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么我们就要了解高职学生运动兴趣的现状,加以分析,找到对策。
一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我院2013级五个专业五个班200名学生;
调查题目:(1)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兴趣。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2)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好,B———运动习惯养成,C———好的运动环境和固定运动搭挡。D———其他。
(3)不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差,B———没有运动习惯,C———运动场馆器材不足,D———其他。
调查结果:感兴趣25%,一般60%,不感兴趣15%;
二结果分析
1感兴趣
第一,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比较快,在运动中的良好表现,得到外部的肯定,有较多的成功体验,变得越来越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累加,运动的表现欲望也逐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良好的运动习惯。家庭成员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带动其他家庭成员投入到运动中去。父母喜欢打乒乓球,儿子在边上看,发现有趣,会产生尝试的想法,模仿父母的动作去练习,一旦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便会主动进行运动,另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督促,保持长久的运动习惯。朋友同学圈子也会有同样的功效。
2一般和不感兴趣。
第一,中学教育环境,没有养成运动习惯。首先社会、家庭对中学升学率的追求,迫使学校不得不加大对所谓“重点课”的学习程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中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活动受到冲击。在“没有一定本科升学率就没有一切”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其次,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的限制,很难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及教学。此外,还有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自身的体育水平等等。在课余时间因为功课忙,没有时间参加锻炼的学生比例较高。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这跟学生锻炼时间、机会不足有重要关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处在自发性阶段,有待于体育教师及学生本人的进一步挖掘。令人吃惊的是,问卷中每个学生都把顺利通过体育达标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但也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据笔者调查所知,目前还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实行分班教学。过多的学生人数使教师上课时难以全面顾及,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
第二,高职教育现状。(1)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豁达的人文关怀,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运动能力。(2)教学内容。大纲规定的内容死板单调,往往是中学项目的重复。现代学生的兴趣广泛,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已不能满足需求。引进新颖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3)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欠缺与不足客观上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参与。例如乒乓课,乒乓桌太少,学生要等好长时间才轮到练习,降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4)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不合理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很轻松就能拿到高分,而基础差的同学再怎么努力都拿不到好成绩,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基础一般和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相应对策
1以体育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喜欢一个老师,喜欢一门课。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第二,新颖的课堂导入。体育课有些项目学生不感兴趣,也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怎样使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体育。恰当地运用导入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法一般有:直接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示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激励导入法。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教师可简洁明快地讲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程序等,或直接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时可以采用新奇的导入法,比如上乒乓球课,用故事导入法,讲一下“乒乓外交”,1971年毛泽东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巧妙地打破中美之间关系的僵局,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促使实现尼克松访华乃至中美建交。这一事件和它所包含的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被官方史家戏剧性夸饰为艺术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改变自己的国际战略意图,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一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我院2013级五个专业五个班200名学生;
调查题目:(1)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兴趣。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2)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好,B———运动习惯养成,C———好的运动环境和固定运动搭挡。D———其他。
(3)不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差,B———没有运动习惯,C———运动场馆器材不足,D———其他。
调查结果:感兴趣25%,一般60%,不感兴趣15%;
二结果分析
1感兴趣
第一,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比较快,在运动中的良好表现,得到外部的肯定,有较多的成功体验,变得越来越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累加,运动的表现欲望也逐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良好的运动习惯。家庭成员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带动其他家庭成员投入到运动中去。父母喜欢打乒乓球,儿子在边上看,发现有趣,会产生尝试的想法,模仿父母的动作去练习,一旦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便会主动进行运动,另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督促,保持长久的运动习惯。朋友同学圈子也会有同样的功效。
2一般和不感兴趣。
第一,中学教育环境,没有养成运动习惯。首先社会、家庭对中学升学率的追求,迫使学校不得不加大对所谓“重点课”的学习程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中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活动受到冲击。在“没有一定本科升学率就没有一切”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其次,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的限制,很难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及教学。此外,还有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自身的体育水平等等。在课余时间因为功课忙,没有时间参加锻炼的学生比例较高。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这跟学生锻炼时间、机会不足有重要关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处在自发性阶段,有待于体育教师及学生本人的进一步挖掘。令人吃惊的是,问卷中每个学生都把顺利通过体育达标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但也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据笔者调查所知,目前还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实行分班教学。过多的学生人数使教师上课时难以全面顾及,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
第二,高职教育现状。(1)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豁达的人文关怀,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运动能力。(2)教学内容。大纲规定的内容死板单调,往往是中学项目的重复。现代学生的兴趣广泛,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已不能满足需求。引进新颖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3)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欠缺与不足客观上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参与。例如乒乓课,乒乓桌太少,学生要等好长时间才轮到练习,降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4)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不合理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很轻松就能拿到高分,而基础差的同学再怎么努力都拿不到好成绩,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基础一般和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相应对策
1以体育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喜欢一个老师,喜欢一门课。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第二,新颖的课堂导入。体育课有些项目学生不感兴趣,也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怎样使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体育。恰当地运用导入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法一般有:直接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示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激励导入法。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教师可简洁明快地讲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程序等,或直接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时可以采用新奇的导入法,比如上乒乓球课,用故事导入法,讲一下“乒乓外交”,1971年毛泽东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巧妙地打破中美之间关系的僵局,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促使实现尼克松访华乃至中美建交。这一事件和它所包含的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被官方史家戏剧性夸饰为艺术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改变自己的国际战略意图,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