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记住钱伟长?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30日早晨,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上海逝世。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早在上世纪60年代,钱伟长就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之一。
  毋庸赘言,钱伟长是科学巨擘,他的科学贡献必然彪炳史册,其实,钱伟长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逝世前,他还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是世界上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若采撷钱伟长在教育方面的一些片段,则颇为耐人寻味。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分数是这样的:中文100分,历史100分,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考了20分,而英语考了0分。显然,钱伟长是偏科的,偏得厉害,这样的学生今年能进入名校吗?实在不容乐观。最近大家都谈自主招生,怎么自主?招什么生?众说纷纭,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要招就招怪才、偏才,招真正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遗憾的是,审视此前喧嚣一时的校长推荐制,校长推荐的皆是全才,事实证明这些学生即便不推荐也能轻而易举地考上名校,这样的推荐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启人思索的是,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后,不久便是九·一八事变,为更好地救国救民,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慨然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然而现实是,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这样的成绩能转系成功吗?放在今天,同样不可能。然而,钱伟长经过软磨硬泡居然转系成功,钱伟长没有辜负物理系主任对他的信任,据钱伟长称:“后来,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我物理学得很好,变成全班最好的学生。”
  毕业时,钱伟长能成为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并不偶然,这与他一以贯之的好学与勤奋分不开。钱伟长曾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头禅:“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试问,在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像钱老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钱伟长在自身修为上令人钦佩,他在任大学校长上同样令人高山仰止。最近,一些大学校长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广受舆论好评,比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其实钱伟长校长同样值得关注。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时,钱伟长就撰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前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批评意见,应该说这有着可贵的先见之明,更有着深远的现实价值,时至今日,我国高校一些屡难祛除的体制性弊端,就与当初高校普遍照搬前苏联模式有关,如果当时他的意见被采纳,该有多好。
  1983年,钱伟长履任上海工业大学(后来,上海工大和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上海大学),一个细节是,钱伟长不拿工资,据称也没有房子,这放在今天似乎同样很难想象。当然,作为教育家的钱伟长,在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期间以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人瞩目,比如,拆除“四道墙”——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拆“墙”的意义毋庸赘言,这种改革家的魄力放在大学校长中,显得弥足珍贵。再比如实行“三制”,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这项改革可谓引时代之先。此外,钱伟长提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这话放在今天同样闪烁着积极的现实价值。
  斯人已去,一个人之所以被纪念、被景仰,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立德、立功、立言了。让我们记住钱伟长,传承他的精神遗产。
  (来源:新华网)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本文就
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过去也认识现在,既认识世界也认识本国,并且通过对过去事实的认识,做到以史鉴今;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实施这一教育理念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学氛围愉悦化、民主化  建立愉快、喜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成功实施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的必要基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激活灵感。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组织材料,规划结构,遣词造句等基本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表达事实、观点、情感与想象力,交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
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机械制图》传统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眼:讲完平面作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自己利用所学的作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