蚁”等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悟;(3)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述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品味自己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做有效的铺设成文。
  2 表达鲜活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记叙文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要有一定的鲜活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深刻观察和领悟,更是他们语言知识的一种积累和升华。如果说“留心生活”是逐步培养起学生生活的“热情”和“爱心”的话,那么,注重学生鲜活思想的表达则是提高他们写作素质的重要体现。
  笔者以为,表达鲜活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1)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使学生能自觉捕捉和主动寻找关于生活事件的触动和发现,培养他们生活敏感性;(2)注重深刻意境把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细致体味生活事件逐步改善自己的情感世界,使之丰富细腻、独特有个性;(3)注重想象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不同的思想情感审视生活中各个方面,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感悟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审视、驳诘生活事件(主要是现象、问题)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世界,使之深刻、独到,成为有思想有批判意识的人。像有的同学在《童年趣事》中记载,曾经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是自己就中了铅笔。但事实是事与愿违,于是他就有了启示:人生并非就是播种了什么,你就能收获什么,而在于你对自己的目标有无奋斗的激情和信心。
  3 注重随笔训练,培养学生的“情真意切”情感观
  笔者在近几年的写作教学中发现,注重随笔训练是提高学生记叙文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该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更有助于积累自身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这种注重随笔的训练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表达文章的习惯,以提高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觉得写作不再变得枯燥无味,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
  笔者以为,注重随笔训练,培养学生的“情真意切”情感观,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1)注意生活的人化、(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04页)生命化,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建造其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独到的思想世界,使之构建真实的情感世界;(2)注重写作的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能够突出其中的情感意义,以便能够更为深刻地体现文章的意图;(3)注重形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展示自己的理解理解感悟,以提高文章的表达艺术效果;(4)注重情感的真实和感召力,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态度,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这种注重随笔训练,培养学生的“情真意切”情感观,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写作态度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和理解感悟中受到启发,得到熏陶,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文学素养。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融入生活,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更是他们未来发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常小鸣.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选材[J].语文学刊,2005(6).
  [3]冯碧花.永不褪色的真情——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8).
  [4]赖洁华.谈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10).
  [5]黄华宾.观察与感受--浅谈记叙文的写前指导[J].泰安师专学报,2001(4).
  [6]徐平.初中记叙文写作布局技巧点滴谈[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5).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样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明确主体作用的内涵;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采取的策略;第三,课堂中学生主体活动的主要形式;第四,组织学生主体活动的原则。  关键词主体作用 策略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明确学生主
摘要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旨在研究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使广大语文教师自觉的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作文则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对自然、社会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传承祖国瑰丽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善于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对学生加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其达到“自读自悟”的佳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它的任务就是: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不爱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不好,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成绩,习惯的养成显然很重要,本文将具体阐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价值、范畴以及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价值 范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习惯,既是在长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也
摘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耐心的培养,同样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让学生喜欢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倾注情感,感化学生,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情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
摘要职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教师探讨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探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创设教学情境应考虑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创设导入情境,正确导引学生的“心向”;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在探疑中乐学;三是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创作中培养语文兴趣。三种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自然乐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趣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