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健康威胁,控制隐匿性HBV感染是重要的一环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意大利举办的“关于隐匿性HBV感染的淘尔米纳专家共识会议”将隐匿性HBV感染(OBI)定义为:“使用现有最灵敏的血清学检测技术检测HBsAg为阴性,但肝组织中HBVDNA为阳性的个体”[1]。基于血清学检测结果,OBI可分为血清学阳性和阴性两类,前者表现为抗-HBc阳性同时抗-HBs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后者表现为抗-HBc和抗-HBs均为阴性。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外没有大鼠专用的复合麻醉剂,本研究将右旋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强痛定和阿托品配成复合制剂(DMO)经腹腔给药麻醉大鼠,观察其对大鼠的镇静、镇痛、肌松等效果及对主要
大肠杆菌(E.coli)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在其被发现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
为了研究尿嘧啶-N-糖基化酶(UNG酶)在减少兽用生物制品支原体PCR检测中的假阳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在PCR试剂中加入UNG酶,在PCR反应前25℃作用10 min,再50℃作用2 min,结果显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