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最富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有关“情感”的说明就好几处。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感”。“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上都是关于“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要求。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语文独有,它是各科教学都必须贯穿其中的,但如果要选择最具潜能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得天独厚的。
  从教材内容看,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及其它艺术(比如建筑艺术、舞蹈艺术等等),涉及历史、地理,也涉及其它学科知识。当西方分科教学未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堂就以教国学为主。科举考试就以考一篇文章取土。而以一篇文章及了第的人就成了治国之才。他们要治国,就要各方面都要懂(不能说门门精通,但都能有所了解)。比如,破刑事案件要涉及到建筑、物理、化学、逻辑推理、甚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到了近代,西方教育体系流入中国,实行分科教学,才有了大量的各种专门人才。但语文教材仍不失它的综合特性。不然它就不是语文了。因为语文教材由若干文章组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无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文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议论文中涉及论证推理,论证推理与逻辑学数理学科相通。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等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情感。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通过形象思维以丰富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否则就不是文学作品了。既然有形象思维。则必有审美教育,所以音乐、美术的因素也就蕴含其中了。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担起情感教育这个神圣的责任。
  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富于情感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较厚的语言功底。老师富于幽默感,妙语迭出,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有的老师善于以文学为载体。使知识好似良药和上蜜糖一般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入神入境。有的老师善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振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情感,才能将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之目的。
  其次,语文教师应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比如“接受美学”的部分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旨在从作家、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三维时空中研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强调突出读者阅读行为中的主观接受意识和再创造功能在文学作品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课文和阅读行为之间应是双向传递、动态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而不是象传统教学那样一贯地把学生的阅读活动视为课文向学生意向传递认知与情感的灌输与接受关系。
  “接受美学”理论并不干扰语文教学的情感传递功能。它只提供了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即作文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的老师,应该是引导者、点拨者与组织者,而不应该简单地象医生输液一样将知识的液体原封不动地输给学生。
  讲课要讲究导入艺术,语文课尤其如此。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比如,有个老师一到课堂就叫女同学站起来,叫男同学们看看他们的精神面貌怎样,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说,她们个个英姿勃发,巾帼不让须眉。大家坐下,今天我们讲新课”木兰诗“。这时同学们群情振奋,男同学还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导入艺术别开生面,富于情感,
  还有位新语文教师,开学第一次走进课堂,自然免不了要自我介绍一番。如果按照一般的程式,可以对学生说,我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毕业的或从哪里调来的,我的家住什么地方,希望同学们好好配合,共同搞好语文教学。应该说这种自我介绍还是体现了一定的诚意和平易近人的情感,还是不错的。可他没这么介绍,他说:“云雾神仙境,田园尽飘香,此地有一人,我叫张德钢”。同学们对新老师的幽默感所折服,顿时产生了敬佩感、亲切感,师生距离一下子近了。然后他才说“在某某地方的高山上,那里种着稻子、瓜果,终年云缭雾绕,象神仙住的地方,四季飘香。我的家就在哪里,我叫张德钢”。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幽默素质。
  还有的老师每上新课,都要用几分钟的时间,将创作或选择的与本课有关的作品进行表演。或朗诵一首诗,或讲一个小故事,或播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等。都能激发兴趣,掀起情感的涟漪。它象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又象是架设在知识与学生心灵的小桥,使人对课文的园景,未入其内,先闻其声,产生无限遐想与求知欲望。这种好的导入有“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情感熏陶”的作用。
  第三,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根本——朗读。
  富于情感的朗读,能引人入胜。否则再好的课文,比如一首抒情诗,没有感情朗读也难以激发感情的共鸣。教师应进入角色,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出热爱祖国,憎恨法西斯的悲愤感情。朗读的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紧张舒缓,都能加强情感的表达。
  现代媒体的运用。为了加强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效果,现代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
  总之,创设情感氛围,对语文教学突出情感因素,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主动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肤浅的表象意义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深的道理,都有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过程,都是靠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来完成的。因
期刊
【摘要】语文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上予以改善和提高,才能让学生具备最基础的素质教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素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合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修养个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这门工具性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情感教育愈发被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情感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
期刊
【摘要】语文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增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创建高效开放的中职语文课堂,使学生不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还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 高效课堂 综合素质  中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基础,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
期刊
语文和生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唯有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在生活中的确实需要,方能够真正的增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方能使语文实实在在的走进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变成其生活的一部分,以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提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把课堂教学活动整合在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充分激发小学生身为生活的主体投入到活动中来的内在愿望,并且把教学目标转变成小
期刊
语文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高山流水,清风明月;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妩媚江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  由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
期刊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温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与艾滋病中医证候分类特征及其方药应用特点的关系,为建立艾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参考,以期推动临床运用及更深入的研究。  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本文从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构建小学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