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FGFR2表达检测及意义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蛋白和mRNA在包皮环切组和尿道下裂组包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FGFR2蛋白表达、基因功能和尿道下裂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两组中FGFR2表达情况;结果包皮环切组和尿道下裂组FGFR2蛋白相对定量值分别为0.39±0.12和0.19±0.09(P<0.05),尿道下裂组较包皮环切组降低.尿道下裂轻、中、重度三组间FGFR2蛋白相对定量值分别为0.27±0.08、0.16±0.04、0.09±0.03;中度和重度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包皮环切组和尿道下裂组FGFR2 mRNA表达量分别为1.30±0.069和1.22±0.052,包皮环切组高于尿道下裂组(P<0.05).尿道下裂轻、中、重度三组间FGFR2 mRNA定量值分别为1.23±0).054、1.24±0.034、1.16±0.020;轻度和中度之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尿道下裂FGFR2mRNA表达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FGFR2蛋白和mRNA较包皮环切组表达下调.提示FGFR2和尿道下裂关系密切,进一步研究FGFR2蛋白和基因功能有助于明确FGFR2在尿道下裂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有可能揭示尿道下裂的发病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不同阶段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 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接受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PUJO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和D组),每组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放比例、术后负压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A组(255.6±39.8)m
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原用于治疗癫痫、瘫腿等,组方药少效专,如王清任所云:“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细菌移位及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细菌共有的16SrRNA和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Bcl-2、Bax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全血16SrRNA、大肠杆菌BG未检出,空气灌肠复位组16SrRNA阳性率30%,BG阳性率20%;手术复位组16SrRNA阳性率50%,BG阳性率60%,肠系膜淋巴结培养
目的 评价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治疗儿童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4例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治疗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均因反复尿路感染收治.平均年龄6.5岁(5~8岁).男1例,女3例,排尿行膀胱尿道造影(VCUG)均提示双侧VUR,其中Ⅴ级2侧,Ⅳ级3侧,Ⅲ级3侧.二巯丁二酸(D
目的 评价带蒂管状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病例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Duckett与Duckett+Duplay手术558例经验.患儿年龄1~8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Duckett法457例,Duckett+Duplay法101例.结果 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Duckett手术457例,一次性手术成功336例,成功率73.5%,并发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