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何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入手,如托物言志、首尾呼应等,将物的内质和人的品格联系起来。同时,也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清楚文章写了几件事,通过哪些事情把物和人联系起来。
  [关键词]梅花魂 爱国之情 首尾呼应 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8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以梅花为线索,回忆了外祖父和“我”之间的五个小故事。由梅花引发的事情有三件:训斥“我”弄脏墨梅图、赠“我”墨梅图,送“我”梅花手绢。另两件事是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落泪、因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痴恋祖国的海外游子的形象,读后让人欷歔不已。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是外祖父对莺儿的希望和教诲,也是他的内心独白:“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就是外祖父精神的寄托。我想,“魂”不仅是梅花的不畏冰欺雪压、凌寒怒放的精神,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一个中国人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从作者的叙述中,外祖父的梅花情结、爱国热忱对她影响深远,梅花精神、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已经化为她的精神支柱。作者在传承着梅花的精神,在延续着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在弘扬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从文章结构来看,本文与大多数回忆性文章一样,开头先由梅花引出对外祖父的回忆,结尾再由墨梅图和梅花手绢总结出梅花是外祖父爱国情怀的寄托。典型的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具体叙述了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情。和梅花有关的三件事属于托物言志。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这两件事,属于直抒胸臆,通过“哭”直接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而这一个个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也植入了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梅花魂也注入了作者的生命之中。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确立了四个板块的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推荐古诗阅读
  1.王安石的《梅花》
  2.李白的《静夜思》
  3.王维的《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
  4.于右任的《望大陆》
  板块一:梳理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
  1.读唐诗宋词黯然泪下
  2.为“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
  3.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
  4.赠“我”墨梅图
  5.送“我”梅花手绢
  板块二:研读外祖父的爱梅情结
  1.“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1)读文,找出外祖父爱梅的相关句子,画出重点词语,反复品读,提出自己的疑问。
  (2)设想: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
  (3)对比“我”的疑惑: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外祖父为何如此珍爱《墨梅图》?
  2.赠《墨梅图》,赞扬梅花
  (1)读赞扬梅花的句子,思考: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
  (2)回读“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一段,并思考,解决疑问。
  3.读关于外祖父和梅花的三个故事,提出疑问
  (1)设想一:外祖父那么珍爱梅花,为什么却把《墨梅图》、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
  (2)设想二:《墨梅图》在这里仅仅是一幅画吗?
  在外祖父眼里,《墨梅图》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在莺儿眼里,《墨梅图》是外祖父爱国思乡的寄托,是对自己的殷切希望,是梅花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3)补充《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的相关内容:
  “我在祖国受完高等教育,不幸赶上十年浩劫,由于极“左”路线歧视海外关系,我从东海之滨的厦门岛被发配到太行山当教师,当农民,漫漫六度春秋,政治上、生活上历尽艰辛困顿,海外的亲友再三劝我出国,认为既然学无所用,又何必过于执著。但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千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
  20世纪80年代初,拨乱反正,祖国新生,我和千千万万祖国儿女一起,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我兢兢业业地工作,呕心沥血地创作,被评上首届全国‘侨界十佳’‘全国先进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被选上市人大常委、省人大代表,先后出版了18部著作共600多万字,文章在国内外近百次获奖。我用梅花的坚贞鞭策我对祖国的忠诚,我以梅花的气节激励我前行的勇气,从而完成了外祖父对我的殷殷嘱托,也身体力行地体味了梅魂——赤子之魂——国魂的深刻内涵。”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关于梅花精神的一番话犹如一颗种子在作者的心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她历尽艰辛,却从不畏惧,犹如一棵傲然挺立的梅花,坚强地生存着,终于等到了凌寒怒放的时刻。
  外祖父送《墨梅图》、梅花手绢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让外孙女带回去,是想让莺儿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下去。
  板块三:品读老人的三次落泪
  师:从老人和梅花的三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爱国热忱。从老人的三次落泪,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老人的三次落泪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感受到了他思念祖国,渴望回到故乡的感情,这属于直接描写。如果只写这三次落泪,就显得文章普普通通了,可是融入了梅花情结,外祖父的思乡情结就上升到爱国热情方面了,对读者的感染力就更强了。
  板块四:感悟文章的首尾呼应
  师:读开头、结尾两个自然段,你们发现了什么?
  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由《墨梅图》、梅花手绢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照应,揭示出课题的含义。梅花与外祖父融为一体,梅花的精神与外祖父眷恋祖国的精神融为一体,外祖父如梅花,梅花如外祖父。
  以上重点板块的设计,既有对选材内容的梳理分析,又有对重点句段的细读涵泳,培养了学生浸入文本,力透纸背,深度阅读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梅花的魂落脚到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及民族精神之上;又体会到文章教学中的魂落脚到如何运用语言表达人物思想感情这一语用的教学目标之上。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览他人的写作框架结构,积累语文知识;也可以挖掘现有的素材,丰富作文的细节;还可以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升华作文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7-0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寻写作素
[摘 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顺学而导;优质的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根据课时特点、文章体式、学情实际等,确立了合宜的教学目标、内容,借助图片和资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课内与课外、理解与表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又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人文底蕴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设计理念】  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
[摘 要]自由练笔就是要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在习作中的个性表达,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中建立习作的兴趣和信心。自由练笔的有效性建立在童心、真情、乐趣三个立足点上。让孩子带着童心融入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真情才能在文字中流淌,乐趣才能在练笔中萌生。  [关键词]童心;真情;乐趣;自由练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反感,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一提起教作文,语文教师也很困惑,不知如何教和教什么,思来想去只好跟着感觉走。这学期开学初,学校引进随笔化写作教学课题。这犹如一股春风吹入校园,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写得愉快;老师也不再害怕上作文课,教得轻松,实现了生命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赢。  一、随笔化写作的内涵  什么是随笔化写作?随手下笔
[摘 要]文有文路,但文路并不等同于教路。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教者细读文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后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也是教者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从以文章原有的脉络为顺序推进教学,到以习得方法为主要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直至紧扣学生的阅读体验展开课堂对话,真实地再现了教学设计从以“文”为本到以“生”为本的全过程。  [关键词]教学思路 写作思路 习
[摘 要]童话具有三大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心理价值。以《长袜子皮皮》的导读为例,童话导读时应尊重儿童的兴趣,进行快乐阅读;唤起儿童的体验,进行审美阅读;引领儿童掌握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童话导读;童话奇境;导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58-02  儿童是童话的存在,童年需要童話。童话的本质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厘清阅读关联方:文本、生本、师本及作者。其中,生本是阅读主体,师本是阅读发动者、引导者、服务者,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庐山的云雾》具有多重美感体验,教学时从不同角度校准学生的思维坐标,对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贴近引导;思维坐标;校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
[摘 要]阅读指向写作。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实现学生语言迁移,继而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个关键。遗憾的是当前语用教学还立足于写一写、说一说,没有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品析文字。因此,只有拓宽路径,才能丰富语用教学内涵,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宽路径;语用教学;直接语用;存储语用;素养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充分领悟教材各板块的编排意图,基于习作目标,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要用好“习作例文”,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要观照单元整体,加强板块整合,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单元习作;整体把握;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