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与音乐审美之我见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所以,良好的学前音乐教育是开发儿童潜能的关键。合唱艺术既是一种具有极高参与性、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基础的音乐形式,又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具音乐美感的艺术载体。音乐审美的初步感受就是从听觉开始的,不同的音乐可以触发不同的感受。音乐审美的提高是一种自身愉悦的心理体验,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合唱艺术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代表
  在儿童合唱艺术作品中,《茉莉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且意义深远的经典作品之一,无论通过欣赏聆听还是实际演唱,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韵律之美及形式之美。因此,对于《茉莉花》这部合唱作品,不管是从其能带来的音乐审美的提升的角度,还是从其传播深远的角度来看,都不失为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必备的学习曲目。《茉莉花》是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先生于1942年在江苏宣传抗战时从一位民间艺人处收集到的《鲜花调》,在此调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及再演绎的音乐作品。童声合唱作品《茉莉花》有其独特的魅力,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拉开文艺晚会序幕的是百名儿童演唱的《茉莉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也有《茉莉花》的身影;享誉全球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也在人民大会堂献唱了《茉莉花》。
  《茉莉花》属于小调民歌,是单一部曲式的歌曲,但其独特之处在于由三句体构成的乐段,这样的结构能够让合唱的形式更加多样,且有很多创新的空间,也是有别于其他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第一句、第二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赞美的语调,表达了对茉莉花的喜爱,也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三句“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是真诚热情的语调,好似在品味茉莉花的芬芳;第四句、第五句是含蓄犹豫的语调,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情绪。第二三段的开头都是相同的,第三段后半段的速度有所加快,是一种赞扬、歌颂的情绪;最后的“不发芽”高八度并加以拖腔,演唱速度要慢一些,但并不影响全曲的一气呵成,饱满的情绪能够让听众在乐曲结束后仍能感受到茉莉花的花香萦绕在他们身边。合唱是一个整体,大到音调的大小、表情、姿态,小到衣服穿戴、纽扣,这些都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艺术创作的热情及主动的精神。只有当合唱团成了一个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整体,才能真正地表现出合唱艺术的精髓。
  合唱艺术对学生音乐审美的提升
  审美的过程就是人们对美的事物进行感受、体察、领悟并认识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合唱艺术对音乐审美的提升首先表现在合唱的美感,任何艺术创作都在极力追求完美,并将创作之美作为最高准则,合唱艺术也不例外。合唱表演运用和谐、干净、多变、深情的各色声音对音乐进行诠释,并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段落章节等变化,让音乐具有一种仪式上的美感,两者相融合,让合唱音乐更能直击人心,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合唱作品,其创作发表在国家危难时期,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并给予了音乐无尽的力量,其深刻内涵与传递出的广博精神力量与冼星海的音乐审美素养是不可分割的。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及崇高理想是冼星海音乐中最重要的表述目的,他最欣赏的就是通过雄伟、壮阔、崇高的手法来反映积极进取精神的艺术作品。在音乐审美的推动下,冼星海从容地拒绝了国民党政府及某些资本家的诱惑,不为丰厚的报酬所动,不写迎合世俗趣味的音乐作品,只创作体现中国精神的音乐艺术精品。这部抗战时期的经典作品影响深远,至今依然在广泛传唱,正是因为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的。其次,艺术之美还表现在合唱歌词语言的表达中,清晰的语言是合唱音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合唱的表演中,歌词的表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词韵律的展示,更好地体现了合唱艺术的精髓及其作品深刻的意义。最后,通过每位合唱团员自然的审美追求以及合唱团员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每个动作和队形的变化,并加以创造、发挥、表现,才汇聚成一首首优秀的合唱作品。
  结语
  听是音乐欣赏中必备的要素,音乐艺术的一切都来源于听觉,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对音樂审美的印象,而探索音乐的美需要我们学会利用五官去感受,用心抓住音乐的精髓,在切身感受的激发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音乐审美。总之,在学前声乐教育中更多地融入合唱作品,能够促进学生们音乐审美的提升,这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起着重要作用。合唱艺术与音乐审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德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育的渗透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德育在学前教育中进行渗透,成为目前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从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期刊
在教师对幼儿成长状况不了解时,就会造成所有的教学理念及活动都是不正确的,并且不能让幼儿形成比较良好的成长发展趋势。在幼儿一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幼儿阶段的成长尤为关键,积极营造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是现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构成环节。所以,营造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非常关键,教师要积极展开探索,对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为了营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需要不断适应教学理念的转变,合理融入更加
期刊
小学音乐是一门重要课程,是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现实教学来看,由于教师对其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将音乐课程看作是一门副科,导致教学效果并不高,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学设施并不完善和师资力量有所欠缺的问题。  音乐是一门净化心灵与陶冶情操的学科,对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伴随新课标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使音乐逐渐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学科。从
期刊
目的:①了解保定城区门诊成人哮喘患者疾病的控制现状,探讨保定城区哮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规范化治疗的认识,为本地区成人哮喘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②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
虽然不同幼儿的性格与其先天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幼儿的性格还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塑造。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不同幼儿的性格与天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个性是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教育来塑造的,孩子年龄越小,性格的可塑性就越大,教育的影响就越大。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儿童早期人格的初步形成受外界影
期刊
小学诗歌教学难,要化难为易,应当知难而进、精讲巧练、文道结合。对诗歌而言,首先要弄清作者在“说什么”,其次需分析作者是“怎样说”的,“说”得怎么样?“说”得好还是不好?“好”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更好?语文难教,诗歌教学尤难。只要掌握其规律,端正心态,诗歌的难关就完全可以攻克。如何使小学诗歌教学化难为易?笔者认为应当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进” 与“退”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多是绝句,而绝句的结构
期刊
公共艺术课程的简单介绍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的学习、艺术作品的赏析以及进行艺术活动的一门课程,它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以及一些专业艺术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树立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趋向。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帮助学生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文化品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