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艺术通才,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诗画,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诗、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即“绘画是空间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文学是想象艺术”。王维的最大贡献是将诗、画两种艺术加以贯通:诗中饱含画的意蕴,画中寄寓诗的幽情,画的构思、布局、形象、赋彩都可以进行诗化审美。本文将对王维的诗和画进行具体的分析。
意蕴幽远的禅理:王维中年后笃志信佛,维摩诘本为和尚之名,王维取维为自己的名,取摩诘为自己的字,亦可看出他对佛禅思想的喜好和向往。佛教本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把心所游履攀缘者称为“境”,“境”有五种,即色、声、嗅、味、触五境,认为五境都是虚幻的,要破除对这五境的执迷,进入法境,才能得道成佛。禅宗的六祖慧能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改变了从印度传来的这种思想。
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灭’和‘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流行于唐朝代士人中的《维摩诘经》里,就有‘无生无灭是寂灭义’的说法”。又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画,自然平淡,从中传递出空灵的诗意禅境。在他的《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从中体现出“人生虚空”的佛教寓意。此画中的禅意,也正如钱钟书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的许多图画都能体现出禅境的空灵静谧和幽寂旷远。
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诗画共同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在“安史之乱”后退隐蓝田辋川,将自然山川和诗歌画作为他弛放精神和安顿身心的归宿,他以平静恬淡的内心极自然地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抒发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恬淡闲适、清雅淡远的山水之情。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中的“空山”有一种空灵、清远的韵致,而“新雨”清新,秋天又有无限清爽之气。颔联简直是一幅明月朗照图,明月铺洒皎洁的月光于松林间,松林深处便愈见幽暗、静谧,清泉汨汨流动;洗衣女的喧闹声,渔舟唱晚时莲叶的摇曳之态,构成了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宁静、明秀的诗的意境美。
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画家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无勾皴,远山平缓淡雅,整个画面冷漠萧瑟、清幽雅致。远处的山林烟雾迷蒙,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用绿色渲染由淡到无。整幅画充满了清新恬静的情调。
王维的诗画也有气势宏大,雄浑开阔的一面。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诗写终南山连绵不断的山脉横亘于关中平原上,周围白云缭绕,缥缥渺渺,显得境象开阔,气势雄浑。远看青隐隐,山如天上来;近看雾蒙蒙,忽而又散开。“山间云霞的开合吞吐,变幻多姿,表现了高山大谷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最后诗人想到寄宿于人处,隔着一条悠悠绿水去询问对面山上的樵夫,而回声也回荡在山谷间,这又显出终南山的深广博大。诗中的山、水、白云、青霭以及人的对话之趣构成了美好的意境,为终南山带出一点灵动之气。
诗画合一之美:诗歌是语言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而王维的许多诗歌却能够引导读者逐渐地从听觉走向视觉,使人感到的是一个具有可视性的空间形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明确地指出了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如《江干雪意图》中采用平远构图法,由图画可看出作者站在近山遥望远处连绵的山脉所看到的景象。远山脚下是丛生的树木,江水折流,正中的山脉是主峰,山石纹理折皱清晰可见,左右两侧的山则辅衬主峰,山石纹理就渐显模糊。这样平远构图使人视野开阔,豁然开朗,有一种旷远萧疏的意境美。
王维的诗和画还讲究构图的参差错落,以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产生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如诗句:“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前者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景的距离,后者则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他的《雪溪图》皴法甚简,渲染见长,以反映物象的立体感。此图画面自然地分为近中远三个景层,近景在山峦雪谷间画出一架玉带小桥,几间草庐错落在苍润的雪中,室内宾主对座闲谈。村桥之间雪坡重叠,山径曲折弯延。透过岸边挂着残雪顾盼生姿的几株寒树,是中景的一条开阔的冰河,溪水平静像玉脂初凝,烟波浩淼,一叶小舟如落叶无痕顺溪滑过,舟上渔人划船观景。远景为地势平缓的苍茫雪原林麓杂生,渔浦旷寂。
王维怀着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之心归隐山林,在动静有致的自然山水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寄寓自己高洁淡雅的情怀,在淡泊的心态中领悟创意诗画的真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清寂空灵的山林和光景明灭的薄雾,淡淡诗情和浅浅的画意,他的诗画中的禅意,也是我们当今匆匆社会中值得体味的东西。
意蕴幽远的禅理:王维中年后笃志信佛,维摩诘本为和尚之名,王维取维为自己的名,取摩诘为自己的字,亦可看出他对佛禅思想的喜好和向往。佛教本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把心所游履攀缘者称为“境”,“境”有五种,即色、声、嗅、味、触五境,认为五境都是虚幻的,要破除对这五境的执迷,进入法境,才能得道成佛。禅宗的六祖慧能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改变了从印度传来的这种思想。
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灭’和‘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流行于唐朝代士人中的《维摩诘经》里,就有‘无生无灭是寂灭义’的说法”。又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画,自然平淡,从中传递出空灵的诗意禅境。在他的《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从中体现出“人生虚空”的佛教寓意。此画中的禅意,也正如钱钟书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的许多图画都能体现出禅境的空灵静谧和幽寂旷远。
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诗画共同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空灵的意境。王维在“安史之乱”后退隐蓝田辋川,将自然山川和诗歌画作为他弛放精神和安顿身心的归宿,他以平静恬淡的内心极自然地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抒发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恬淡闲适、清雅淡远的山水之情。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中的“空山”有一种空灵、清远的韵致,而“新雨”清新,秋天又有无限清爽之气。颔联简直是一幅明月朗照图,明月铺洒皎洁的月光于松林间,松林深处便愈见幽暗、静谧,清泉汨汨流动;洗衣女的喧闹声,渔舟唱晚时莲叶的摇曳之态,构成了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宁静、明秀的诗的意境美。
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画家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无勾皴,远山平缓淡雅,整个画面冷漠萧瑟、清幽雅致。远处的山林烟雾迷蒙,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用绿色渲染由淡到无。整幅画充满了清新恬静的情调。
王维的诗画也有气势宏大,雄浑开阔的一面。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诗写终南山连绵不断的山脉横亘于关中平原上,周围白云缭绕,缥缥渺渺,显得境象开阔,气势雄浑。远看青隐隐,山如天上来;近看雾蒙蒙,忽而又散开。“山间云霞的开合吞吐,变幻多姿,表现了高山大谷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最后诗人想到寄宿于人处,隔着一条悠悠绿水去询问对面山上的樵夫,而回声也回荡在山谷间,这又显出终南山的深广博大。诗中的山、水、白云、青霭以及人的对话之趣构成了美好的意境,为终南山带出一点灵动之气。
诗画合一之美:诗歌是语言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而王维的许多诗歌却能够引导读者逐渐地从听觉走向视觉,使人感到的是一个具有可视性的空间形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明确地指出了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如《江干雪意图》中采用平远构图法,由图画可看出作者站在近山遥望远处连绵的山脉所看到的景象。远山脚下是丛生的树木,江水折流,正中的山脉是主峰,山石纹理折皱清晰可见,左右两侧的山则辅衬主峰,山石纹理就渐显模糊。这样平远构图使人视野开阔,豁然开朗,有一种旷远萧疏的意境美。
王维的诗和画还讲究构图的参差错落,以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产生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如诗句:“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前者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景的距离,后者则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他的《雪溪图》皴法甚简,渲染见长,以反映物象的立体感。此图画面自然地分为近中远三个景层,近景在山峦雪谷间画出一架玉带小桥,几间草庐错落在苍润的雪中,室内宾主对座闲谈。村桥之间雪坡重叠,山径曲折弯延。透过岸边挂着残雪顾盼生姿的几株寒树,是中景的一条开阔的冰河,溪水平静像玉脂初凝,烟波浩淼,一叶小舟如落叶无痕顺溪滑过,舟上渔人划船观景。远景为地势平缓的苍茫雪原林麓杂生,渔浦旷寂。
王维怀着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之心归隐山林,在动静有致的自然山水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寄寓自己高洁淡雅的情怀,在淡泊的心态中领悟创意诗画的真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清寂空灵的山林和光景明灭的薄雾,淡淡诗情和浅浅的画意,他的诗画中的禅意,也是我们当今匆匆社会中值得体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