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喜欢聊技术的CEO
和很多70后创始人一样,李志飞精于技术。大学期间自学计算机的他,曾获得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在校期间,他主导开发的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学术界两大主流机器翻译软件之一,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高校都在使用。直到回国创业前,李志飞一直就职于谷歌总部,主导开发谷歌的手机离线翻译系统。
而为何回国创业,则与李志飞的工作经历有关。“早在2000年之前,我已经开始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李志飞亲历了公司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慢慢地壮大发展的过程,“我觉得这种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非常有意思。”从那以后,他便一直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就一番作为。而在谷歌的工作经历,则帮他敲定了创业方向。
“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跟最牛的人一起工作、能接触更好的资源。”不过,同很多单纯沉迷于技术研究的谷歌同事不同,李志飞对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更加感兴趣。“我想做一款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产品,而且我本身有比较多的关于语音交互的技术和人脉积累,所以我回国创建了出门问问。”
用语音交互改造智能手表
出门问问的首款产品,是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中文智能语音搜索应用,这款产品曾被微信官方评选为十大公众账号之一。此外,李志飞的团队还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款针对Android Wear和Google Glass的智能语音操控应用。这些将技术落地的产品问世,为出门问问在圈内赢得了不少名气。
风口已至,智能手表将成中控平台
从微信公众号服务,到Android Wear、Google Glass、再到Ticwear智能手表系统,直至如今的Ticwatch。不难看出,出门问问的发展路径其实和目前风头正盛的小米有些类似。他们都是从优化软件上的体验做起,然后借助硬件来体现软件优势,最终打造体验完美的软硬结合产品。
在李志飞看来,出门问问选择的发展路径,其实是比较明智的硬件创业公司都会走的道路—通过率先发布软件,来积累种子用户和完成快速迭代。他笑称:“我们和小米是‘英雄所见略同’。”他坚信,这也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在硬件发布之后,用户们已经对这个品牌有所认知和体验,产品也更加成熟,这对产品和市场来说,都将是一件好事情。”
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投石问路者多,但走出风采者少。很多觉得这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不过李志飞却坚信风口已经到来。“人们往往高估技术短期的影响,而忽略其长期的意义”,在他看来,“其实技术奇点的到来和商业的成功会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李志飞研究发现,目前PC时代的搜索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移动端使用场景,而以语音为主的智能搜索将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他确信只要朝移动搜索这个目标将规模做大,未来一定会实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他选择的则是智能手表。
根据李志飞的判断,硬件创业未来的趋势有一大部分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的结合。“在这方面,手表因为具有传统佩戴优势、利于交互和携带,可以成为中控平台,连接智能家居和汽车,将成为最常见的智能硬件。” 李志飞如是说。
结束语
李志飞对于技术的自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出门问问在语音识别和交互方面的技术实力,已经为旗下的每一款产品创造了特有的竞争力。目前看来,Ticwatch凭借出色的外形、亲民的价格和Ticwear的交互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显然这还只是第一步,一旦Ticwatch拥有了足够的用户量,李志飞口中的技术便将开始彰显其强大商业价值。
和很多70后创始人一样,李志飞精于技术。大学期间自学计算机的他,曾获得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在校期间,他主导开发的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学术界两大主流机器翻译软件之一,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高校都在使用。直到回国创业前,李志飞一直就职于谷歌总部,主导开发谷歌的手机离线翻译系统。
而为何回国创业,则与李志飞的工作经历有关。“早在2000年之前,我已经开始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李志飞亲历了公司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慢慢地壮大发展的过程,“我觉得这种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非常有意思。”从那以后,他便一直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就一番作为。而在谷歌的工作经历,则帮他敲定了创业方向。
“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跟最牛的人一起工作、能接触更好的资源。”不过,同很多单纯沉迷于技术研究的谷歌同事不同,李志飞对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更加感兴趣。“我想做一款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产品,而且我本身有比较多的关于语音交互的技术和人脉积累,所以我回国创建了出门问问。”
用语音交互改造智能手表
出门问问的首款产品,是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中文智能语音搜索应用,这款产品曾被微信官方评选为十大公众账号之一。此外,李志飞的团队还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款针对Android Wear和Google Glass的智能语音操控应用。这些将技术落地的产品问世,为出门问问在圈内赢得了不少名气。

风口已至,智能手表将成中控平台
从微信公众号服务,到Android Wear、Google Glass、再到Ticwear智能手表系统,直至如今的Ticwatch。不难看出,出门问问的发展路径其实和目前风头正盛的小米有些类似。他们都是从优化软件上的体验做起,然后借助硬件来体现软件优势,最终打造体验完美的软硬结合产品。
在李志飞看来,出门问问选择的发展路径,其实是比较明智的硬件创业公司都会走的道路—通过率先发布软件,来积累种子用户和完成快速迭代。他笑称:“我们和小米是‘英雄所见略同’。”他坚信,这也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在硬件发布之后,用户们已经对这个品牌有所认知和体验,产品也更加成熟,这对产品和市场来说,都将是一件好事情。”
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投石问路者多,但走出风采者少。很多觉得这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不过李志飞却坚信风口已经到来。“人们往往高估技术短期的影响,而忽略其长期的意义”,在他看来,“其实技术奇点的到来和商业的成功会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李志飞研究发现,目前PC时代的搜索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移动端使用场景,而以语音为主的智能搜索将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他确信只要朝移动搜索这个目标将规模做大,未来一定会实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他选择的则是智能手表。
根据李志飞的判断,硬件创业未来的趋势有一大部分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的结合。“在这方面,手表因为具有传统佩戴优势、利于交互和携带,可以成为中控平台,连接智能家居和汽车,将成为最常见的智能硬件。” 李志飞如是说。
结束语
李志飞对于技术的自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出门问问在语音识别和交互方面的技术实力,已经为旗下的每一款产品创造了特有的竞争力。目前看来,Ticwatch凭借出色的外形、亲民的价格和Ticwear的交互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显然这还只是第一步,一旦Ticwatch拥有了足够的用户量,李志飞口中的技术便将开始彰显其强大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