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服务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年5月,國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深化改革。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地方普通高校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揭开序幕。在诸多方针政策背景下,“双创”教育已然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完善“双创”教育内涵,深化“双创”教育服务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双创”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 地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04
  Research on "Double Creation" Education and
  Service in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ke Tongr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 Yila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 In May 2015,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epe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deepen the reform. In October 2015,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Guiding Opinions on Guiding Some Local Regular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into Applied Universiti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iding Opinions"), which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ies to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y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of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and deepen the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service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Keywords "double-creation"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ocal
  1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1 开展“双创”教育理念落后
  现今,国家大力号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高校在“双创”教育上的推行力度、深度仍然不足。一是“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完全适用于全部高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难以制定适用于当地的“双创”教育体系。二是将“双创”一分为二看待,习惯性的将创新视为科研,将创业视为单纯的一种商业行为。三是无论教师和学生大多视“双创”教育为非专业主干课程,缺乏系统的将“双创”教育有效的融入大学专业学习中。四是就业现状问题,地方院校原先大多以师范类教学为主,朝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仍存在守旧观念,毕业生更多以寻求就业为主,没有深入思考“双创”教育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1.2 “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实力较弱
  以铜仁学院为例,学校现有从事“双创”教育教学的教师约有20名,持相关证书的教师近80%。即使现状如此,但这部分教师实际从事过创业实践的不足3人,且大多为青年教师承担学校“双创”教育课程,社会阅历不够,实战经验不足。教学前仅仅通过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教学资源掌握较少,无法将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双创”教学过程。
  1.3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国内高校目前仍无相对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也无法形成精品教学从中得到借鉴学习。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手段,开展形式较为单一。相对重视“双创”教育的学校大多也只是通过实验沙盘,模拟软件来开展教学。课程体系流于形式,在教授课程中,往往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
  1.4 学生对“双创”教育认知度不高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单一,地方所提供的创新创业空间更是严重不足。大多学生认为创新创业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如果自身没有创业的意愿则不必投入更多时间开展创新创业的学习。笔者认为“双创”教育并不是单一的教授学生去如何创业,而是在“双创”教学中学会养成主动的创新精神,保持积极的创业意志,用创新创业所包含的吃苦耐劳,坚强意志,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学会學习的态度去面对大学期间及毕业后在实际就业或者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这正是“双创”教育最需要解决大学生认知的重要问题之一。
  1.5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所谓“双创”教育,是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首先专业教育教师不懂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师不懂专业知识,二者之间各自为政,难以融合。[1]其次,高校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没有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而是单独设置选修课程,或者嵌入在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模块中,几乎都是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这也导致二者之间难以融合,相互脱节。
  2 以铜仁学院为例,“双创”教育与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2.1 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努力实现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自2016年起,铜仁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学校发展要求,致力于校本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培养,基础教学课程开展三项任务。现已陆续面向2016、2017、2018三个年级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与大部分高校有区别的地方,该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年级,其目的与意义在于在新生进入大学学习开始即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在之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融入创新精神、创业实践等能力培养方向。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了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项目课程学分制度,不间断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其做法优点在于能够基本实现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的普及,但缺乏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顶层方面主动投入明确的专业教学融合。
  2.2以赛促训,探索“三赛五培”体系
  自2012年来,铜仁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家、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在赛事中,一直名列贵州省地方院校前茅,其成绩的获得是铜仁学院以赛促训,不断探索“三赛五培”体系的功劳,其工作在于将相关赛事分为三个阶段赛事选拔,五个阶段项目培训。五个阶段的项目培训是该校不断探索的结果,极大力度的促成师生共育创新创业项目。其优点在于,师生共育项目下,能够更全面更专业的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但就现今形势下,单纯得以赛促训已不能实现国家在高校“双创”教育的整体要求。如何让铜仁学院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怎样才能将学生在创新创业赛事上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成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2]
  2.3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场地,增强创新创业实践
  自2016年来,铜仁学院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相继成立,为部分创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甚至是实体创业的机会。目前该校约有10余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设的商户、企业在校内孵化。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能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较为足够的空间已是不易。其优点在于能够为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树立榜样和标杆。但由于学校区位因素的限制,这些企业最终能否顺利孵化也成为了学校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完善“双创”教育与服务模式的建议
  3.1 强化“双创”教育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完善应用型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铜仁学院实际,强化学校在“双创”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在“双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学校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重点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通过“双创”教育为地方发展投入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地方人才。   3.2 结合地方特点,推动“双创”教育改革
  纵观铜仁学院这类地方院校的普遍特点,此类院校大多所处地域缺乏较大的经济、人口基础,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难以得到有效的消费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结合铜仁学院所处地域特点,该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其地方以旅游产业,农业生产为主。在旅游市场、农业市场学生的创新创业将会有较大的缺口。在教育改革中,应更多鼓励学生透过专业能力的学习,看到其针对地方市场可以实现创新创业的痛点。
  3.3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出发,继续加大力度创新创业培养任课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学校教师到相关的企业行业开展社会服务或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继续选拔“双创”课程的教师并增加参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增加参培教师的深度和广度。可以邀请当地知名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担任高校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实现校内外师资的交流与沟通、融合与共享。[3]
  3.4努力搭建校政、校企平台,拓宽“双创”教育与服务协同发展
  学校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渠道,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沟通交流。第一,为学校开展“双创”教育课程获得更多实际案例,实践机会。第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既能保障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又能获得更为有力的创新创业空间。第三,增加大学生实际创业與政府、企业协同发展,确保学生获得“双创”相关政策和融资合作。
  4 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建设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融入新颖的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4]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和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增强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意识,才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明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7-10.
  [2] 赵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8.8:91-92.
  [3] 王佳佳.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5):142-143.
  [4] 张丽玲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142-143.
其他文献
摘 要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一大亮点是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制,增设了全新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面对这一全新的栏目,不少教师将“大人”指向家里的大人,但是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该如何开展这一教学活动呢?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大人指谁”和“怎样一起读”两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医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医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有利于了解医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有利于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指导医学生就业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就业价值观 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73  Abstr
期刊
摘 要 近年在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由于经济水平和地域差异等因素,贵州地区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问题。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在贵州高校取得稳步发展,成为推动贵州地区发展的引擎,必须要全面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首先应解决双创教育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以贵州省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针对当前贵州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针对贵州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发展提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增强专业师资力量、引领学校专业建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平台。校企合作功能是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区别于普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特征之一,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应紧紧依托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校企合作 工程造价 BIM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短期焦点解决(SFBT)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提问技术,并运于高中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案例。SFBT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能促进来访者增进对自己的反思和察觉,发现解决问题的资源,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控制感和改变力,进而增进效能感。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 自我效能感 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
期刊
摘 要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工作是促进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而开展的一项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在此背景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课程教学等方面对专业展开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金融管理 技能抽查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
期刊
摘 要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在企业接纳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的体量有限的条件下,师范院校需要同时加强校内实践课程建设来完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总体目标、主要特色,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改革实例,探讨了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课程体系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 师范 全日制工程硕士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
期刊
摘 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部编版(1-2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可分为水彩画和水墨画两类,也可以分为景物图、人物图、动物图三类,还可以分为实物图、描绘图、漫画图三类。同时依据插图抽象水平的不同,本文对1-2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漫画图在所有插图总数所占的比例很大。据此,笔者研究发现,作为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类型,漫画图具有“形象表达童心”、“增进趣味效果”、“张扬想
期刊
摘 要 卡夫卡作为20世纪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其作品以晦涩难懂、荒诞怪异闻名。它笔下的《城堡》作为未完成的《孤独三部曲》之一,其荒诞性尤为突出,本文旨在以其《城堡》为研究中心,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文本的场景环境、人物情节及主旨方面细探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特征。  关键词 卡夫卡 荒诞 《城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
期刊
摘 要 作為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学“走出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却也面临重重阻碍。以武侠小说为例,其创作的复杂性使武侠文化“走出去”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从译介内容、主体、受众、途径和效果五要素着手,尝试构建《射雕英雄传》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以期对今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走出去” 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