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口”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书——特别是古籍,只得求助图书馆。而图书馆的古藉,须有介绍信才能借阅。有时,有了介绍信还不行,还有许多框框。
  一位做医务工作的朋友,业余研究地方医学发展史,前年到省的图书馆去借阅方志。管理员看过他的介绍,摇头了。据说,借书也要“归口”。像方志一类的古书,只能借给历史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員。至于我这位朋友,书是可以借的,但仅限于古代医药书籍——原来,借读古籍是这样“归口”的!
  听了这位朋友的遭遇,当时很有感慨。马克思当年不是借重过图书馆的历史资料么?如果英伦的图书馆也有清规戒律,《资本论》能否问世就很成问题。再说,如果干哪行只能读哪行的书,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就太窄小。报童爱迪生发明电灯、唱机,也是没有“归口”,“不务正业”的呀!
  今天,借阅古藉的读者,我想总是怀有学术上的目的,不会到故纸堆里找消遣罢?因此,让这方面的书籍为需读者开方便之门,看来还是大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