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18日,万州区法院一审以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原重庆海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向道成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没收追缴个人财产、非法所得及挪用公款所获得的土地、房屋补偿款收益近3000万元。
面对法律正义的宣判,昔日这位呼风唤雨、趾高气扬,如今被媒体称为“渝东第一贪”的“大人物”,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走向人生辉煌
在重庆市纺织界,提起向道成没人不知晓,他曾经担任国有资产2.9亿元、职工达4000多名的重庆海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万州区更是一名响当当的知名人士。哪晓得,命运却在离他退休只差两年时发生了逆转。
1947年,向道成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两岁丧母,4岁丧父,是党和政府哺育了他。196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向道成投身军营,怀着满腔热忱报效祖国,在部队吃苦在前,积极肯干,多次受到嘉奖。1973年向道成转业回到当时的四川省万县市一家企业工作,两年后走上了领导岗位。1986年3月,向道成开始担任原四川省万县市棉纺织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党委书记。1997年10月成立重庆海康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道成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2001年1月,万棉厂实行债转股项目成功,成立海康实业有限公司,属国家独资公司,拥有国有资产2.9亿元,职工达4000多名,主要从事棉纱、棉布的生产和销售。向道成仍然任海康实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同时兼任海康实业公司下属公司重庆市海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重庆市万海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学校到部队,从部队到企业,从小厂到大厂,一个又一个工作平台,让向道成宏图大展。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使他花费了不少心血,流淌了不少汗水,同时也给向道成带来了荣誉和鲜花,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劳动模范,当选为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向道成所领导的企业曾经很长时期是万州的支柱企业,向道成本人也成了万州乃至重庆的知名人物,权倾一时。
狐朋狗友催生“渝东第一贪”
向道成还差几年就退休了,他本想平安“着陆”,给自己的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但却未能如愿。在向道成走向深渊的旅程中,不能不提到他的几个“朋友”和“身边人”,他们心怀鬼胎,聚拢在向道成周围,眼睛却盯着国有企业这块肥肉。
蒋某,原万海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00年9月6日,万海动力公司与重庆第二印染厂破产清算组签订了收购该厂的土地、房屋协议,收购价为800万元,万海动力公司于同年9月支付了150万元。2001年10月底,蒋某发现重庆第二印染厂的土地、厂房已经有很大增值空间,便与向道成商议自己单独收购重庆第二印染厂的资产,让万海动力放弃收购,将权利义务转让给当时尚未成立的“重庆典荻公司”。因典荻公司无力支付800万元收购款,蒋某向向道成提出找海康实业借款。向道成担心海康实业其他领导不相信蒋某而不同意借款,蒋便不失时机地给向道成灌迷魂汤:“你我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在国有企业也搞不了几年了,等收购重庆第二印染厂成功增值变现了以后,我们都能分得利润,将来搞其他项目才有本钱,退休后才能过上无忧的晚年生活。”同时,蒋某许诺要在重庆给向道成买一套房子。
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对向道成的影响力或许是有限的,倒是蒋某对晚年生活的设计触动了向道成的敏感神经。是啊,自己任企业法人代表近30年,要到退休年龄了,不趁在位时多挣点钱,今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同意了蒋某的建议,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分几次将总计650万元公款划到蒋某指定的账户上,其中100万元系移民补偿款。
2003年,向道成又挪用80万元公款到湖北省成立私人公司。向道成在位期间,利用手中职权,挪用公款共计730万元供他人进行营利活动和自己与他人成立公司。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重庆海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刘某。作为向道成身边亲密人物的刘某,对向道成想趁晚年在位时捞一把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处,便投其所好,与其狼狈为奸,二人共同打起贪污公款的主意来。2002年初,在发放海山公司2001年度年终奖的过程中,向、刘商量后决定,虚开工程款做奖金。2月8日,刘某以付B-4、B-5附属工程款的名义,找到该工程的承建方出具了5万元的假收款收据,向道成与刘某分别在该收据上签字,另外在预计发放内部职工和外部友好单位人员的奖金中减少金额2.5万元,从而套取现金7.5万元,向道成分得赃款5万元,刘某分得赃款2.5万元。在以后的两年中,二人如法炮制,套取海山房地产公司公款16.63万元。
向道成为捞钱,可谓用尽办法。2004年1月18日、12月29日,向道成安排海康公司办公室主任向某从海康公司财务上分两次领出现金55万元,交给自己用于发放有关人员奖金,向道成实际用于发放海康公司有关人员2004年度工作考核和2004年度业绩考核奖励共40.95万元,余款14.05万元被向道成占为己有。
经法院审理查明,在向道成临近退休的最后几年,他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列工程款支出、重复报账、截留奖金等手段,侵占公款43万余元;挪用公款共计730万元供自己进行营利活动。案发时向道成拥有的个人财产和支出共计512万余元,有证据说明合法来源的有153万元,违纪违法所得154万元,有205万多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在国家级贫困县占绝大多数的渝东地区来说,向道成涉案金额令人咋舌,不愧为“渝东第一贪”。
晚年走上歧路的警示
向道成在晚年走上歧路,并将在牢狱中度过余生,对他这样的国企老总而言,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剧。综观向道成所走的犯罪之路,我们发现是以下因素铸成了他的今天。
私心作怪,想给个人安排后路。向道成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工作近40年,尤其是组建海康集团以后,平均每年上交税金1000万元左右,把生命中的黄金岁月献给了企业,理应享受。为了营造好自己晚年舒适的安乐窝,他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作了自己捞取钱财的资本,没想到这却是一条绝路。他深刻地总结到:细想起来,“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
贪恋女色,挥霍钱财。这是向道成私欲膨胀的又一个方面。向道成同大多数贪官一样,有了权和钱后开始迷恋女色,他同企业的一名女职工长期保持两性关系,对情妇的“指令”唯命是从,出手大方。他让情妇承包职工教育培训事务,获取利润。向道成本人从自己捞取的不义之财中,借给情妇的现金达89万元,以讨取其欢心。
缺少监督,权力滥用走向极端。向道成在国有企业任法人代表30年,前20多年还是比较注意民主的,但后来,向的民主意识淡薄了,在企业内树立绝对权威,工作中搞个人说了算,不允许有其他不同声音,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形同虚设,监督流于形式。他违反财经纪律,随时一个电话就可让财会室划出几十万几百万资金,购回的二手设备用不上长期闲置,到2004年企业已资不抵债,难以运行,被迫宣布破产。经审计,破产时该企业负债总额达2.96亿元。
身边“小人”的推波助澜。蒋某、刘某等人在向道成滑向犯罪深渊的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外部推动的角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自己捞取钱财,他们拼命奉承、迎合向道成,怂恿其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或主动“配合”与其一同蚕食公款,他们也从中获取大量不义之财,以达到“共同致富”。
向道成在法庭的“最后陈述”中表示了深深的悔悟:我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犯了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如果我把法律法规学好了,或者交几个懂法的好朋友,我完全可以以一个“好人”的身份平安地走完我的人生……
面对法律正义的宣判,昔日这位呼风唤雨、趾高气扬,如今被媒体称为“渝东第一贪”的“大人物”,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走向人生辉煌
在重庆市纺织界,提起向道成没人不知晓,他曾经担任国有资产2.9亿元、职工达4000多名的重庆海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万州区更是一名响当当的知名人士。哪晓得,命运却在离他退休只差两年时发生了逆转。
1947年,向道成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两岁丧母,4岁丧父,是党和政府哺育了他。196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向道成投身军营,怀着满腔热忱报效祖国,在部队吃苦在前,积极肯干,多次受到嘉奖。1973年向道成转业回到当时的四川省万县市一家企业工作,两年后走上了领导岗位。1986年3月,向道成开始担任原四川省万县市棉纺织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党委书记。1997年10月成立重庆海康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道成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2001年1月,万棉厂实行债转股项目成功,成立海康实业有限公司,属国家独资公司,拥有国有资产2.9亿元,职工达4000多名,主要从事棉纱、棉布的生产和销售。向道成仍然任海康实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同时兼任海康实业公司下属公司重庆市海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重庆市万海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学校到部队,从部队到企业,从小厂到大厂,一个又一个工作平台,让向道成宏图大展。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使他花费了不少心血,流淌了不少汗水,同时也给向道成带来了荣誉和鲜花,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劳动模范,当选为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向道成所领导的企业曾经很长时期是万州的支柱企业,向道成本人也成了万州乃至重庆的知名人物,权倾一时。
狐朋狗友催生“渝东第一贪”
向道成还差几年就退休了,他本想平安“着陆”,给自己的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但却未能如愿。在向道成走向深渊的旅程中,不能不提到他的几个“朋友”和“身边人”,他们心怀鬼胎,聚拢在向道成周围,眼睛却盯着国有企业这块肥肉。
蒋某,原万海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00年9月6日,万海动力公司与重庆第二印染厂破产清算组签订了收购该厂的土地、房屋协议,收购价为800万元,万海动力公司于同年9月支付了150万元。2001年10月底,蒋某发现重庆第二印染厂的土地、厂房已经有很大增值空间,便与向道成商议自己单独收购重庆第二印染厂的资产,让万海动力放弃收购,将权利义务转让给当时尚未成立的“重庆典荻公司”。因典荻公司无力支付800万元收购款,蒋某向向道成提出找海康实业借款。向道成担心海康实业其他领导不相信蒋某而不同意借款,蒋便不失时机地给向道成灌迷魂汤:“你我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在国有企业也搞不了几年了,等收购重庆第二印染厂成功增值变现了以后,我们都能分得利润,将来搞其他项目才有本钱,退休后才能过上无忧的晚年生活。”同时,蒋某许诺要在重庆给向道成买一套房子。
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对向道成的影响力或许是有限的,倒是蒋某对晚年生活的设计触动了向道成的敏感神经。是啊,自己任企业法人代表近30年,要到退休年龄了,不趁在位时多挣点钱,今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同意了蒋某的建议,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分几次将总计650万元公款划到蒋某指定的账户上,其中100万元系移民补偿款。
2003年,向道成又挪用80万元公款到湖北省成立私人公司。向道成在位期间,利用手中职权,挪用公款共计730万元供他人进行营利活动和自己与他人成立公司。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重庆海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刘某。作为向道成身边亲密人物的刘某,对向道成想趁晚年在位时捞一把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处,便投其所好,与其狼狈为奸,二人共同打起贪污公款的主意来。2002年初,在发放海山公司2001年度年终奖的过程中,向、刘商量后决定,虚开工程款做奖金。2月8日,刘某以付B-4、B-5附属工程款的名义,找到该工程的承建方出具了5万元的假收款收据,向道成与刘某分别在该收据上签字,另外在预计发放内部职工和外部友好单位人员的奖金中减少金额2.5万元,从而套取现金7.5万元,向道成分得赃款5万元,刘某分得赃款2.5万元。在以后的两年中,二人如法炮制,套取海山房地产公司公款16.63万元。
向道成为捞钱,可谓用尽办法。2004年1月18日、12月29日,向道成安排海康公司办公室主任向某从海康公司财务上分两次领出现金55万元,交给自己用于发放有关人员奖金,向道成实际用于发放海康公司有关人员2004年度工作考核和2004年度业绩考核奖励共40.95万元,余款14.05万元被向道成占为己有。
经法院审理查明,在向道成临近退休的最后几年,他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列工程款支出、重复报账、截留奖金等手段,侵占公款43万余元;挪用公款共计730万元供自己进行营利活动。案发时向道成拥有的个人财产和支出共计512万余元,有证据说明合法来源的有153万元,违纪违法所得154万元,有205万多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在国家级贫困县占绝大多数的渝东地区来说,向道成涉案金额令人咋舌,不愧为“渝东第一贪”。
晚年走上歧路的警示
向道成在晚年走上歧路,并将在牢狱中度过余生,对他这样的国企老总而言,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剧。综观向道成所走的犯罪之路,我们发现是以下因素铸成了他的今天。
私心作怪,想给个人安排后路。向道成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工作近40年,尤其是组建海康集团以后,平均每年上交税金1000万元左右,把生命中的黄金岁月献给了企业,理应享受。为了营造好自己晚年舒适的安乐窝,他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作了自己捞取钱财的资本,没想到这却是一条绝路。他深刻地总结到:细想起来,“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
贪恋女色,挥霍钱财。这是向道成私欲膨胀的又一个方面。向道成同大多数贪官一样,有了权和钱后开始迷恋女色,他同企业的一名女职工长期保持两性关系,对情妇的“指令”唯命是从,出手大方。他让情妇承包职工教育培训事务,获取利润。向道成本人从自己捞取的不义之财中,借给情妇的现金达89万元,以讨取其欢心。
缺少监督,权力滥用走向极端。向道成在国有企业任法人代表30年,前20多年还是比较注意民主的,但后来,向的民主意识淡薄了,在企业内树立绝对权威,工作中搞个人说了算,不允许有其他不同声音,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形同虚设,监督流于形式。他违反财经纪律,随时一个电话就可让财会室划出几十万几百万资金,购回的二手设备用不上长期闲置,到2004年企业已资不抵债,难以运行,被迫宣布破产。经审计,破产时该企业负债总额达2.96亿元。
身边“小人”的推波助澜。蒋某、刘某等人在向道成滑向犯罪深渊的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外部推动的角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自己捞取钱财,他们拼命奉承、迎合向道成,怂恿其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或主动“配合”与其一同蚕食公款,他们也从中获取大量不义之财,以达到“共同致富”。
向道成在法庭的“最后陈述”中表示了深深的悔悟:我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犯了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如果我把法律法规学好了,或者交几个懂法的好朋友,我完全可以以一个“好人”的身份平安地走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