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出发,围绕着优化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推动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深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网络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45-01
  随着高职教学目标的逐渐清晰,培养出有较高技能和较强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教学的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部分教学要从学生的应用需要出发,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相对固化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基础部分教学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固化方面,现有的教学主要围绕着网络发展史进行,没能在计算机网络构建,因特网技术与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而且网络基础部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占比不高,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课程教学过于机械枯燥,教学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记忆,没能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没能与实际应用情境有效对接,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有效性,影响了课程空间的开发,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应用技能,不利于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良性循环发展。
  2.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由于网络基础部分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且课程考核内容相对单一,这就使得教师主要使用的是理论授课的方式,因此不利于教学方式与教学形式更新,没能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不能有效对接,没能针对具体问题与职业情境开展上机操作演示活动。其次,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没能结合学生的碎片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基础知识,不能根据学生的日常上网操作进行网络基础教学,因此影响了网络基础知识的有效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应用方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没能达到在任务项目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
  3.教师专业素质不足
  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要求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导致部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较弱,不少教师不具备进行实践指导的教学能力。由于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较快,网络操作知识更新发展较快,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还缺乏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广泛学习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原则
  1.从学生需要出发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基础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既要从学生日常网络应用的需要角度进行教学目标设置,同时又要使用新颖的教学素材,从而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当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调研,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切实把前沿性的网络操作问题融入到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教学部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网络基础部分教学的实际问题,从而切实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达到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目标。
  2.有效创新教学环境
  只有有效的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不断充实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元素,才能更好的滿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达到高效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首先,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进行网络基础知识实践的教学情境,注重在职业性的情境提出现实性的网络应用方面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好的锻炼职业实践能力。其次,给学生提供探索性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现有的理论知识下进行创新性的挖掘与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创新性与主动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着力在优化的教学环境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全面科学的配给网络教学资源。
  三、网络基础部分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1.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只有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安排使用各种教学环节,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首先,进行学情分析,明确高职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需求,结合专业性、可操作性和灵活的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其次,丰富学习内容,根据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宗旨设定教学内容,能够把网络基础知识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有机联系起来。第三,创新推广有效学习方式,注重课上课下互动,课堂内外互动,切实创新使用有效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适应职业化环境中的网络使用需求。第四,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注重适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情况,从而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有效反馈机制,在加强课堂教学调节基础上高效开展教学活动。
  2.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根据网络基础知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围绕着课程内容属于了解性内容的属性,按照课时在4-6个学时的配置标准,可以围绕着局域网技术模块与广域网技术模块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具体包括组织双机互联网,组织C/S模式以太网,以及INTERNET接入技术与应用,单机接入、INTERNET应用等进行设计,还可以围绕着常用的网络、双绞线、交叉线制作、双机对等网搭建等进一步进行互联网知识的教学。并且围绕着系统设置,网络资源共享,以及网络与外接设备的连接等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设备应用有效性,解决网络领域实际问题。
  3.有效控制教学实施
  教学实践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达到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目标。首先,要优化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活动沿着正常的顺序进行,注重在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开展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其次,注意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形成好良的互动性的教学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创新性的网络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控制能力,能及时的启发与总结评价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的地位日益提升,当前应当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切实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陈岩岩.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电脑与电信.2015(12).
  [2]乔玉冰,陈帮鹏,刘凤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风.2015(01).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滋养层,用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取13.5~15.5天胎龄的胎
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物理机制选取理想因子、结温、色坐标漂移量等参数作为输入量,利用果蝇算法自学习优化标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宽度,提高输出精度.研究表明,径向基神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防治手段.自1999年开始,我们应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加强对税收征管质量和税管员的绩效考核管理,是评价税收征管工作绩效的最好方法,也是转变以前只以是否完成收入任务来考核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介质Si-NC/SiO2的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利用有限元方法定量分析了这种波导所支持基模的能流密度分布、有效折射率、传播长度和有效面积与几何结构参数以及非线性介质的依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光场主要被限制在非线性区域,通过调节非线性层的厚度以及非线性比例因子,可以实现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等传输特性参数的调节.固定非线性介质比例因子,有效折射率和传播距离随非线性层厚度增加而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维护就医权意识的逐渐增强,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一步加强,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护理质量是确
【摘 要】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从自制教具的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等特点出发,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加快学生知识内化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为更好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常根据教学需要自制一些教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后病人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3例行鼻内镜手术病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和综合护理干预组(43例)。综合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