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环境与青少年步行通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极限梯度提升模型的研究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不仅是一种原始、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公共健康、改善交通拥堵和减轻污染排放等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城市居民步行比例持续下降,体力活动水平日益降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力活动的缺乏将导致肥胖等慢性非传染病,为其将来发展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如何通过对建成环境进行干预,提高青少年步行通学比例,从而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既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部分已有研究以西方城市为案例,很少研究关注中国城市;第二,绝大部分既有研究基于线性或广义线性的假设考察建成环境对步行通学的影响,很少研究关注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鉴于此,论文以厦门岛为案例,基于极限梯度提升模型,考察青少年家和学校建成环境对其步行通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通学距离是影响青少年步行通学最重要的因素,其相对贡献接近4成(39.99%);②建成环境(以5Ds模型表征)作用显著,家、校建成环境相对贡献合计达36.28%,超过社会经济属性(23.73%),离市中心的距离和道路交叉口密度等变量具有重要作用;③全部建成环境变量和主要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均与青少年步行上学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研究为城市决策者关于提高青少年步行通学倾向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课标明确提出野外观察地貌的要求,利用假期或周末带领学生开展地貌野外观察,有助于弥补课堂不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FAST科普基地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多样,分布集中.本文依据课标要求,从观察条件、达成目标、观察过程三个方面阐述FAST科普研学旅行中的喀斯特地貌野外观察建议.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显示:长三角各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韧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ρ=0.444,P<0.01).其中,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生态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社会韧性和城市工程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