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活动是一门运用形状和色彩造型的艺术活动。在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儿童画教学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儿童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在美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美术教育活动趣味性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儿童画教学的教育,其启蒙性、初级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对儿童画充满着新鲜感、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①示范。教师在课堂上泼墨挥毫,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从直观上诱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与激情,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②诱导。教师把一些风景名胜、城市风光、风土人情有意地向儿童灌输,使学生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指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新的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美术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多鼓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一个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儿童的大胆、自由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大大超过成年人,他们很少受到常规和客观情理的束缚和制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发散思维逐渐地被刻板划一的思维方式所替代。因此,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创造有利于儿童观察了解周围各种事物的条件,開阔儿童的眼界,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灌输知识,加强欣赏教育,启迪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是一项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涵,继而通过美术作品的特殊魅力,以暗示性教育为主与提示性教育相辅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与日积月累的思想教育,做到循循善诱,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要避免长篇大论,空洞说教,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共性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教育。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思想品德的不同表现,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转化,这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三、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性格,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形成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性格,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审美鉴赏功能是美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又是高层次的功能,是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体现。美感是在认知、感知反复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体验。审美教育是以情感的动态为中介,以净化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标的一种人的素质教育。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审美鉴赏功能。美术教学活动应当以美术作品的艺术感召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灵魂,培养他们初步的抽象思维和审美趣味,初步锻炼他们艺术感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要通过美术作品特殊的艺术语言、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对此,丰富多彩的美术教材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天地。如美术教材中的《明天会更好》、《海底世界》等课对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美好景象,对于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爱科学的情感,必然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又如,教材中纸工、贴画、泥工、彩塑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既能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提高全体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对一部分美术课兴趣浓厚及审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高性辅导。
  四、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美术教育活动过程是观察、表象的过程,是通过“画画”、“做做”的实际操作进行形象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的事物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强调:“我的画和其他学生的画不一样,并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各种思维方法。具体做法:首先让儿童听故事,收看有关电视节目,阅读书籍、报刊,组织学生参观、郊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其获得“感知材料”。然后给寓言故事、童话、儿歌、诗歌歌曲作插配连环画或独幅画,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考察作写、速记、默写、记写等“感知材料”的“复苏”练习只给学生出题目,全面启动儿童想象,如以“22世纪我们的家”为主题,让儿童想去创作画,这是考察他们对未来100年人类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家园的变化发展状况的构建遐想,是充分发挥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课题。教学应沿着儿童本创造的过程进行,当他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他想不到的、但又是他体验过的事物,启发他进一步去回忆、总结,把他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把这种能力挖掘出来,并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以儿童画创作来带动儿童画的教学,以内容决定形式,以思想决定内容,启发儿童画的特征,使学生真正具有个性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师神圣而艰巨的职责。
其他文献
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如今留守儿童的增多,也相应地带来了班级管理的困难。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家里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多数的老人都比较惯着孩子,根本管不住孩子。留守儿童就会形成“天高任鸟飞”自由生活。不仅如此,留守儿童对于新鲜的事物更是存在着强大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地就形成了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大多数存在的不良行为有:在校纪
素质教育搞了十多年,在很大范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纵观全局,在许多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在教育教学这块芳草地,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或者称之为认识上的不到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没有将用雨点的特殊权利用好,没有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化好。我们也曾经积极响应教育先行者的号召,学习和执行他们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也曾经生搬硬套地执行,也曾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最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课堂实验也是学好科学课程的一种极重重要的工具,本文主要论述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出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以现教学的发展状况,学校也进行了课堂实验的实施,虽然科学实验活动在课堂中也体现的非常可观,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实验的比较孤立与课程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初中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就明确规定了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这就明确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渗透德育,不仅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要有利于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摘 要: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认识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接踵而来的是语言训练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就是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艺术性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