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事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实施成效。《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以来,如何建立符合中国乡村发展基本特点与规律的乡村振兴规划基础理论,研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方法与方案,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及政府决策的重要课题和重点任务。基于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理论模式,提出了"三主三分"乡村振兴规划方法。"三主三分"的基本原理是依据特定区域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格局,进行地域系统主体功能分区、主导类型分类、主要用途分级,确立乡村振兴规划空间体系及其优化调整方案。该体系运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制定了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规划原则,提出应重点发展乡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镇混合制经济,加快建设以滩羊、黄花、小杂粮产业化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智慧化为亮点的优势产业体系;在空间上突出中心城镇地位,形成以县城和3个重点镇为中心、"三产"融合发展的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本研究是对创建中国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的有益尝试,可为全国县级乡村振兴规划与乡村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了Mo(Ⅵ)-(o-NPF)-Tween80的光度分析条件,在0.1mol·L^-1硫酸介质中,配合物组成为Mo(Ⅵ):(o-NPF)=1:2,λmax=528nm,ε表现=1.4×10^5,0~20ug/25ml符合比耳定律。体系允许较大量氟离子存在,可消除一定量Ti(Ⅵ)、Nb(Ⅴ)、Zr(Ⅳ)、Sn(Ⅳ)、Sb(Ⅲ)等离子的严重干扰影响。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情化,趣化,美化课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教学充满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用催化示波极谱法,在亚硫酸钠-氯化铵-酒石酸钠-EDTA-氨水的混合底液中,以高碘酸钾与硝酸催化硒波,以高碘酸钾催化碲波,可以得到硒与碲的两个良好的催化波,波峰电位硒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降低噪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电力变压器降低噪音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随着变电站距离居民区越来越近,以及人
以黑客攻击一台主机的一般流程为例,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对攻击的每一步进行防范.旨在给测评师们提供一些测评思路,使其对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有更深刻的
阐明研究中学优秀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优生数学思维的三大特征,并阐述各大特征的具体内涵和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