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R&D投入经费及人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科技创新在经济上的能力对GDP的贡献能力逐步增大。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文旨在探究我国研发投入资本与人力是否取得相应经济成果。R&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最核心部分。如何使R&D的投入为优,我国当前R&D投入规模在国际的地位如何,各省之间的溢出效应程度高低,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以下几个内容:一、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理论,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现状,R&D投入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国整体R&D的投入经费占GDP的在国际上的地位;二、我国各省R&D投入人员及经费在2016年我国各省的研发经费支出来源于不同的途径,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了我国中东部企业R&D投入经费对GDP的促进作用大于政府R&D投入经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主要依靠政府R&D投入资金对经济产生影响。这一结果揭示了我国中部与东部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对高新技术的研发较为重视,开展研发活动的力度大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各省中研发活动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调节,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比较大。三、各省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并进行了资金与资金,人力与人力贡献度之间的对比,并通过引入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对省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估计。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0-2016年共17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R&D投入经费及人员对经济的影响,发现我国各省R&D投入人员对我国经济贡献比较低,我国各省R&D投入经费对我国经济贡献高于R&D人员的贡献,同时R&D投入对经济贡献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随着经济水平的升高,我国各省R&D投入对经济的贡献有增大的趋势。考虑到我国各省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空间关联性分析,发现在各省经济水平及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再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各省R&D投入经费及投入强度对GDP增长的影响,选择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作为空间模型建立的空间矩阵,通过加入空间模型的分析,探究了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及R&D投入经费及人员在省际之间的溢出作用。对数据进行了莫兰指数的检验,对各省之间经济发展是否相关作出初步判断,对模型是滞后效应还是误差效应进行了LM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经济现象的空间相关性不可忽视,模型选择空间滞后对本文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结果证实了我国R&D投入经费与人员省际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发现溢出效应的与直接效应相差不大,从而得出我国各省之间发展日益密切,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的结论。
其他文献
流体相平衡是化工热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也是学生反映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部分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液热力学、相平衡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激发
运用BEC分类数据,构建相对贸易竞争指数和相对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竞争性与贸易互补性关系。数据显示,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竞争关系主要体
为适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概况出发,以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为切入点,提出了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脉搏,转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万~10万,大多数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分娩后存活者约1/20万[1].能接受手术的病例极少,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且术后两婴儿均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