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特殊力量,在师风师德建设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的对策,对实现民办高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师德师风 对策研究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在师风师德建设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教师工作繁重、薪酬偏低、工作积极性差、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职业道德退化、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再加上民办高校的机制体制与普通高校不同,使如何搞好师风师德建设成为民办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管理体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办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就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体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纵观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很少有科学规范的师风师德评价体系,这就导致评判标准空泛化,所以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做到年初有方案,年末有总结,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制度。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的组成及生源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制定师德评价机制要体现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也要认真考核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把抽象的师德规范进行具体化处理,通过学校、分院、系部、學生不同部门给予综合评价,以保证师德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开展。
  (二)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
  建立师德师风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师德师风的考评制度,并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对道德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宣传和表彰,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修养来教育广大教师,发挥他们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制订奖惩制度时,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物质激励可将师德水平与工资、奖金、福利等挂钩;精神激励一是用学校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二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将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出国进修、科研成果荣誉的授予等结合起来。奖惩管理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严肃的批评,甚至可以“一票否决”,以严肃考核奖惩制度,树立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制度的威信。
  (三)完善监督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不仅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工作。一是加强教师自我监督,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另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定期通过个人自评、学生测评、考核小组评定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并将评价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二、加强师风师德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面对新时期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有些教师名利思想严重,教书育人意识淡薄,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师风师德环境,不断强化教师的认识,提高思想意识水平。高校在做好青年教师入职教育的同时,也需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对教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师德培训,形成师德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系统化。另外,民办高校应结合社会形势和学校建设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大力开展各类“展师德风采、树师表形象” 的教育活动, 组织广大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师风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师德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注重理论,也要重视实践,校领导应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探寻师德问题,并形成有力的示范引领,以便更好地指导民办高校师德的建设。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给予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师风师德的建设过程中,除了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约束,同时也应该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把教师的需要放在心上。首先,关心教师生活,尽可能提高教职工待遇。学校要努力改善高校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比如工资、福利等,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最大限度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给教师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教师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这也导致部分教师不能脚踏实地认真工作,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学校脚踏实地地干好教育事业,真心实意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使教师通过学校的各种行为获得安全感。还需要学校尽力争取国家政策对民办高校的支持,清理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使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问题得以解决,使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刑磊.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浅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
  (作者简介:梁艳,女,硕士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时奋  几度坎坷走人生,  历尽艰难志未更。  披荆斩棘多磨炼,  勵精图治劲如风。  时不我待斗志弘,  岁月匆匆需时争。  劝君莫待明日至,  惜时抓机万事成。  贺盘州撤县设市  盘州新市一声鸣,  人民欢呼贺新政。  东西贯穿高铁路,  南北驾起彩虹城。  丹霞耸入天际中,  翔羚驰名古镇雄。  撤县立市举措重,  党恩沐浴又春风。
期刊
摘要:陈毅元帅故居旧居村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村落,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蕴含着强烈的红色文化元素。以保护和传承旧居村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产业化升级,凸显旧居村文化资源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对于旧居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旧居村文化资源现状以及自身产业化价值,并对其产业化的具体路径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旧居村 文化资源 价值分析 保
期刊
摘要:元杂剧是我国古代杂剧的集大成者,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爱情剧是其中最灿烂的一脉。本文从精神内涵这一角度来解读元杂剧中爱情剧的创作,分析元杂剧中爱情剧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们解读阐释元代其他作家的作品,乃至其他时代的杂剧,深入挖掘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爱情剧 精神内涵 关汉卿 婚姻  元杂剧是元代文化的综合体。元爱情剧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精
期刊
摘要: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主要促进方式之一,也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基于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探讨,并指出相应的问题,得出了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理念。  关键词:双创 创新创业教育 核心内涵 问题模式  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开展就业和创业、创造
期刊
摘要:粉彩花鸟画艺术的发展实际上与中国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都是强调要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向其摄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但是,由于粉彩花鸟长期受到传统花鸟瓷画创作的影响,创作形式仍停留在依样画图的方式上,未能重视写生的重要性。这种现状不利于粉彩花鸟画的发展。本文从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当代粉彩花鸟创作以及笔者对粉彩花鸟创作的感悟等几个方面来强调摆脱传统的创作形式(即依样画图的方式)而走进大自然,对自然生
期刊
摘要:《g小调前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里的其中一首小调前奏曲。本文从创作背景、写作特点、演奏分析、音乐风格、演奏心得五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从作者、作品背景到作品本体再到音乐风格这一系统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和演奏作品打下基础。  关键词:钢琴创作 二十四首前奏曲 演奏风格分析  一、 人物生平及创作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钢琴家,1873年出生于谢
期刊
桃花坞里桃花飞,却桃花落时又归;  谁惜桃花昔相似?尔问花开能几回?  寻是桃花春风面,莫非而今无信息;  耽有错爱伤心地,曾经到处谁与会?  花开花落俱有时,更桃花对春已闭;  谁待花前说一醉?问桃花来年已笈。  何必当初种桃花?早知如今无追陪;  岂关天涯此时错?总是人间惜别离。  桃花人家亦何处?抑与曾经或相识;  点检花前谁与同?亦如唐寅说是诗。  昔年仙人种桃树,树犹如此逢谁至?  吹风
期刊
湘江夜步  湘江夜暮秋来晚,  半缕斜阳逐静波。  秀树无言芳嫩草,  长堤有爱护青荷。  瀏阳浅水修远眺,  岳麓香屋筑正欢。  橘子洲头寻百舸,  氤氲若隐燕归窝。  秋画  凭栏夜雨清风爽,  洒墨挥毫案上闲。  重抹长烟遮暖树,  轻涂细雾罩苍山。  深潭夏漪独波动,  浅水秋荷并蒂欢。  远处浮云当慢走,  别时雁叫落前川。  对饮秋月  香台静饮烛光夜,  半盏浓醇对月怀。  一抹乡愁
期刊
我是一只刺猬  将自己蜷缩起来  害怕着外界的人  同时 外界的一切仿佛也抗拒着我  但你却是那独特的风景线  你明白,靠近我你就会受伤  你却如飞蛾扑火般  向我伸出手来  一次又一次……  凝视着你那伤痕累累的手指  我冰封的心不知何時有了裂痕  冰冷坚硬的刺也渐渐松软  露出了自己最柔弱的地方……  不经意地抬头  你充满泪珠的眼眶  嘴角间淡淡的微笑  我震惊了  原以为岁月不会在你的身上
期刊
丁政然——吉林森宝参花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酿酒行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参香型”白酒的创始人,创新发明了“人参复合谷物类发酵、复式蒸馏”的酿酒专利技术,突破了中国古代采用人参泡酒的传统方法,将长白山人参的发酵技术运用到中国的酿酒行业,大大提高了人参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开创了中国人参发酵酿酒的新未来。在长白山地区,人们习惯把丁政然称为“人参发酵之父”。  人参,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神草”,具有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