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32例药疹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I-W,筛选出EBV阳性标本,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m杂交,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结果 药疹患
【机 构】
:
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266042,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32例药疹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I-W,筛选出EBV阳性标本,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m杂交,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结果 药疹患者和正常人对照E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13%(25/32)和10.00%(3/30),药疹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轻型药疹和重型药疹患者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25例药疹患者EBV DNA阳性标本中有3例EBV BZLF1 mRNA表达阳性,其中轻型药疹患者1例,重型药疹患者2例.32例药疹患者组中有6例EBV VCA-IgM抗体阳性,轻型和重型药疹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30例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药疹患者中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是影响药疹发病的环境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第八届亚洲皮肤科大会于2008年10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亚洲各国代表、特邀讲者、参展代表和会务人员共1300多人,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本次会议学术内容丰富,有大会讲演、专题论坛、专题交流会、卫星会、午间交流、继续教育授课、早间专题交流会、皮肤外科专题交流会、自由交流和壁报交流等内容。中国大陆皮肤科医生110多人参加本次大会,共投稿50多篇,其中会议交流达26篇,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黑素细胞及神经元均发生于神经嵴,有着共同的细胞起源.这一关系还体现于分化过程中,因为它们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和多巴胺能及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合成过程中均是醌中间产物的活跃制造者.这些醌衍生物是极具氧化还原活性的复合物,同时也是高毒性的中间产物,必须被解毒物质迅速清除。
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使用胶原敷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63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宫颈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美国FDA批准的捕获杂交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对194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别研究.结果194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外阴皮损HPV检出率为100%,其中低危型HPV 144例占74.2%,高危型HPV50例占25.8%.低危型中136例为单一型别感染,占94.4%,均为HPV6或HPV11;高危型中43例
患者女,45岁,因右上肢起暗色斑块,结节,溃烂反复2年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5月9日入院.2004年2月无明显诱因右手背上起一个直径约1 cm大的硬结,黑色,不活动、不痛,稍痒,搔抓和挤压后硬结破溃,流出淡黄色液体.当时未予重视,自行外涂金霉素眼膏,约1月后右手腕、前臂及上臂外侧陆续出现新的硬结,且破溃流脓,结黑色厚痂,反复发作。
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我科用具有优化脉冲技术的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116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一、临床资料 依据靳培英[1]标准,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为轻(Ⅰ级)、中(Ⅱ级和Ⅲ级)、重(Ⅳ级),选择病情为Ⅱ~Ⅲ级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116例,男46例,女70例;年龄18~42岁,平均(23.12±5.34)岁;病程2个月至13
保湿剂(moisturizer)是基础皮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皮肤科非处方外用制剂中,它的用量仅次于氢化可的松和抗感染药[1].保湿剂主要通过形成保护膜、减少失水、补充水分、维持皮肤的水合作用和完整、增强角质层弹性、复表皮屏障功能、改善干燥老化皮肤的外观和触感等,在皮肤的保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保湿剂的成分、应用及不良反应做一概述。
先证者女,36岁,因反复肛周红斑、糜烂、渗出伴瘙痒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患者肛周皮肤开始出现红斑伴瘙痒,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无明显疼痛和水疱.长期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目的 探讨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包括隐性梅毒36例,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4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S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为12.0%±5.0%,而CD14highCD16-Mo亚群
患者男,20岁.因肢端角化性斑片,双小腿红斑结节反复5年,于2008年7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足背出现褐色角化性斑片,有明显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或消退,浸水后变白,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进行性加重,逐渐累及趾背、踝部、双手背、指背、腕部屈侧、肘膝关节伸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