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去世,为何被骂上热搜?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28日,钢琴家傅聪于英国病逝,死因是新冠肺炎。
   傅聪之死,在英国并没有激起太大浪花。欧美因为新冠死了太多人了,他不过是抗疫失败的众多受害者之一。然而,在他的母国,他的死却引发了轩然大波。他的死讯登上微博热搜的头条,无数人为了他互相争论。有人为他惋惜,“钢琴诗人”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陨落。
   但还有另外一种刺耳的声音。有很多人对傅聪口诛笔伐:
   “一个英国国籍的人,值得上头条?别跟我扯音乐无国籍!”
   “他对不起他爹。”
   “叛国都能洗,还有什么洗不了?”
   在这些痛骂者的眼里,于国于家,傅聪都是一个令人不齿的叛徒。于国,他“抛弃”了祖国叛逃到英国;于家,他“害死”了亲生父亲。
   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
   《傅雷家书》,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经典,被称为“教子圣经”,是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信合集。
   然而,这对父子后来的命运,却令人唏嘘不已。
   傅雷为何在遗书中指责傅聪为“叛徒”?而被国家寄予厚望的傅聪,又为何不顾一切地出走英国?真相究竟是什么?
  
   1
   1966年9月3日清晨,傅雷夫妇的遗体被家中的女佣发现。
   在此前的夜里,夫妇二人一起自杀。
   朱梅馥悬梁自尽前,在地上铺好了棉被,以免踢倒板凳的声音惊扰了楼下的邻居。
   在傅雷的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傅聪,是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长子。然而,在别人眼里,这个他最感到骄傲的儿子,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所有的人都在说,傅聪是个叛国者。世人皆欲杀。作为父亲的傅雷,也因此受到了牵累。
   然而,傅雷却始终对儿子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愧疚,有深爱,有恨铁不成钢,却唯独没有他在遗书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决裂。他至死都思念着儿子。
   在傅雷去世前几个月的一封家书里,他告诉傅聪自己经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遗书上的指责,不过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
   1934年,傅聪出生于上海。他是傅雷和朱梅馥的长子。
   傅聪人如其名,自幼就十分聪明。从三四岁开始,他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傅雷发现,只要收音机里响起西洋音乐,傅聪就会瞬间变得十分安静。“他长了一双音乐的耳朵。”傅雷的朋友曾惊讶地说。
   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傅雷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他对孩子的期望比常人更大。为了不浪费儿子的天分,他和妻子拿出了家中的积蓄,为傅聪购买了一台昂贵的钢琴。傅聪的琴艺日益精进,令傅雷欣慰不已。
   1954年,20岁的傅聪向父亲提出了一个心愿:他想去波兰留学。
   波兰是钢琴大师肖邦的故乡。当时中国国内虽然也有钢琴名师,但是与波兰相比,音乐氛围终究是逊色许多。
   为了儿子在音乐上能够攀登顶峰,傅雷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有万般不舍,也忍痛支持儿子的梦想。1954年,傅聪辞别父母,踏上了去波兰的路。
   傅聪不会想到,这竟是自己此生与父母的最后一面。
  
   2
   傅聪没有给祖国丢人。
   初到波兰,他就在音乐节崭露头角。1955年2月,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大会在波兰举行。参加这次钢琴比赛的,有很多都是成名已久的国际钢琴家。
   傅聪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次比赛中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黄种人第一次取得如此佳绩。他所演奏的《玛茹卡舞曲》,博得掌声如雷,获得了最优奖。
   正在傅聪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次意外发生了。这个意外,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留学期间,傅聪因事需要回北京一趟。傅聪的时间很紧迫,只能在北京待很短的时间,没时间与父母相聚。傅雷在上海日夜牵挂自己的儿子,夜不能寐。于是,他托自己的好朋友楼适夷,替自己去看看傅聪。见到楼适夷后,傅聪很高兴。
   他这几年在波兰很孤独,好不容易回北京见到同胞,還是自己亲近的人,感到十分亲切。
   傅聪和楼适夷聊了很久。由于信任,傅聪畅所欲言。在聊天的时候,他提及了波兰事件和苏联的政局。这只是年轻人出于对时事政治的关心,随便聊聊自己的见解。
   楼适夷却感到不安。他告诉傅聪,你作为留学生,不应该谈论这些问题。
   这也怪不得楼适夷神经敏感,他也是好心,怕傅聪思想出问题。两人分别之后,楼适夷把聊天的情况告诉了文化部的领导。楼适夷原本的意图,可能是让他们多关心傅聪,免得傅聪受到不良影响。没想到,文化部的某位领导立刻召见了傅聪。他把傅聪严厉地斥责了一番:“再这样下去,就把你调回来!叫你下乡劳动去!”
   这并不只是威胁和警告。
  
   3
   在傅聪回到波兰不久,就接到了国内的命令,要求他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当时国内的政治气氛十分严酷,已经有不少惨烈的前车之鉴。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选择了留在大陆。胡适劝他去台湾,胡思杜拒绝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解放后迫于政治形势,胡思杜在报纸上和父亲划清界限,写文章批斗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却还是没有逃过“反右”的浪潮。1957年9月,36岁的胡思杜上吊自杀。
   在傅聪被训斥之前,傅雷已经被打倒,饱受羞辱和折磨。傅聪回国之后,很可能也会落得“儿子揭发老子”“老子揭发儿子”的不堪境地。傅聪曾经回忆道:“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    他没有说出他真正的惊恐。他怕的是事业和身体的双重毁灭。
   这并不夸张。和他一样享有“钢琴诗人”盛名的顾圣婴,在后来的“文革”中,被逼得和母亲弟弟一起自杀。
   恐惧和不安,使傅聪选择了出走英国。
   由于没有英国护照,傅聪不能参加很多演出,收入成了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优秀的钢琴家穷困潦倒。曾有人对他许诺,只要能接受专题采访,说点关于中国的事情,就能得到一笔巨款。
   傅聪断然拒绝。
   可是人活着总是要吃饭,没有英国国籍,他连维持生计都很难。
   1964年,傅聪加入英国国籍。
   两年后,他得知了父母的死讯。
  
   4
   把傅雷之死,归罪到傅聪的头上,是不公道的。
   往轻了说,是不了解傅雷这个人;往重了说,是对历史的无知。
   傅雷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人。他虽然翻译了大量西方作品,对西方文化了解颇深,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士大夫。宁折不弯,大不了“抬了棺材见皇帝”,这是他的秉性。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时代的风暴中幸存?罚跪、戴高帽、捆绑示众……随便哪一样都是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凌迟。即使没有傅聪出走的事件,傅雷也不可能活下来。
   1958年,被激进分子羞辱批斗之后,傅雷万念俱灰。他对妻子说:“如果不是阿敏还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
   1966年,更大的风暴来袭。傅雷告诉友人:“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是不准备再活的。”然而,这一次比1957年还要惨烈。傅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在遗书中,他谴责了傅聪,可那其实是有苦衷的。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傅敏。父母都“畏罪自杀”了,如果政治立场再有问题,让傅敏怎么活?
   傅雷夫妇的死讯,两个月后传到了英国。有好事者跑到傅聪那里,要求采访他。所有人都认为,傅聰一定报复,说一些指责中国的话。结果却出人意料:傅聪选择了缄默。
   前来采访的英国记者大失所望。自始至终,他都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不发表任何不利于祖国的言论。
   父亲的死,是时代的悲剧。
   说傅聪是叛国者,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傅聪没有出卖国家情报,没有攻击过祖国,哪怕是在父母死难的情况下。他只是逃避了时代可能赐予他的噩运。
   而祖国也早就谅解了他的出走,并谴责了那个荒唐的年代。从1979年起,傅聪经常接到官方的邀请,回到祖国演出。
   如今,86岁的傅聪走了,这个世上少了一位杰出的钢琴家。是非功过,任凭后人评说。而对于傅聪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他终于可以,与阔别了66年之久的父母重逢了。
其他文献
犹豫再三,始终不敢走进那个令人恐惧的地方,再次小心翼翼地扒着门口张望,感觉一股寒气挟着大人和小孩的尖叫声冲了出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终于一咬牙、一闭眼,迈着艰难的步子走到长长队伍的尽头。  心跳得更厉害了,手心也出了汗,再看看从旁边出口处走出来的人,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到底继续排队还是干脆跑掉?可时间不等人,站在门口服务的姐姐微笑着冲我说:“这组四个人准备,马上就可以进去了!”  “嘭——”门
民谣歌手赵雷有首歌叫《理想》,唱出了北漂族的一腔热血和辛酸无奈。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理想的号召下满怀激情地卷入繁华的北京,寻找一方施展拳脚的海阔天空。   如果能考进北京的大学,无疑提前为留京工作打下基础。四年来积累的对城市了解,培养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可比拟的海量实习、工作机会,甚至让一部分高考生甘愿舍弃其它省市更好的学校,就为了提前闯入首都。   然而,最近几年,毕业于北京最顶尖学府
进入2月以后,国内多地政府下发通知,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和员工开始离家,返回工作岗位。人们在家集体“休眠”了数周后,渐渐苏醒。“夺回失去的时间”成了许多城市和企业摩拳擦掌的集结号!  差异化的复工版图   1月27日,方霖正在距自己工厂约3000公里以外的塞班岛度假。按照年前的计划,她的假期本应在1月29日(正月初五)结束,回杭州家里休息几日,2月1日(正月初八)正式开工
8月4日16时许,江西高院再审宣判张玉环杀童案,宣告张玉环无罪。   张玉环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凰岭乡宫圳村委会镇头岭张家村村民,今年53岁。1993年12月,时年26岁的张玉环被指控杀害同村两名男童。   8月4日下午4点,江西省高院公开开庭宣判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一案。法官表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张玉环犯罪,其此前的有罪供述真实性存疑不能作为合法证据,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判定其为无罪。   张
1958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莱昂内尔·特里林在《最后的恋人》一文中说:“《洛丽塔》中最具返古特征的莫过于它对想象中的恋人的塑造。明眸善睐、暗送秋波、纤纤细足、精致脚踝、柔软手腕、玲珑小耳、微微鬓发;现代读者对性感女主人公的体型和三围——胸部、大腿、腹部、臀部——有自己的审美尺度,因此《洛丽塔》中的这些细节就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了。”特里林这番话好像有点过于愤世嫉俗了,现代人也许过于看重胸部、臀部
题目  风景在路上  题解  这个作文题目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风景”,这是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当然也是文章的主体,描写细致自不必说,最好蕴含感情,能够吸引读者,选材范围可以是游览的景区,可以是日常生活,也可以是人生中的风景,不一定求新求变,至少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第二层是“路上”,这就有些难把握了,这里的“路”可以是真实的山路、马路,也可以是人生之路,选材要与之相符。应当注意的
5月20日,年仅50岁,身价达千亿,刚当上地产首富的贝壳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因肺癌离世。据知情人士称,左晖在2013年就被查出肺癌,切除了1/3肺部,他的健康也一直是投资人担忧的事。      1   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十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引发肺癌的诱因众多,与遗传、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暴露等都有密切联系,近几年,不抽烟女性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近,我集中收看了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 该剧反映了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至1921年建党前的内忧外患、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面,我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倡导者、组织者、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以及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人生轨迹梳理如下, 以便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关于“童话大王”郑渊洁,网上曾有一个传说。   话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郑渊洁在北京买了10套房,不为自己住,也不为升值,而是用来存放读者的来信。   听起来也太凡尔赛了吧,不过,你还别不信,这个消息得到了郑渊洁的亲口证实。郑渊洁说,这些“学区房”从来没有人居住过,到现在仍旧存放着当年的那些来信。   这就是传说中的“壕得任性”吗?   由此也可以看出,郑渊洁对读者的珍视
直到出公司前,成杰都觉得这只是一场“正常的大雨”。7月20日下午,成杰坐在东区龙子湖商圈的办公楼里往下看,道路还没有积水。上午同事群里还在讨论巩义、荥阳的雨情,“那时候我们还在操他们的心,根本没想到郑州市区会有什么影响。”   那个时候,在这座常住人口1260万的特大城市,街道车灯闪烁,外卖员赶着时间,白领正常通勤。都市生活里,很少有人对一场雨表露出过分地担忧。   成杰穿上拖鞋,提前下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