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小儿健康三字诀:吃、玩、长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孩子:爱吃、爱玩、不愁长
  ·吃任何年龄段的小儿,只要每天食欲好,就不会拒绝食物,特别是不拒绝零食。
  ·玩健康的小儿,只要睡醒了,就会一刻不闲地玩喜欢的项目或玩具。
  ·长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天都会长高。当然,体重也会增长。一般情况下,家长每月或每三个月给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即可。
  不同年龄段孩子,吃、玩、长的特点各异
  家长评价孩子健康与否,主要靠生活观察,从吃、玩、长三个方面入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吃、玩、长的特点不尽相同。
  怀抱儿(0~1岁):
  笑有声、哭有力、手脚不闲
  怀抱儿指1岁以内的婴儿。宝宝出生一个月以后会笑,以后应该每天常笑,并能因高兴而大声笑;如果不高兴,应该会大声哭,以上都是健康的表现。与此同时,宝宝的手脚也不闲着,开始似乎无目的,很快就会伸手去抓感兴趣的东西,并且抓到后就往嘴里送(为防婴儿吞咽异物,家长必须密切监视)。此时,家长要注意有目的地教宝宝一些有用的动作,如“抓挠”、逗笑等,让宝宝懂得和应对大人的喜怒表情等。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事,你对一个新生儿嬉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他保持怒目而视,一会儿他就会突然大哭。
  学步儿(1~3岁):
  能吃、能玩、(每月)身高能长
  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学习走路、说话,活动量大了,吃得多了,玩的目标、对象也多了,所以更闲不住。这个年龄段宝宝对环境的认识兴趣最浓,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敢抓。家长必须小心保护,避免宝宝发生意外伤害,但又要鼓励宝宝多学、快学。现在大多数家庭孩子少,家长应该有条件、有目标地多与孩子互动,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合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安排他能做到的动作(走路、说话等);配合有益玩具,教他动、教他说,合理安排,一时不闲。对此,孩子高兴,愿意做,嬉笑不停,每天如此,就是健康的标志。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出现厌烦、懒动等现象,经休息、睡觉后仍然没精神,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查一查是否生病了。
  幼儿(3~6岁):
  能说、能跑、醒欢、睡安
  3岁以后,健康的孩子可以很快学会唱大段儿歌,并能说、能懂较复杂的言语,也会进行简单的舞蹈与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孩子能跟上整体节奏,并玩得高兴;按时休息,睡眠非常安稳。天天如此,就是健康幼儿。
  有的家庭情况特殊,特别是孩子有残疾的,未能按常规让孩子接受幼儿园系列教育。这样的散居儿童也可居家自由成长。家长应尽可能模仿同级学校的课程要求。无论何种培养模式,只要学习达标,常有进步,生活愉快,就是健康的。
  学龄儿(6岁以上):适应学校生活
  孩子入学以后,可以适应学校生活,活动能跟上同龄群体,不要求特殊照顾(如免体育课等),就是健康的标志。尽管偶尔会因病请假,但只要学习成绩合格,就是健康学童。家长应尽一切努力,避免给孩子戴上“病号、体弱”的帽子。
  不同年齡段孩子,身高测量方法不同
  婴儿阶段,宝宝难合作。最好是睡熟后仰卧位测量。婴儿平卧于平板床或大桌面上(软垫不能被婴儿压陷),上铺一条白床单(洗过几次,不再缩水),为每次记录测量数据之用。婴儿卧于白单上,足跟抵住白单上每次测量的底线(位置永远不变),全身各关节均伸直。家长用—本厚书作为直角尺,贴紧宝宝头顶,量头顶至足跟的距离,画于白单上,注明测量日期。
  稍大一些的孩子,以立位测量身高更好。方法是:选一面墙(最好长期不换地方),孩子背向墙直立,靠紧墙面。家长用~本厚书作为直角尺,贴紧孩子头顶,量头顶的最高点数据,画在墙上,注明日期。保留此记录,以便与日后的身高记录对比。
  延伸阅读
  小儿吃穿护理两原则
  ·调配饮食原则:根据食欲喜好(解馋)、每次食量(解饱)、食品质量(营养)而定。
  ·增减衣被原则:摸到心窝湿暖,代表太热,应减少衣被;摸到肘上皮肤干凉,代表太冷,应增加衣被。
  人类的吃穿有两个目的:个人享受与社会应酬。生下来就要吃奶,是小儿最高的“享受”。给他一点酒,马上拒绝,甚至大哭。成人有时非喝酒不可,这就是“应酬”。穿得轻暖舒适,是享受;穿上礼服,觉得难受,就是“应酬”。按说,小儿谈不到社会应酬,但也要适应他的“小社会”,包括家庭、邻居、幼儿园、小学等。适应过程中难免有不适感,表现为各种症状。短暂轻微的反应也许末引人注意,严重持续的就称为“环境不适应症”。小儿科疾病中,最典型的就是婴儿断奶时的肠套叠、小学生的肠痉挛腹痛发展为肠扭转。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严重的。一般轻微、短暂的症状,可顺其自然,若适应不了,则需治疗。
  科学育儿时代,家长育儿水平有提高,懂得一些小儿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但有时反而产生误解。人吃东西的第一目的是解馋与解饱,不少家长片面理解营养学,为孩子制定“科学营养食谱”,只注意营养成分,而忽视了小儿食欲的重要性。实际上,再好的营养品,如果孩子没有食欲,难以接受,就对健康无益。不要以为孩子不懂“色香味”,新生儿就懂得吃自己妈妈的奶,人工喂养儿要是换个奶瓶,他可能都不接受。对干穿衣的冷热反应也是一样,孩子不舒服就睡不稳、躺不住、不高兴。幼儿园的孩子就懂得和小朋友此美。遗憾的是,有时家长太主观,对孩子的意见不予理睬。当然,审美观的培养此较复杂,无论如何,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
其他文献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这组文章采写于一次帕金森患友公益沙龙,感谢这些长期坚持帕金森病科普宣教的专家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病房走道里,功能神经外科李殿友博士在为一位老人鼓掌。说鼓掌也不确切,应该说是在有节奏地拍手。伴随着节拍,李医生大声喊着口令 “一二、一二”。那位老人伴着拍手和口令声,神采奕奕、高抬腿大跨步、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转身,身边的家属大声叫好,激动得真的鼓
上古时代,巫医同源,让医学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伴随着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更是一门令普通人“雾里看花”的高深学问。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科普,强调的是将某一特定的医学常识、经验或技术,通过专业人员之手,单方面传递给普通民众。为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科普作品的形式宜生动,内容宜浅显易懂,易于为普通人所接受。武汉协和医院的老一辈医学专家,如著名医学家管汉屏教授、于光元教授、朱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已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保健是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过年送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健心”礼物,是非常符合目前“潮流”的。间运动,或下班后很累,没精力去锻炼身体。如果送礼对象平时工作很忙,缺少锻炼,送礼者可以考虑送他一台家用走步机。走步机可以显示心率,还可以按心率調整运动强度。  推荐1:电子血压计  国际上目前提倡使用家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天多次自测血压,可
在门诊,经常会有求医者问:“医生,为什么导医要我看整形科呢?我又不要变漂亮。”其实,不只老百姓,很多医务人员也不完全了解整形科的诊疗范围。那么,整形科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美容:被熟知的“功能”  很多人对整形科的第一印象是“美容”。的确,美容外科是整形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容也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整形科“功能”之一。“开”双眼皮(重睑)、隆鼻、隆胸和抽脂这四项最普遍的手术号称美容外科“四大金刚”。 
叶锦先  根据国家权威居民睡眠健康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隐藏着庞大的亚健康失眠群体,其中以都市人群比例居多。失眠如同头上的“紧箍咒”困扰着他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似睡非睡、眼睛困得直流泪,就是睡不着……  失眠非病,得了要命  人体如果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会引起感知方面变化,如视野变化、幻视、免疫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和性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脾气变得暴躁、性格改变,中老年群体功能退化,更会诱发高血
当今世界CT(电脑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3D超声等各种先进的诊断设备,以及各种基因检测方法推陈出新、纷纷涌现,使大家对癌症早发现寄予了厚望,以期治“癌”于未然,得以贻养天年而不致过早进入“天堂”。  应该说,癌症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死亡率越低。但是,世上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利中自也有其弊,绝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在利用CT、MRI等先进的诊断设备更早地
2017年10月4日上午,纪念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大型义诊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顺利举办。由上海市医学会组织的沪上百位知名医学专家参与了本次大型义诊活动,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駕护航。本次义诊活动共覆盖60个医学学科,获得沪上30余家三级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共有100位知名医学专家参与。义诊活动形式丰富,包括专家坐诊咨询、科普讲座、急救操作演示、医疗检测、展板宣传等。  参与本次义诊的专家都是临床经
2010年全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直径超过5毫米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达12.8%,而目前高分辨率B超已经完全可以检测直径2毫米以上的结节,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更高。很多人在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以后,非常担心结节会癌变。  新发现:良性结节不会演变成甲状腺癌  多年来,科学界一直怀疑甲状腺良性结节并不是最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身,但是缺乏强有力的证据。由于担心良性结节会演变成甲状腺癌,很
王斌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亚洲健身与运动科学学会执委,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少年儿童:正确跑走跳,姿势是第一位  提问:  我的孩子今年15岁,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间。我想利用看奥运会的契机,鼓励他多做运动。这个年龄的孩子运动健身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解答;  6~17岁的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饮食的民族,“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延续了几千年。现在人们富裕了,吃得更多、更好,但在对营养和美食的需求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近30年来,与饮食过剩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如肥胖、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血脂异常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随着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人们对这些疾病越来越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