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重要性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教育是地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文化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充分发挥教育在地方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地域性建设的文化结构体系的完善与更新。本文对儿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主要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基本作用入手,进行分析,实现我国地方文化体系的合理化分配。
  关键词:儿童教育;地方文化场馆建设;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社会文化结构体系在地方建设的建设范围得到扩展。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将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优化地方文化建设结构体系,拓展儿童教育的社会范围,推进我国教育形式的优化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地方文化结构体系的完善提供发展新思路。
  一、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目的
  (一)实现地方精神文化建设的引导
  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额社会产物,文化从精神层面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从经济发展领域而言,是地方性整体建设完善的重要,地方文化场馆可以作为当地经济开发发展的新趋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新动力。例如:建设地方文化场馆,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开辟地方特色旅游经济发展路线,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后,可以作为地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平台,成为地方对我党先进指导思想学习的重要平台。例如:某地区应用建立的文化场馆[1],积极组织当地地党员和群众进行“三严三实”精神学习,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作用。
  (二)是地方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也可以作为地方历史发展的文化载体,对地方发展中进行记录和整理,进一步优化地方建设。例如:某地区应用地方文化场馆作为地方发展历史展览平台,实现了地方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保留,促进我国地方建设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全面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实际意义,推进我国地方文化建设体系的科学性应用,实现我国地域的特色发展。
  (三)达到提高地方人民素质的作用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可以政府和人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从而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地方群众素质的作用[2]。地方文化场馆投入应用后,为地方人民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使文化宣传的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文化结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二、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分析必要性
  (一)儿童教育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构成
  儿童教育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建设可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为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这与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性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中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充分应用地方历史发展中的英雄先进事迹对儿童进行思想引导[3],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合归属感,为我国教育在儿童中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为我国人才资源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发展新动力,推进当地教育体制的进一步科学性发展。
  (二)儿童教育丰富地方文化建设
  儿童教育是奠定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额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建设。儿童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是多样的,这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整体建设上要与多样化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从而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形式逐步实现创新发展。例如:某地区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手段,制作大型3D体验馆[4],对地方抗战时期的发展场景进行还原,应用新科技手段实现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多样化,灵活化发展,不仅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教育意义加强,同时也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促进地方整体建设的完善性发展。
  (三)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是推进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的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的得到不断的加强,文化在地方整体建设中的作用得到逐步加强。实现地方整体发展,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应用儿童教育作为开启地方人才培养的钥匙,例如: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中为儿童设计不同年龄段的出版读物,为地方儿童教育的课外教育开展提供了开展新平台,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我国地方性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与实施[5];此外,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为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实现教育融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地方文化场馆文化宣传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地方文化结构体系丰富发展,地方整体结构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结语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结构建设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地区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实施儿童教育爱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场馆的内容,同时也为地方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基地保障,为我国地方性整体建设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2-30.
  [2]张艳国,胡盛仪,周小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湖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03):57-61.
  [3]韩克庆,武文青.中国少年宫的变迁与儿童福利的实现——以M市少年宫为例[J].东岳论丛,2012(07):103-112.
  [4]吕晓昌,李卫东,王必琪.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状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5-10+25.
  [5]宋娴,刘哲.西方科学场馆的教育理念及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9):24-29.
  作者简介:郑俊(1983.08--);性别:女,籍贯:浙江省金华。学历: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级讲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
其他文献
<正>癌症是一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的疾病。60%的癌症和70%的疾病相关死亡率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1]。但目前对老年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视程度却不足。许多癌症治
摘要: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大学艺术类专业都开设了《摄影基础》课程,致力于教授学生基本摄影知识及摄影技巧,实现专业教学目标。本文对《摄影基础》作为大学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艺术类;通识;摄影基础;教学改革  一、前言  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虽为非摄影专业,但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仍然开设了《摄影基础》这门通识课程。该课程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发
期刊
本文通过对爱·摩·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嬗变。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
2014年5月24-25日,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在济南胜市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交流。武警总部后勤部卫生部梁立武部长、山东省武警总队副司令
梁昭明太子蕭統(501-531)舆劉孝綽等編纂《文選》不晚於普通七年(526)②,但此後的數十年《文選》並未成爲文人們的話題③,只到編纂後的約六十年即隋文帝時期,才爲世人矚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启蒙是人类历史哲学的重要议题,本文重新梳理康德启蒙问题的回答,通过对其回答,分析与诘难追溯导此种回答的康德哲学和十八世纪的基本观念.总结梳理吕迪格·比特纳的理论,其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也掌握了简单的英语学习方法。如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会学、乐学,这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应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记录英语笔记时,部分学生只能做知识的“搬运工”和教师的“传声筒”,他们迅速把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下课后读读背背就算完成了任务;少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意笔记”,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