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小话题作文的话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u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是一种相对开放、自由的命题形式,由于对作文的限制大大减少,文章写起来容易内容空洞、文意散漫,给人以泛泛而谈之感。如何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准、写实、写细呢?关键一点就是要缩小话题,做到“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话题化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缩小外延使之具体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话题为“诚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写作需要,在它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些定语,就使话题变成了下面一些文题:“爸爸的诚信”、“一位卖鞋老板的诚信”、“一个农民工的诚信”等。如此对话题进行限制,它的外延就缩小了不少,写作内容也明确了许多,考生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应用示范: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缩小话题外延:
  绳——一根绳——-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
  绳——一根绳——一根粗绳——一根挂在悬崖上摇摇晃晃的粗绳。
  绳——根绳——根长绳——一根牵在孩子手中悠悠荡荡的长绳。
  绳——根打了套结的绳——一根挂在高高的绞刑架上的绳。
  绳——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二、扩展话题使之成句
  
  即将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又如作文的话题是“战胜脆弱”。这一话题采用缩小话题外延法并不奏效,然而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来化小却十分合适。如可将话题扩充为“战胜脆弱才能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尤为重要”等等。把话题扩充为一句话,话题的内容范围就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有利于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三、多点设问使之化小
  
  所谓多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作文的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该话题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化小显然不行,但当其采用多方设问话题法时,就可以这样来化小: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标准、角度不同),何种原因造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出身、地位、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如何看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过对话题作如此多方面的设问和自答,写作内容的范围就逐步地得到了缩小,写作思路也逐渐地明朗起来,最终即可实现话题化小的目的。
  应用示范: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好这篇文章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同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例如,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四、多角度梳理使之细化
  
  因为题目或者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多个小的话题,使大话题进一步细化。比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认真梳理,就会发现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四维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再综合这四个维度,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八个小话题:“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上的亲近/疏远”等,反之,从处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又可以类推出另外八个小话题。
  以上介绍了话题式作文的话题化小的四种方法。这些办法,有些作文话题可能同时都可运用,有些也许只能使用其中的两种或一种,因此使用时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根据不同的话题而定。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所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
新学期开始,自己从高三老教材走进高一新教材,明显感受到新旧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研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
一次,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发威,一开始就拼命地刮,寒风凛冽刺骨,然而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却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如沐春风,于是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比赛结果是南风获胜。北风固然凶猛,结果却事与愿违;南风虽徐徐,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初看这则寓言,我只是喜欢,并未深究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既有好奇、向上、不甘落后的一面,又有调皮、好动、我行我素的一面。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会使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情趣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一、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学生有了语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一、让学生养成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现在的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否尽量向地道的语言思维靠拢,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就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
作为高考试验田的“语言表达题”,2007年又添新葩,全国Ⅱ卷和江苏卷不约而同地首次将“开场白”引入考卷,让人耳目一新。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往往简洁、新颖、活泼。如何根据特定的场合、目的、情境等适时变换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机智地进行语言表达,得体地完成学习、公关、交际任务,在各种交际现场显得至关重要。      [高考链接]   (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通过作业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
从2006年9月我开始担任062班班主任工作到2009年7月结束。三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我有必要对这三年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  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必须用真诚的师爱唤
“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的策划之路值得骄傲。”说起自己的团队,马黎明总是很自信,为一群了不起的创世人。作为国内策划行业的龙头企业,创世经历了创业阶段最困难的三年后,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壮大,同时也正努力朝着全球领先者的方向发展。马黎明表示:“近几年的发展,脚步虽快,但我们从未忘记创世组建之初的目的与激情,会以策划模式的开创者和策划行业的先锋者的姿态前行。”  深圳创世策划有限公司可谓是策划界的明星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地理学科是着眼于揭示人地关系,剖析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地理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地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