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近,中央组织部发文要求各教育培训机构“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之中,切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脑入心”,及时为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内涵与功效创新,实现扬荣抑耻之目的,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保障和行为契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在高校内的一种反映,是指师生员工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精神、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与课堂教育等多种德育形式是相互联系补充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从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取向,反对个人主义、唯利是图。必须崇尚科学、民主,推进文明,抵制愚昧无知,摒弃低级趣味。
校园文化为全体校园人共同创建,又对校园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规范师生行为:高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秩序。而通过各种传统文化、文娱活动,以及校训、校风、各种宣传媒介、广告标语,乃至纪念物、标志性建筑等营造出来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师生的辐射作用和软性约束作用可在不同层次上影响、规范师生日常行为。二是优化师生品德:校园文化集学术性、创造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广泛吸引师生参与和分享,师生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可使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四有”新人。
加强德育能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指示,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政治特征。高校文化的内涵是动态的,其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形成,逐渐完善,不断更新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不论内涵和功效,都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造就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主旨,党中央和国务院曾下达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16号文件”,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纲领性指导意见和重要的创新要求与创新规范。
二、“八荣八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明的社会文化的共同愿望,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概括精当,是非分明,价值取向明确,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人应恪守的基本荣辱取向和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环境、文化建设的要求。
一定的荣辱观,反映的是一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塑造不同的道德文化和理想人格,以至形成不同的荣辱观。以育人为本职的高校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当前和以后很长时间,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应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指针。
首先,“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朝气蓬勃、目光远大,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深知,将来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立足社会和增强竞争力的品质要求,完全吻合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有着现实的积极引导作用。
其次,弘扬“八荣八耻”,能提升培养大学生优良品德素质的教育条件
在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品德、气质、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影响。学习贯彻“八荣八耻”荣辱观,一方面促进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校以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他们将更好地鞭策自己、提升自己,在神圣的大学教育园地内,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的作用。
第三、弘扬“八荣八耻”,能优化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成人成才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社会中一些腐朽没落的观念往往侵入校园,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努力和成果,影响学生道德品质良性化进程。所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十分注重教育环境,打造能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氛围。
因此,依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总目标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全切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扬荣抑耻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树立明荣知耻的观念,除了要在所有的课堂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中注入“八荣八耻”的思想内容,课外也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多条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这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和任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日常和长效的工作,但是“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宣传贯彻,为它带来了强化和优化的崭新契机。如何以弘扬“八荣八耻”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又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努力扬荣抑耻呢?
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白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自觉养成自省自律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觉悟,使高尚思想道德境界成为师生主动的人生追求。同时,荣辱观教育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校的各具特色的中心任务和宣教活动结合开展,使之相得益彰。
要在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和各类管理活动中,贯穿“八荣八耻”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提供正确的精神食粮,使师生员工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德,改善学风,改进工作作风。
要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内课外场所、公益活动,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彩多样的内容,把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搞深入搞长久,使师生员工陶冶情操,锻乐意志,形成良好的荣荣耻耻观念。
要在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中,突出宣传“八荣八耻”的内容,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重要工作,标示科学实用的荣辱观宣传图文,广告师生,做到以文化人、以境化人。
要注重知行合一,道不坐论,德不空谈,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要适时培育、发现和总结师生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例,树立身边的榜样,辅以褒荣惩耻的制度措施,促动更多的人都来扬荣抑耻。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学系党总支书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在高校内的一种反映,是指师生员工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精神、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与课堂教育等多种德育形式是相互联系补充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从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取向,反对个人主义、唯利是图。必须崇尚科学、民主,推进文明,抵制愚昧无知,摒弃低级趣味。
校园文化为全体校园人共同创建,又对校园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规范师生行为:高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秩序。而通过各种传统文化、文娱活动,以及校训、校风、各种宣传媒介、广告标语,乃至纪念物、标志性建筑等营造出来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师生的辐射作用和软性约束作用可在不同层次上影响、规范师生日常行为。二是优化师生品德:校园文化集学术性、创造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广泛吸引师生参与和分享,师生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可使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四有”新人。
加强德育能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指示,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政治特征。高校文化的内涵是动态的,其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形成,逐渐完善,不断更新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不论内涵和功效,都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造就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主旨,党中央和国务院曾下达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16号文件”,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纲领性指导意见和重要的创新要求与创新规范。
二、“八荣八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明的社会文化的共同愿望,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概括精当,是非分明,价值取向明确,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人应恪守的基本荣辱取向和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环境、文化建设的要求。
一定的荣辱观,反映的是一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塑造不同的道德文化和理想人格,以至形成不同的荣辱观。以育人为本职的高校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当前和以后很长时间,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应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指针。
首先,“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朝气蓬勃、目光远大,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深知,将来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立足社会和增强竞争力的品质要求,完全吻合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有着现实的积极引导作用。
其次,弘扬“八荣八耻”,能提升培养大学生优良品德素质的教育条件
在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品德、气质、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影响。学习贯彻“八荣八耻”荣辱观,一方面促进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校以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他们将更好地鞭策自己、提升自己,在神圣的大学教育园地内,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的作用。
第三、弘扬“八荣八耻”,能优化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成人成才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社会中一些腐朽没落的观念往往侵入校园,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努力和成果,影响学生道德品质良性化进程。所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十分注重教育环境,打造能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氛围。
因此,依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总目标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全切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扬荣抑耻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树立明荣知耻的观念,除了要在所有的课堂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中注入“八荣八耻”的思想内容,课外也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多条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这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和任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日常和长效的工作,但是“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宣传贯彻,为它带来了强化和优化的崭新契机。如何以弘扬“八荣八耻”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又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努力扬荣抑耻呢?
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白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自觉养成自省自律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觉悟,使高尚思想道德境界成为师生主动的人生追求。同时,荣辱观教育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校的各具特色的中心任务和宣教活动结合开展,使之相得益彰。
要在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和各类管理活动中,贯穿“八荣八耻”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提供正确的精神食粮,使师生员工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德,改善学风,改进工作作风。
要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内课外场所、公益活动,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彩多样的内容,把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搞深入搞长久,使师生员工陶冶情操,锻乐意志,形成良好的荣荣耻耻观念。
要在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中,突出宣传“八荣八耻”的内容,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重要工作,标示科学实用的荣辱观宣传图文,广告师生,做到以文化人、以境化人。
要注重知行合一,道不坐论,德不空谈,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要适时培育、发现和总结师生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例,树立身边的榜样,辅以褒荣惩耻的制度措施,促动更多的人都来扬荣抑耻。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学系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