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一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就心烦,甚至谈“文”色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感到无内容可写。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我多年来探讨的问题,且有深深的体会:作文水平的提高必须从低年级训练抓起,为中高年打好基础。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爱听、爱说、爱读、爱写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下面我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学生爱说、爱写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作文大多是凭兴趣出发,也是一般儿童学习作文的心理特征,有了习作的兴趣,才去喜欢作文这类的书刊、杂志等,才爱上听话说话、说话写活训练课。为了激趣,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打消“怕”的心理。为了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每次上说话课时,我都鼓励学生大胆说,无拘无束,想到哪说到哪。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有成功喜悦之感。
2.天天说。每天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说,创造锻炼的机会,说身边的事,熟练的人等,内容可长可短,哪怕一句话也可以,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循之善诱,逐渐使学生说一套话,一整事。对于那些不敢说的同学,教师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材料,在家中对着镜子自练,练好后,再到课堂上复述。这样反复训练几次后,就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3.写日记。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写当天说话课自己讲的内容,做到说写结合,也可写班级、学校、社会上的人和事,不会写的字注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班内设一个“班级轮流日记台”,把好日记刊登上,来促使大家写日记的积极性和愉快的心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开展故事会、日记评比、成语接龙、说话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词语的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也很重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一背、二读、三对话的方法。
一背,就是要求学生背古诗、儿歌、童话故事等。背书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相应词句也掌握得较牢固。在实践中,每星期背会一至二篇古诗,大多数学生可能背熟,且学习量也不大,学生在乐趣中就学会了。一年来,就能背会六、七十篇古诗,有时在早读课齐背,有时在活动中个别背诵等,尽量采用灵活方式,让学生背得快记得牢,且会用。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看到圆圆的月亮,就想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心里格外挂念。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同时用到古诗句和儿歌,使句子更生动。
二读,就是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积累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这使基础越深,作文的根基就越牢,潜力就越大。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为此,我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作好读书笔记,把书中优美的词句摘下来,牢牢地记在脑海里,然后灵活应用。如看到一篇描写秋季丰收的文章,把文章中描写秋季的优美词句先勾画出来,然后记在笔记本上,反复说几遍就有了描写金秋时节的词语。如学生一天读一篇,一年能读百余篇,本子上的好词好句就多了 ,这样,写起作文来便能得心应手。
三对话,对话是学生感情的流露,也是检验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有效方法。学生对童话故事最感兴趣,教师讲动物的故事让学生听,让学生模仿动物对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加;也可以用“词语接龙”的形式搞游戏,或“词语搭配找朋友”的活动表演,充分运用书本上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掌握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了
基础。
三、搞好作文训练
要想提高低年级的作文水平,必须搞好作文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六种形式着手的。
1.看图说话——启动式。看图说话是低年级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可出示单幅图或多幅图后,启发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合理想象,说话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收集图片贴在写作本子上或画自己喜欢的画,先说话练习,然后在图旁加上文字,写出图意,适当加上议论,抒情色彩。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聽话说话——复述式。老师或学生先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复述,可以复述一个片断或一个情节或做补充。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语感丰富——故事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故事,或日记本上的内容。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角色模拟——情境式。让学生都能表演,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或仿照动物动作表演,边表演边叙述或先表演后叙述。如表演课本上的《骆驼和羊》这一课的对话,创设情境,便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表演水平得到提高。
5.实物观察——速说式。教师预先准备经常看到的实物,让大家观察,然后迅速地说,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如:教师上课预先准备一个桔子或一块手帕、一个文具盒、一盆花等熟悉的物,老师讲好作文要领,学生观察思考,说一段话。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外面,领略自然风光,寻找大自然的美,说一段或几句歌颂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说,培养学生语言美的习惯。
6.提供例文——仿照式。教师提供说
话、写话内容,让学生仿照例文的写法,学习例文的方法,找到例文的结构,认真思考后,让学生重新练习说话、写话,达到掌握方法为目的,使学生从抄文到学文,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低年级作文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多说”,从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认识事物等多方面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
一、培养学生爱说、爱写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作文大多是凭兴趣出发,也是一般儿童学习作文的心理特征,有了习作的兴趣,才去喜欢作文这类的书刊、杂志等,才爱上听话说话、说话写活训练课。为了激趣,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打消“怕”的心理。为了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每次上说话课时,我都鼓励学生大胆说,无拘无束,想到哪说到哪。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有成功喜悦之感。
2.天天说。每天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说,创造锻炼的机会,说身边的事,熟练的人等,内容可长可短,哪怕一句话也可以,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循之善诱,逐渐使学生说一套话,一整事。对于那些不敢说的同学,教师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材料,在家中对着镜子自练,练好后,再到课堂上复述。这样反复训练几次后,就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3.写日记。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写当天说话课自己讲的内容,做到说写结合,也可写班级、学校、社会上的人和事,不会写的字注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班内设一个“班级轮流日记台”,把好日记刊登上,来促使大家写日记的积极性和愉快的心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开展故事会、日记评比、成语接龙、说话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词语的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也很重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一背、二读、三对话的方法。
一背,就是要求学生背古诗、儿歌、童话故事等。背书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相应词句也掌握得较牢固。在实践中,每星期背会一至二篇古诗,大多数学生可能背熟,且学习量也不大,学生在乐趣中就学会了。一年来,就能背会六、七十篇古诗,有时在早读课齐背,有时在活动中个别背诵等,尽量采用灵活方式,让学生背得快记得牢,且会用。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看到圆圆的月亮,就想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心里格外挂念。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同时用到古诗句和儿歌,使句子更生动。
二读,就是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积累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这使基础越深,作文的根基就越牢,潜力就越大。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为此,我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作好读书笔记,把书中优美的词句摘下来,牢牢地记在脑海里,然后灵活应用。如看到一篇描写秋季丰收的文章,把文章中描写秋季的优美词句先勾画出来,然后记在笔记本上,反复说几遍就有了描写金秋时节的词语。如学生一天读一篇,一年能读百余篇,本子上的好词好句就多了 ,这样,写起作文来便能得心应手。
三对话,对话是学生感情的流露,也是检验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有效方法。学生对童话故事最感兴趣,教师讲动物的故事让学生听,让学生模仿动物对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加;也可以用“词语接龙”的形式搞游戏,或“词语搭配找朋友”的活动表演,充分运用书本上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掌握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了
基础。
三、搞好作文训练
要想提高低年级的作文水平,必须搞好作文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六种形式着手的。
1.看图说话——启动式。看图说话是低年级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可出示单幅图或多幅图后,启发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合理想象,说话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收集图片贴在写作本子上或画自己喜欢的画,先说话练习,然后在图旁加上文字,写出图意,适当加上议论,抒情色彩。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聽话说话——复述式。老师或学生先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复述,可以复述一个片断或一个情节或做补充。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语感丰富——故事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故事,或日记本上的内容。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角色模拟——情境式。让学生都能表演,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或仿照动物动作表演,边表演边叙述或先表演后叙述。如表演课本上的《骆驼和羊》这一课的对话,创设情境,便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表演水平得到提高。
5.实物观察——速说式。教师预先准备经常看到的实物,让大家观察,然后迅速地说,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如:教师上课预先准备一个桔子或一块手帕、一个文具盒、一盆花等熟悉的物,老师讲好作文要领,学生观察思考,说一段话。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外面,领略自然风光,寻找大自然的美,说一段或几句歌颂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说,培养学生语言美的习惯。
6.提供例文——仿照式。教师提供说
话、写话内容,让学生仿照例文的写法,学习例文的方法,找到例文的结构,认真思考后,让学生重新练习说话、写话,达到掌握方法为目的,使学生从抄文到学文,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低年级作文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多说”,从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认识事物等多方面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