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就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阅读面有限,在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活跃、高效的语文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提问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一、设置悬念,吸引注意
  悬念式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的编排特点,抓住教学的突破点,设计悬念性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都是科学小品文,文章内容虽不深奥,但是里面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文章的特点,设置以下几个提问:①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类似于“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话语,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②很多科学家以及探险家都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但是你能想象得到30年前的罗布泊曾是一片绿树环绕的生命绿洲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罗布泊如此巨变呢?等等。设置这些悬念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较提问,拓展迁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题材相同、写作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或者是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了解各类文章的写法特点,发展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与《伤仲永》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吕蒙晚来学成与神童方仲永沦為庸人的两个事件进行分析,谈谈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学生在对比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比较式提问,可以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文章写作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探究提问,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提问,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和争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散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有一朵康乃馨,你会送给谁?”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四、学会提问,质疑创新
  学贵有疑,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学生回答对了多少个提问,而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有的经过学生仔细揣摩就可以解决,有的则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设计一些质疑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金色花》时,教师可以针对“‘我’为什么会想象自己会变成一朵金色花”进行质疑,有的学生提出:“‘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想报答母亲对我的关爱,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送给母亲一束花呢?”学生听后,思维立刻变得很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我只是一个小孩子,想象力丰富,觉得变成一朵金色花比较奇妙,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还有的说:“直接送花比较俗气,变成一朵金色花同样可以回报母亲,具有新意。”学生在质疑、讨论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教学重点,理解了文章主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个性。
  古人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地向前推进。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无论何种基础的学校和师生,其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实效的。
其他文献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读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道理;读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中国的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年仅12岁的周恩来说的,这也是他为自己立下的人生志向。这句话让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更为之奋发进取!  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每一天我们睁开惺忪的睡眼,就有美味的早餐供
期刊
“读书,真好!”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小时候我就爱读书,每天晚上都缠着妈妈给我读一篇《安徒生童话》才肯安然入睡。大了一点,我便天天捧着妈妈给我买的各种绘本,自己开始慢慢地一字一字地读着。就这样,我每天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快乐地成长。现在“班级图书角”“图书室”“阅览室”成了我汲取营养的殿堂,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来
期刊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看我表现好,便给我报名参加了夏令营。终于可以有机会离开爸爸妈妈,独自一人闯荡江湖了,我的心情怎一个激动了得。  刚来到夏令营,教官就对我们说:“来到夏令营,你们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位小军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早退,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明白吗?”听了教官的话,大家顿时精神百倍,抬头挺胸,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小战士,教官看了连连点头。为了让我们迅速地熟悉彼此,增强我们的合作
期刊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一书,收获颇多,书中众多理论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每当想到我与新基础教育的那些事,也总是感慨万分。  在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之前,撰写教案时,我会写下上课时要讲的每一句话,精心的设计出课上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并提前预设好标准答案以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便按部就班的来。但是,教案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而人的思维却是不断变化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百花园中最独特、最亮眼的一个,皆是天使,而我们是园丁,修裁剪伐,去培育他们茁长成长。  “老师,王彤又在班里打人了。”班长匆忙跑来向我报告。年轻气盛的我一听火冒三丈,哒哒哒,踏着高跟鞋,三步并两步来到了教室,“你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在班里和人打架?” “他把我的书弄脏了。”王彤理直气壮,所有的目光聚集到我的身上,强压心中怒火,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上次和人打架是因为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今天和
期刊
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学生作文训练是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材料的单一化,表达的程式化,内容的虚假化。探究农村初中生的作文表达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学生作文表达的因素,找准突破学生作文表达的瓶颈,实现有效的写作引导,是提升农村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农村初中生生活现状分析  1.社会环境的局限。今天的农村初中生,生活的范围就是学校这块小天地;活动的路线只能是从宿舍到教室,从教
期刊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是所有教师的职责,要主动构建渗透美育的各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知荣辱、懂美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既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很强的艺术
期刊
如何让学生当家做主?我曾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效果显著,愿与大家分享。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得源头活水来  如何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持续地参加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适合属于学生自己的班干部。让班干部队伍成为班级前进的不竭动力。  如何才能选举出合格的班干部呢?有些班主任可能会选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认为成绩好的学生管理能力一定不会差。在做班主任初期,我也尝试选了一些成绩
期刊
一场评书,要有一个好的“开讲”;一出戏剧,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序幕”;一堂课当然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这一个好的开场白就是一节课的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就显得尤为关键。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唤情)  罗丹
期刊
语文教师的“对症下药”却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沟通的艺术、启发的艺术、引导的艺术。在沟通、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人际之间的沟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成了有效沟通、有效管理的生命线。人际沟通的语言,既包括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包括无声的非口头语言,如手势、眼神、目光、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这里探讨的是课堂管理中常用的主要的语言之一 ——口头语言,即口语的技巧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