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路径探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面对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即思政课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应着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动力、提升教师亲和力、加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与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到“四个自信”,在国家提出各学科、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在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中挖掘文化因素、传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更新慢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手机移动网络技术日渐成熟后,高校网络舆情逐渐形成,并深刻地挑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需要高校深入分析,科学
工科数学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予以优化,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包含的内容是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的稳步推进,为高职育人主体协同创设了新维空间,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高职课程思政育人主体的框架中,二级学院为基石,专业教师是关键,思政教学部门为桥梁,思政课教师是纽带,领导干部为后盾,教辅服务人员是补充,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共同维系着高职全员育人的实践局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育人主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迎合社会需要,保障“三全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组教师通过深挖专业课思政元素,采用现代先进
种树先护根,立德先养心.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精神瑰宝,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之根,是凝聚民族精神与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