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静脉球瘤诊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在颈静脉球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接受了DSA检查,其中10例DSA术中行球囊阻断试验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所有1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肿瘤富含血管,5例显示颈内动脉受压变细。术中发现咽升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14例患者中10例接受了球囊阻断试验,8例能耐受,2例不能耐受;并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肿瘤血供明显减少。DSA术及球囊阻断试验、供血动脉栓塞术后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10例患者颈静脉球瘤切除术中结扎切除了患侧颈内动脉,术后有2例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接受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未行血管栓塞术者。结论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术可提高颈静脉球瘤的手术安全性。

其他文献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主要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疾病,包括多种基因病变。NF可分为Ⅰ型、Ⅱ型和神经鞘膜瘤病三种。其中Ⅰ型NF相对较多见,Ⅱ型较少见,神经鞘膜瘤病罕见。Ⅰ型和Ⅱ型复合型神经纤维瘤病也较为少见。本文介绍一例Ⅰ型合并Ⅱ型的神经纤维瘤病病例。
淋巴管是头颈部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近年来随着一些淋巴管内皮分子标记物及与淋巴管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调节因子的发现,对肿瘤淋巴管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头颈部肿瘤与淋巴管的生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患者女,40岁。1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痛,流血性液体,伴堵塞感、听力下降,无头痛及发热,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血水稍减少,但耳痛不减,自行服用芬必得药物止痛。于2004年11月6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有中耳炎病史。体检:血压135/90mmHg(1mmHg=0.133kPa),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目的探测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中可能存在的离子通道蛋白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了解离子通道与肿瘤细胞生长和增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人类头颈鳞癌SCC-25细胞株进行TRPM7抗体检测,结合被检测到的离子通道蛋白,运用非特异性离子通道阻断剂钆离子(Gd^3+)和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
听神经病是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方被逐渐了解的疾病,随着临床医生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检测技术的改进,听神经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迫切需要对该病统一认识、制订诊断及治疗规范。在这种背景和需求下,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解放年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共同协办的全国听神经病专家论坛于2007年11月4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耳鼻咽喉科学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中华耳科学杂志》承办的首届中文言语测听发展高端论坛于2008年1月11至12日在北京举办。我国从事言语测听材料开发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期刊
胸腺囊肿是源自于胸腺导管的上皮残余,可见于胸腺原基下降线上的任何部位。临床上胸腺囊肿少见,仅占纵膈肿瘤的1%。而位于颈部的异位胸腺囊肿则更少见,近年来国内外仅有零星的个案报告。2005年5月我科收治1例颈部异位胸腺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定于2008年7月25-27日在广州举办第40期鼻内镜微创手术培训班和慢性鼻窦炎研究新进展研讨会,学习班将邀请美国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Robert P.Schleimer教授(J Allergy Clin Immunology主编)、Mayo Clinic的Eugune B.Kern教授(前任国际鼻科学会、美国
20世纪80年代,耳科医师和听力学家既已注意到临床上有些患者可听到声音但听觉理解能力异常为特征的听功能障碍性疾病。1996年Starr等首次将其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听神经病这个较新的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深化了对该病的认识。然而,由于迄今对听神经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的不明和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临床上对其诊断及治疗标准上的莫衷一是。鉴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