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被广泛地采用。教师通常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实施异质分组,将学生划分成6-8人的合作学习小组。然而,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这种6-8人的异质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并不是那么理想。在应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影响小组合作的成效、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的帮助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组合作的规模与形式的制约。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大规模的小组很容易滋长学生的懒惰情绪,他们会消极地等待小组其他成员的工作。教师也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导致个别成员责任感不强,降低了个人提供的支持。特别是学困生往往会借别人的劳动果实来暂时地应付老师的检查,来达成其为小组争光的目的,他们在活动中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利用合作学习帮助学困生提高其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的目标很难实现了。
第二,小组规模越大,学生需要处理的互动关系越复杂,而很少的学生具备小组高效运作所需的社交技巧。如果不能协调好小组成员的行为,那么就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有讲话的机会,小组内不容易达成共识,学习材料的解释和细节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为了能减少或者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我们在大组的合作学习基础上应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对组内的人员再分配,建立两个人的合作性学习小组。两人组的这种小规模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需处理两人间的互动关系,促使他们都必须参与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并维持良好的关系,避免学生偷懒,减少搭便车的现象;在一节课45分钟的短时间内,两人小组的运作快,每个成员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两个组的合作学习利用教师较好地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容易识别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其有效合理地进行合作学习。相对于课后的合作学习来说,两人活动比6-8人活动更为实际。
那我们应该进行小组分配呢?在每个6-8人的异质学习小组中,我们都至少有两名优等生,同时有中等生和差生(学困生)。以6人的合作小组为例,我们将他们分为ABC三类,且各为两人。 A为优等生, B为中等生, C为学困生,然后让他们分别组成两个AC和一个BB的两个人的学习小组。
两人式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应用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合作性方法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一、 配对记笔记
记录课堂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因为信息量大、记笔记速度慢等原因,学生们很难及时地记录完整的内容,而且很多学生会因为忙于记语言点而忽略老师对于语言点的讲解,也无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两个人合作记笔记可以确保笔记的完整性,给学生留有听和思考的时间,避免只听不记或者只记不听的现象。当然我们还要确保学生能在课后相互交流笔记内容。
二、 配对交流、讨论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合作方法。老师先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What can colours bring us? 然后要求两人间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若干学生回答问题,但采用的问法是: What’s your partner’s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这使得学生在作答前必须要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要求其善于倾听,并鼓励其认真思考,帮助同伴完善答案。当然老师也可以要求其中一个学生对他们两个人的答案进行解释,使得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当然,问题如果比较多我们可以建议其在大组内也进行一定的讨论。
三、 配对进行写作训练
英语书面表达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而我们很多学生,特别是C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拿到话题无从下手。 A类学生虽然语言基础不错,但写作时不讲究写作技巧,最基本的比如说列提纲: A类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急于求成,不愿意花时间列提纲,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却有失条理;而C类生却因为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而经常连提纲也列不出来。那么我们要求学生进行配对的写作训练,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写作提纲,在初期主要有A类学生来完成,以增强他们的列提纲的意识。 C类学生从模仿、参照已有提纲写作开始,鼓励其动笔,让其有一定的成就感。通过模仿学习让其不断摸索找到打开“话匣”的办法。而BB组合的主要任务是相互批改作文,纠正对方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批改完后签上各自的姓名,然后交由老师做最后的批改。
四、 配对练习和复习
C类学生在完成英语练习时存在着各种困难,很多学生还养成了抄写作业的坏习惯,他们甚至在老师讲解完练习后连题目的内容也不清楚。在AC类生之间我们可以尝试让C类学生阅读题目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最大程度地先作答, A类生在C类生解释时主要是倾听、检查,在C类生解释完后进行更正或者补充说明。在这个过程中, A类生复习巩固了已有知识, C类生在积极的心态作用下可以学习解题策略或方法。
在口语训练中,我们可以让A类生帮助C类生纠正发音错误,教其读单词,带领其读课文。在遇到难题时,学生们还可以在6-8人的小组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地记忆和背诵新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等。学生两个人的互相抽查、背诵是我们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第一,大规模的小组很容易滋长学生的懒惰情绪,他们会消极地等待小组其他成员的工作。教师也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导致个别成员责任感不强,降低了个人提供的支持。特别是学困生往往会借别人的劳动果实来暂时地应付老师的检查,来达成其为小组争光的目的,他们在活动中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利用合作学习帮助学困生提高其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的目标很难实现了。
第二,小组规模越大,学生需要处理的互动关系越复杂,而很少的学生具备小组高效运作所需的社交技巧。如果不能协调好小组成员的行为,那么就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有讲话的机会,小组内不容易达成共识,学习材料的解释和细节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为了能减少或者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我们在大组的合作学习基础上应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对组内的人员再分配,建立两个人的合作性学习小组。两人组的这种小规模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需处理两人间的互动关系,促使他们都必须参与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并维持良好的关系,避免学生偷懒,减少搭便车的现象;在一节课45分钟的短时间内,两人小组的运作快,每个成员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两个组的合作学习利用教师较好地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容易识别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其有效合理地进行合作学习。相对于课后的合作学习来说,两人活动比6-8人活动更为实际。
那我们应该进行小组分配呢?在每个6-8人的异质学习小组中,我们都至少有两名优等生,同时有中等生和差生(学困生)。以6人的合作小组为例,我们将他们分为ABC三类,且各为两人。 A为优等生, B为中等生, C为学困生,然后让他们分别组成两个AC和一个BB的两个人的学习小组。
两人式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应用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合作性方法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一、 配对记笔记
记录课堂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因为信息量大、记笔记速度慢等原因,学生们很难及时地记录完整的内容,而且很多学生会因为忙于记语言点而忽略老师对于语言点的讲解,也无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两个人合作记笔记可以确保笔记的完整性,给学生留有听和思考的时间,避免只听不记或者只记不听的现象。当然我们还要确保学生能在课后相互交流笔记内容。
二、 配对交流、讨论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合作方法。老师先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What can colours bring us? 然后要求两人间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若干学生回答问题,但采用的问法是: What’s your partner’s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这使得学生在作答前必须要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要求其善于倾听,并鼓励其认真思考,帮助同伴完善答案。当然老师也可以要求其中一个学生对他们两个人的答案进行解释,使得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当然,问题如果比较多我们可以建议其在大组内也进行一定的讨论。
三、 配对进行写作训练
英语书面表达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而我们很多学生,特别是C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拿到话题无从下手。 A类学生虽然语言基础不错,但写作时不讲究写作技巧,最基本的比如说列提纲: A类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急于求成,不愿意花时间列提纲,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却有失条理;而C类生却因为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而经常连提纲也列不出来。那么我们要求学生进行配对的写作训练,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写作提纲,在初期主要有A类学生来完成,以增强他们的列提纲的意识。 C类学生从模仿、参照已有提纲写作开始,鼓励其动笔,让其有一定的成就感。通过模仿学习让其不断摸索找到打开“话匣”的办法。而BB组合的主要任务是相互批改作文,纠正对方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批改完后签上各自的姓名,然后交由老师做最后的批改。
四、 配对练习和复习
C类学生在完成英语练习时存在着各种困难,很多学生还养成了抄写作业的坏习惯,他们甚至在老师讲解完练习后连题目的内容也不清楚。在AC类生之间我们可以尝试让C类学生阅读题目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最大程度地先作答, A类生在C类生解释时主要是倾听、检查,在C类生解释完后进行更正或者补充说明。在这个过程中, A类生复习巩固了已有知识, C类生在积极的心态作用下可以学习解题策略或方法。
在口语训练中,我们可以让A类生帮助C类生纠正发音错误,教其读单词,带领其读课文。在遇到难题时,学生们还可以在6-8人的小组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地记忆和背诵新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等。学生两个人的互相抽查、背诵是我们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