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与考场作文的“联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考场上文言作文和故事新编的走俏,让我们意识到文言文教学可以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文言文的学习来指导学生作文的训练,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文”“言”合一。
  一、学习文言文,锤炼字词句
  古人作文的嚴谨态度令人起敬。杜甫是一个炼字大家,以致后世学者如黄庭坚等人极力苦学,奉为圭臬。《蜀相》着一“自”、一“空”,“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不仅可以做诗歌赏析题练习,更可以做写作训练的最佳示范。
  如这样一段文字:“一阵微风拂过,凉爽了我,但吹动了它——枫叶,看她时而轻舞,时而狂跃,时而又静下来。听着叶子沙沙地响,沉浸在这红色记忆中,不扭动一根筋,怕打破这寂静的环境;也不敢眨一眨眼皮,万一眨眼间这景就消失了呢?”“吹动”二字用得不好,太俗。若改为“吹醒”则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做到了景传之情,情随于景,情景真正交融。
  二、学习文言文,积累佳素材
  文言文是一个写作素材库,各种主题的素材凝练简约。只要平时积累,考试时真是可以信手拈来。如“合作”主题就有以下素材可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劝谏秦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将相和”,《鸿门宴》中刘邦与其手下将领之间的默契合作逃离虎口;反面例子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助手秦舞阳的“色变振恐”。
  再如关于“挫折”主题的,有学生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跨,不如‘笑傲江湖’,把目光放长远些。苏轼本在朝中做官,因政治风波被贬至黄州挂个闲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也可供我们借鉴。”相信这样的作文一定会让考官心旷神怡。
  三、学习文言文,作文文采强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千古名篇,有许多名言警句。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水光接天,白露横江。”这样的句子在实际写作中都是可以直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入文的。
  一位喜欢李清照的学生这样写道:“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熟稔的诗词,巧妙的嵌入,独特的理解,多方的引用,让阅卷老师看到了学生的扎实基础,不得高分才怪。
  四、学习文言文,结构更谨严
  古人非常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如苏洵的《六国论》,作者采用先立后破,破中有立的方式,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赂”与“不赂”最后都直接或间接遭到灭国的结局,借古讽今,为当朝统治者提出告诫。文章脉络清晰有序,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湖南省考生的《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考生写作时直接套用《琵琶行》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和音乐相关的诗句,直接剥离出来,组织为自己的行文结构,读来感觉浑然天成,又让人耳目一新。
  五、学习文言文,手法多变化
  文贵变化,手法贵多样。苏轼的《赤壁赋》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今人物——“曹操”和“吾与子”对比。同时运用比喻手法——“渺沧海之一粟”,将自己比喻为“一粟”。也可以借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最佳的示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借鉴呢?
  六、学习文言文,文题有情趣
  文言文由于时代的因素,语言凝练简洁,在平时的拟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改头换面,就可收到“题好一半文”的效果。比如这些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于《论洒脱》、《不畏浮云遮望眼》之于《逆境》,等等。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相信这样的标题定会让考官眼前一亮,双眸不忍离去。
  七、学习文言文,古树开新花
  旧瓶装新酒,既有古典的唯美,又有现代的清新。借助文言文的外在框架或者情节,加入具有现代气息的新鲜思想,一箭双雕。近年来,故事新编类的作文备受青睐,甚至有人说,如果考试写文言文作文,一定会得高分,甚至满分。
  如江苏省高考作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乐语文赋》:“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楚风骚韵晕染考场,让阅卷者难以抗拒,高分已成定局。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陇原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高中生作文‘文中无我’原因探析及对策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GB【2015】MSZX064。)
  作者单位: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742500)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精致典雅、言简意赅的特点而流传千年。但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机械进行各种重点篇幅和意译的背诵,导致古诗词学习索然无味。古诗词教学也是开展爱国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挖掘古诗词蕴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进而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重新定位古诗词教学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若有兴趣学习就会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做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作文样式,其命题形式本质是材料作文,表现形式是话题作文,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不能过于注重局部细节,否则可能出现跑题的现象。新材料作文中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结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应从多角度出发。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在写作时应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应服从材料的整
当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根据卫生部提供的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按传播途径分类的数据显示,经性途径的传播呈不断上升趋势。出租车司机普遍为青壮年,处于性活跃期
美美与共是学者费孝通提出的人和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箴言,指的是要将自美和他美结合在一起,首先学会自信,学会善待自己,其次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将自美和他美结合起来就能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能实现天下大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构筑起生态的语文课堂,也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态美,促使学生在美美与共的思想下发现美、关注美、表达美,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鼓励个性表达,拒绝盲从  教师要促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