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外合作大学面临更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在校师生经常受到不同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影响.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置上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合作大学面临更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在校师生经常受到不同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影响.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置上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着重把握好几方面的张力:一是历史事件与历史叙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辩证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叙述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史论结合”.二是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坚守中国立场,从中国人身位上看待历史,也要放眼全球,摆脱盲目自卑和过度自信的心态,理性面对西方话语,形成中国立场和中国意识.三是批判意识与建构思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观.
其他文献
@李爱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rn19世纪伊始,科学研究成为继人才培养之后大学的又一项职能,发展科学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的
摘 要:“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教育元素,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育人的功能。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学为例,深入挖掘外语教学细微处的德育元素。 关键词:课程思政;俄语教学;德育元素;文化主体;价值观引领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诠释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启迪人们智慧、培育家国情怀、培养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等价值范式的思政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主动吸收合作方在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提升“主渠道”育人实效.通过“听读议讲”的全新模式,“思想道德修
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刻不容缓而又亟待持续推进的高教使命,是提升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必然逻辑.要从课程内容中融
北大精神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内北京大学教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反映,不仅体现了北大师生的风貌气质,同时也折射出时代家国的转辗变迁.从梳理北大精神的
目的:比较8日疗法和14日疗法对于间日疟治疗的效果。 方法:(1)在疟疾高流行区收集病例。要求入选病例为单纯间日疟原虫感染、镜检原虫密度≥500个原虫/μl全血、2周内未服用过
高校艺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须坚持以育人为本.这就需要在把握艺术教育情感性、形象性和智性相统一的内在特性的基础上,将艺术教育纳入人文通识教育的有机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