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徐豆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豆16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安徽德纯种业独占生产经营权。徐豆16是由母本徐豆9号和父本泗豆288有性杂交,后代按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于2009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9020。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及抗性
  徐豆16为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62.53 cm。主茎13.9节,有效分枝2.31个。株型收敛,叶卵圆形,叶色绿,紫白花,棕灰毛,荚熟色草黄,底荚高15.0 cm左右,单株有效荚数37.0个,单株粒数77.8粒,单株粒重16.5 g,百粒重21.8 g,籽粒椭圆形、黄色、微光、深褐色脐。该品种为中熟品种,属黄淮夏大豆类型,播种时间为 6月上中旬,成熟时间为9月下旬,生育期为108 d。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抗倒伏、抗裂荚,成熟时落叶性好,耐涝性强;蛋白质含量42.62%,脂肪含量20.18%。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在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种植。
  1.2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试,平均产量2 575.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9.95%,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2008年续试,平均产量2 967.15 kg/hm2,与对照品种徐豆9号、中黄13相比,均表现增产,增幅分别为12.94%、7.46%,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2年平均产量2 771.3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11.44%,在参试2年的品种(系)中居第1位。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6.6 kg/hm2,在7个试验点中,与对照品种徐豆9号、中黄13相比,分别有7、5个点表现增产,增幅分别为3.97%~18.22%、4.18%~15.23%,平均增幅分别为11.11%、4.37%,居生产试验第1位,属高产、稳产品种。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适量播种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采用精选机或人工粒选,选择粒大、饱满度好、发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除去霉变、破损种子,播前最好翻晒1遍,以提高芽势,灭虫杀菌,保证播后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确保夏大豆高产,应适时早播[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在6月15—30日播种,播期每推迟1 d,会平均减产76.5 kg/hm2。麦收后,立即进行整地施肥,以利于抢摘早播。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早播适当降低密度,晚播要适当提高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徐豆16的特征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如果种植田块肥力水平低,则密度宜控制在24万株/hm2;如果种植田块肥力水平一般,则密度宜控制在18万株/hm2;如果种植田块土壤肥沃、肥水条件较佳,则密度宜控制在16万株/hm2。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最好采用条播和点播[2]。种植规格为行距40 cm、株距11~15 cm,点播穴距25~30 cm。
  2.2加强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条件下,大豆于播后4~6 d便可出苗[3]。及时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一般间苗和定苗时间为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和定苗的原则为“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如果有缺苗断垄的,应及时补齐苗,一般在16:00后进行足墒移栽。产量指标为3 000 kg/hm2的田块,需施有机肥22.5~30.0 t/hm2、45%复合肥225 kg/hm2作基肥,花期追施尿素75~120 kg/hm2;高产栽培产量指标为3750 kg/hm2以上的田块,需施有机肥30.0~37.5 t/hm2、复合肥375 kg/hm2,花期追施尿素120 kg/hm2。为了增加大豆产量,可在大豆结荚初期和鼓粒期进行叶面喷肥,可选用0.1%钼酸铵溶液和稼福乐等生态活性肥。大豆生长需水最旺盛和最多的关键期为开花至结荚期,此期要保证水分充足,如出现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浇水。但大豆也不耐涝,其受淹后易出现花荚脱落现象,因此遇雨水较多的天气,要防止田间积水,及时进行排涝[4]。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用15%的多效唑600~750 g/hm2对水450 kg喷雾,可使植株矮化,防止倒伏。适时打顶尖,也可起矮化、壮杆、防倒作用。
  2.3病虫草害防治
  锈病、枯萎病、叶斑病易在大豆初花期发生,防治上,可用50%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500~6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在龄幼虫盛发期,可用40%的毒丝本600 mL/hm2,或1%阿维菌素225 mL/hm2对水喷雾;防治豆蚜,可用10%的吡虫啉300 g/hm2,或3%的啶虫脒225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豆天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雾[5];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熏蒸。提倡苗后化学除草,在大豆五叶期内效果最好,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10%精喹禾灵乳油750~1 125 mL/hm2对水450 kg喷雾;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25%氟磺胺草醚225~30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
  2.4适时收获贮藏
  徐豆16收获时间不宜早,因为该品种具有成熟不裂荚的优点,适于机械化收割。其适宜收获期表现为:植株茎杆变褐色,叶片全部落净,叶柄基本脱尽,豆荚和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并且籽粒已归圆,摇动豆株有响声,手掐籽粒顶手。过早过晚收获都会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如果采用机械收割,为防止炸荚落粒,则待植株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选择晴天早上进行收割。如果采用人工收割,则收割时间宜安排在大豆植株叶片还有10%未脱落时[6];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确保水分低于12%,一般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安全贮藏。
  3参考文献
  [1] 魏云山,王会才,生国利,等.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23-24,53.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孟爱民,曹国力,陈同兴,等.周豆11号高产攻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11.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5] 王梦飞,刘支平.晋北高寒区大豆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26-128.
  [6] 何景新,刘健,李坤锋,等. 大豆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10(6):53-57.
  
其他文献
介绍离子膜交换膜的工作原理。将国产离子膜DF-6807应用在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氯工程电解槽上。使用12个月后,氯气体积分数98%~98.4%,氯中含氧体积分数1%~1.4%,含氢0.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所需,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
介绍了国内深加工钼材的现状和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科技进展和发展方向.
对PLC自动加药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实践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以期推动自动加药系统的应用及矿山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介绍了塑料大棚西芹一甜椒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秋冬茬西芹、早春茬甜椒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栽培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用TBP[(C4H9O)3PO]、异戌醇[(CH3)2CH(CH2)2OH]、L113B、液体石蜡、磺化煤油和NH4NO3水溶液等液膜体系提取(富集)铼.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条件下,铼的提取(富集)率在9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