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画的禅理意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艺术通才,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诗画,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诗、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即“绘画是空间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文学是想象艺术”。王维的最大贡献是将诗、画两种艺术加以贯通:诗中饱含画的意蕴,画中寄寓诗的幽情,画的构思、布局、形象、赋彩都可以进行诗化审美。本文将对王维的诗和画进行具体的分析。
  意蕴幽远的禅理:王维中年后笃志信佛,维摩诘本为和尚之名,王维取维为自己的名,取摩诘为自己的字,亦可看出他对佛禅思想的喜好和向往。佛教本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把心所游履攀缘者称为“境”,“境”有五种,即色、声、嗅、味、触五境,认为五境都是虚幻的,要破除对这五境的执迷,进入法境,才能得道成佛。禅宗的六祖慧能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改变了从印度传来的这种思想。
  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灭’和‘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流行于唐朝代士人中的《维摩诘经》里,就有‘无生无灭是寂灭义’的说法”。又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画,自然平淡,从中传递出空灵的诗意禅境。在他的《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从中体现出“人生虚空”的佛教寓意。此画中的禅意,也正如钱钟书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的许多图画都能体现出禅境的空灵静谧和幽寂旷远。
  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诗画共同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在“安史之乱”后退隐蓝田辋川,将自然山川和诗歌画作为他弛放精神和安顿身心的归宿,他以平静恬淡的内心极自然地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抒发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恬淡闲适、清雅淡远的山水之情。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中的“空山”有一种空灵、清远的韵致,而“新雨”清新,秋天又有无限清爽之气。颔联简直是一幅明月朗照图,明月铺洒皎洁的月光于松林间,松林深处便愈见幽暗、静谧,清泉汨汨流动;洗衣女的喧闹声,渔舟唱晚时莲叶的摇曳之态,构成了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宁静、明秀的诗的意境美。
  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画家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无勾皴,远山平缓淡雅,整个画面冷漠萧瑟、清幽雅致。远处的山林烟雾迷蒙,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用绿色渲染由淡到无。整幅画充满了清新恬静的情调。
  王维的诗画也有气势宏大,雄浑开阔的一面。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诗写终南山连绵不断的山脉横亘于关中平原上,周围白云缭绕,缥缥渺渺,显得境象开阔,气势雄浑。远看青隐隐,山如天上来;近看雾蒙蒙,忽而又散开。“山间云霞的开合吞吐,变幻多姿,表现了高山大谷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最后诗人想到寄宿于人处,隔着一条悠悠绿水去询问对面山上的樵夫,而回声也回荡在山谷间,这又显出终南山的深广博大。诗中的山、水、白云、青霭以及人的对话之趣构成了美好的意境,为终南山带出一点灵动之气。
  诗画合一之美:诗歌是语言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而王维的许多诗歌却能够引导读者逐渐地从听觉走向视觉,使人感到的是一个具有可视性的空间形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明确地指出了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如《江干雪意图》中采用平远构图法,由图画可看出作者站在近山遥望远处连绵的山脉所看到的景象。远山脚下是丛生的树木,江水折流,正中的山脉是主峰,山石纹理折皱清晰可见,左右两侧的山则辅衬主峰,山石纹理就渐显模糊。这样平远构图使人视野开阔,豁然开朗,有一种旷远萧疏的意境美。
  王维的诗和画还讲究构图的参差错落,以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产生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如诗句:“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前者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景的距离,后者则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他的《雪溪图》皴法甚简,渲染见长,以反映物象的立体感。此图画面自然地分为近中远三个景层,近景在山峦雪谷间画出一架玉带小桥,几间草庐错落在苍润的雪中,室内宾主对座闲谈。村桥之间雪坡重叠,山径曲折弯延。透过岸边挂着残雪顾盼生姿的几株寒树,是中景的一条开阔的冰河,溪水平静像玉脂初凝,烟波浩淼,一叶小舟如落叶无痕顺溪滑过,舟上渔人划船观景。远景为地势平缓的苍茫雪原林麓杂生,渔浦旷寂。
  王维怀着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之心归隐山林,在动静有致的自然山水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寄寓自己高洁淡雅的情怀,在淡泊的心态中领悟创意诗画的真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清寂空灵的山林和光景明灭的薄雾,淡淡诗情和浅浅的画意,他的诗画中的禅意,也是我们当今匆匆社会中值得体味的东西。
其他文献
对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固定床的寿命进行61个循环的不间断评价试验,历时2 500 h;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脱硫剂脱硫活性、再生条件及使用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温度
铁矿球团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及改善高炉料柱透气性等优点,被认为是实现高炉炉料结构优化所必需的优质炉料,因而在钢铁工业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各大钢铁企业都在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即统一的课型,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难免会阻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着以教育对象为本的原则,分级教学应运而生。  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其理论依据而言,教育部高教司《
针对300 m超长综放工作面ZFS6800/18/35型整体顶梁支架阻力实测结果,分析了支架阻力的分布特点及前柱阻力大于后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对顶梁上载荷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最后对
目前从高校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素质来看,如若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再不深刻了解后勤信息化,盲目建设后勤信息化,那么可能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本文就高校后勤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收看需要及保证每个用户的利益,数字电视采用了接收系统来管理用户的观看权限并确保用户的正常收看,开发和实施相关技术,以保证这种权限控制的可靠性和安
锚杆是在围岩体内部发挥支护和加固作用的,如何与围岩的状态和变形特点相协调,是决定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围岩与锚杆通过锚固力相互作用.通过分解锚固力,研究其作用过程
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离散介质中碎块体的移动概率逐渐趋近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法对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