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病态的天才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茫茫原野上,风像刀子一样刮骨,监狱的围墙积淀了一层厚厚的雪,屋檐垂持的冰凌像一把把尖刀。狱室里的墙、闲冰和是像冻僵了的石头。毫无生机。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冰冷的床沿,从白天的苦役、残忍的鞭刑、粗劣的饮食加之这恶劣的环境,禁不住悲从中来,这一切,应该用手笔录,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只能偷偷地进行,但囚犯们的经历和“罪行”不能不留存脑中。这是发生在18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夜晚,也是我们今天读到的世界名著《死屋日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记录的《西伯利亚笔记》中的一幕。
  年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考进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时,便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忿恨。按成绩本该免费入学,可校方却将免费的名额分配给了达官娃贵,“每个卢布都要花费牛劲去挣的人反倒要自己交费,可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却可以不交钱上学”,他将这种情况告诉了贫困的父亲,后来还是姨母解囊相助,替他交了巨额的学费方才入学。在现实面前,陀思妥耶夫深感世界不公,罪恶遍布,精神十分苦闷,悲观失望泛滥心灵。当父亲猝然而逝后,他和兄妹几个更如被抛在茫茫大海,任凭风吹雨打,17岁的他在起码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艰难地生存了来。学业完成后踏入社会,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工作薪俸微薄,入不敷出,辞去工作后,生活更是雪上添箱,衣服磨出了窟窿,拖欠的房租越来越多,他品尝到人生的苦难和做人的酸楚。也正是这一段时间,24岁的他写出了第一部长篇《穷人》,这部书信体小说,正如作者自身贫困生活的写实,这部小说一问世便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俄国“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成为作者早期痛苦命运的产物。
  1850年至1859年,作者惨遭10年的流放生活。出狱后便完成了一部描写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城市平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反映了平民阶层在苦难中所受的煎熬和迫害。而《死屋日记》,则是作家10年流放生活的结晶,真实再现了沙皇苦役监狱里阴森恐怖的生活:低矮的牢房百孔千疮,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和粪便的恶臭,光板通铺上只有一个装满麦化秸、跳蚤、虱子和臭虫的口袋;吃的是发霉的面包和令人作呕的菜汤,里面“漂着数不清的蟑螂”;皮鞭、棍棒则是狱吏手中的工具,犯人一被“搔痒”,不是血污满面、遍体鳞伤,便是致命伤残或者命丧荒野,列夫·托尔斯泰读后讲“我真不知道在全部新的文学作品中,……还有比这更好的一本书”。赫尔岑称之为“一部了不起的书,一部惊心动魄的伟大作品”。列宁则称“《死屋日记》是俄国和世界文学中难以超越的作品”。
  走出了西伯利亚那阴森恐怖的“死屋”,作者仍未摆脱人生的厄运。作为一名政治要犯,他仍处于宪警的监视之中,没有人身自由,而来自家庭的生活更是残酷:前妻病故、哥哥身亡,年幼的弟弟、侄儿侄女、不务正业的继子都需要他挣钱养活。1865年5月,他主办的《时代》杂志因亏损严重,被迫停刊,刊物的欠债又是一座高山压在他的头上。没有其它收入的陀思妥耶夫惟一的途径便是夜以继日地拼命写作,“为了摆脱贫困,为了挣钱而工作,全部精力部榨干了。”《罪与罚》(1866)、《赌徒》(1866)等优秀之作便产生在这种贫病交迫、精神苦闷的逆境中。作家虽然以惊人的速度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但窘境依然如故,稿酬低是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每当稿酬一到手,便被债主和亲属分得干干净净,有时作品尚未动笔,酬金便被瓜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债主们仍以上法庭告他、送他进债务监狱相威胁。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癫痫病患者发病前梦幻似的心理、发病时的可怕症状以及发病后的抑郁情绪的精彩描写,这一切,均来自作家自身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体验。从父亲去逝,作家便有了癫痫病的前兆,加之50年代的苦役生活,60年代的家庭磨难,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病患几乎一周发作一次,口吐白沫,全身痉挛,然后又从痛苦的抽搐中醒来。在《白痴》《卡托马佐夫兄弟》中,主人公梅思金、斯米尔佳科大都是癫痫病患者,其间不乏作家的影子。
  尤其值一提的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作为一部社会小说、哲理小说,是作家对人的命运、俄罗斯的命运、全人类的命运长期思弩的结晶,也是作家一生艰难探索的总结。其最大特点,是将人物置于尖锐的戏剧性的冲突中,通过心理分析来刻画其精神面貌和外部世界,被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饱经坎坷、受苦受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何其不幸,亲历贫穷、监禁、砍头、流放、负债、疾病的痛苦在今天看来是无法想像的。然而,后人有幸,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留下的不仅是俄罗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俄罗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
  “我还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至少不曾有过我朝朝暮暮所幻想的那种幸福。我一直在盼着它。”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留给后人的遗言。
  王小玲摘自“南方网”
其他文献
人先学到的,多是缺点,然后改掉。人生因此而显得漫长。  改正缺点,如同参加跑步竞赛的人退回起点重跑。抱着缺点不改,如同白跑。  所谓缺点,是能给人添麻烦和带来乐趣的生活习惯或性格特征。没有缺点的人几乎不存在。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只能说他还没到暴露缺点的时候。  所谓学习这一件事,只针对知识和技能而言,美德是学不到的。所谓美德如燕口衔泥,是一点点的积累。当那么多的泥被燕子从嘴里移到屋檐之下的时候,已
期刊
花开的声音一直穿过岁月的风,刻进了星少的心里。  星少不能接受别人的怜悯,特别是花开的。他知道是花开出钱让院子里的小伙伴来买冰棍的时候,手心里全是细细的汗。  花开的爸爸调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花开还是5岁的小女孩,有着甜美的微笑和腻腻的声音,她常在院子里唱歌跳舞,她的父母总是骄宠地望着花开。  花开总是比别的孩子干净,穿着粉色的公主裙,腰上系一只绸缎的蝴蝶结,可爱极了。那时侯,星少7岁,皮肤晒得黑黑
期刊
编译/陈铭  祖父的教育    精彩一句  “森林中的树相互遮蔽,缺少风吹雨打,容易折断。田中的橡树没有什么可依赖,需要百般挣扎才能和大自然对抗,没有茁壮的身躯就难以存活,用它们做车轮,才可能承受沉重的负荷”    激励故事  拿破仑·希尔,美国——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因此他破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受到他的
期刊
编译/王广树  美国寓翁沃伦·巴非特是与今杰出的投资巨商。他白手起家,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成为具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富豪。巴非特的成功不是靠借贷,而是凭日积月累逐渐加大的投入。他的优势在于,坚持自我约束和市场预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  巴菲特的一个朋友回忆说,巴菲特5岁时就在奥巴哈家门前路旁摆摊卖橡皮糖。后来他不仅在附近街道,而且还到朋友住的闹市区去卖柠檬水。朋友们都说他不满足于挣钱,他想的
期刊
有这样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坚信母爱是一种本能,而且是世间最美丽的本能。  一个故事是原版外史书籍上刊载的;在美国阿托斯加州的一个小镇,一位老猎人为了捕捉到一匹母狼,与其周旋了半月之久,但终未成功。这匹母狼也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猎枪的威胁,每与老猎人相遇或是嗅到他的气息,就远远地逃遁。这天黎明,猎人听见院外有凄凉而并不尖历的狼嚎声,他推开院门时大吃一惊,那匹母狼竟然就端坐在他
期刊
编译/邵维维  1917年美国向德国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数装备精良的美国士兵深入到德国作战。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犹太士兵阿历克斯与部队失去联系,独自来到德国小镇塞尔德斯。由于当时美军与德军正处于酣战之中,这个身着军服的美国大兵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住在小镇上的一位犹太老人为了保护这个犹太士兵,便把他带到了犹太人的教堂,并邀请他参加自己家里举行的犹太教的祈福仪式。阿历克
期刊
某大学的一个女生宿室,几个“死党”正在说悄悄话。说着说着,有人提议比比谁的初吻最美丽。  首先开口的是园园:“前年情人节,我知道他会送我玫瑰的,但我真的没想到他会送我99朵……他并不富裕,为了送我花,至少吃发半个月的方便面我埋怨他不该这样苦自己,他没有回答,而是一下子吻住了我……”  诗诗跟着道:“20岁生日那天,他请我在西餐厅吃过蛋糕后,又约我到学校后面的‘情人坡’。午夜的钟声敲响时,他变戏法似
期刊
编译/高年生  每当有人问我是干什么的,那我就尴尬万分,一下子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不知所云,而我本来就是有名的诚实可靠的人。我很羡慕瓦工,他可以回答说:“我是瓦工。”我嫉妒会计,理发师和作家。他们都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名副其实,用不着多费唇舌解释。我没有办法,只好回答:“我是卖笑人。”人家听了不免还要追问下去:“你靠卖笑为生吗?”我不得小实事求是地回答:“是,”于是问题接二连
期刊
温哥华的一起车祸令她容颜尽毁,最好的医生都无法拯救她的美丽,绝望中她决定靠自己。为此,她放弃了优厚的津贴和安逸的生活,开始自学医术。10年锲而不舍,她探索与发明的一种美容技术奇迹般地恢复了她的美丽容颜,她的事业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拯救自我 开创事业    大学毕业时由于成绩优秀,李丽莎被分配到广东军区技术局,后来被派往加拿大学习。1984年温哥华一个寒冬的早晨,一起车祸夺走了李丽莎二十多
期刊
蔡元培 有人讽刺蔡元培的书法写得像鸡爪子。蔡听后笑着说:“我曾经学黄山谷的书法,可惜没有学到人家的长处,而短处又常常不能自己掩盖,就成了这副样子”——昔人画虎不成反类犬,蔡元培此乃学“鹰”不成反类“鸡”。此等自嘲勇气,非俗人可为。  李鸿章 李鸿章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用了。”——一般说来,一旦做官容易,则“十万雪花银”唾手可得之日,即是老百姓度日如年、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