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商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任何一个人是否取得较大成功与这个人的责任感、情感修养和对国家、社会、家庭的使命感有关,而这一点正是由情商所决定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在发展学生情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那么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我们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以及自我激励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情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培养;情商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在发展学生情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语文教材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喜笑怒骂、酸甜苦辣,它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极好媒介。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要加强对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人际交往等五种情商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只有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情商的培养提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一、培养情商的目的
第一,情商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 首次使用“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的概念。尼尔戈曼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如果说,智商主要是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理性能力的话,那么,情商主要是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关系,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是属于非理性的。并且认为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 。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现实情况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
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理想主义的淡化,理论性的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转移的特点,他们不愿做“人民公仆”,把将来自己可能获得的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他们的行为和成功观念呈现功利性,很少崇拜追求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这也是他们信仰缺失状况下的填补。他们的社会观日趋现实化,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允诺和动员,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世俗性的精神呈现庸俗化的倾向,玩乐成为当今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 以上现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情商。
第三,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充实、完善。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生事物,得到社会、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极大关注。在人们关注其能力和理论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群体情商的培养。而高职语文课洽洽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最佳阵地。近些年来,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降趋势很明显。学生们认为语文不重要,学习语文对自已没什么帮助,轻视语文学习情况普遍存在。学生认为在职业院校,只要学好专业课,语文开不开设都不重要,学习语文不仅仅浪费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而且对自已也没什么用处,简单把语文看成“你听我说“的学科。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培养和提升情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实、完善,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情商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现代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速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参与者,拥有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内在重要因素,而情感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中具有调节、强化、感染、创新等功能。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情感性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并增强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就必须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从而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这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发表自已见解、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给学生灵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第二,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选高职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记传类的文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知晓做人的道理。游记类的文章,抒写生活和河山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提供了可能。以“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情商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已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历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
第三,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已,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调动了情绪,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习潜能,促使了学生情商的发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对作家介绍时,增加讲解名家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再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勉励和表扬来暗示学生。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以表扬鼓励为主,再加上表示赞扬的评语,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强化了自我激励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奋斗。
第四,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学生的所有情商素质中,和人相处的能力与未来人生的成功关系极为密切。要想在未来社会中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学生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将来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是合作年代,是人与人的合作,国与国的合作。在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团结合作至关重要。因为学生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合作是人际关系重要的环节,是生存的必备素质,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不会有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名篇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鸿门宴》一课中刘邦与张良、樊哙的合作,使刘邦逃过一劫。项羽集团因为不合作,只能放虎归山,最终项羽自已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赤壁之战中,孙刘合作,最终以少胜多。”学生通过学习,心中播下了情感的种子,智慧之根就会越扎越深。
三、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情商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首先是生活中的人,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除知识的引导外,还可与学生畅谈人生,品味生活中的感悟,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我们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努力在课堂上,在平时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和谐、束融洽的气氛,为人师者要注意个人修养,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遇事“三思而后行”,待人和善,胸怀宽广,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如果教师在人格上受到学生的敬重、学识上得到学生的仰慕,他们自然会“信其道”,并愿意亲近你,贴近你。
其次要有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情商的核心和精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事实证明,只有老师关爱学生,才会有学生尊敬老师。“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海乎?”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爱,一种超血缘亲情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等方面。从生活入手,寻找和学生交往的切入点,尽可能地做到在感情上互相沟通,拉近心理路程。只有拉近了情感距离,彼此间相互接受了,你教育理念才能贯彻,你的教学设想才能实现。
最后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应从教师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心情舒畅,态度和蔼, 神情平和,这种良好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试想如果教师带着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情绪进入教室、进入课堂, 你能很好地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吗?所以一旦走进教室,必须抛开所有□凡尘俗事,给学生带来的是真、善、美,留下的是对语文课的无限企盼。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避免喋喋不休的一言堂, 可采用讨论、表演等多种互动形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彼此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任何一个人是否取得较大成功与这个人的责任感、情感修养和对国家、社会、家庭的使命感有关,而这一点正是由情商所决定的。一个没有较高情商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全人格的,一个情商和智商不成正比的人,一生很难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商培养因素.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培养我们学生良好的情商,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坚强勇敢,乐观自信,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光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会,1999.
[2]张晓红.语文教师的情商培养[J].人才培养 2005(12).
[3]章小建.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商培养 [J].文学教育 2010(8).
[4]李俐斌.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培养;情商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在发展学生情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语文教材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喜笑怒骂、酸甜苦辣,它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极好媒介。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要加强对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人际交往等五种情商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只有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情商的培养提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一、培养情商的目的
第一,情商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 首次使用“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的概念。尼尔戈曼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如果说,智商主要是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理性能力的话,那么,情商主要是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关系,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是属于非理性的。并且认为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 。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现实情况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
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理想主义的淡化,理论性的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转移的特点,他们不愿做“人民公仆”,把将来自己可能获得的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他们的行为和成功观念呈现功利性,很少崇拜追求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这也是他们信仰缺失状况下的填补。他们的社会观日趋现实化,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允诺和动员,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世俗性的精神呈现庸俗化的倾向,玩乐成为当今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 以上现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情商。
第三,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充实、完善。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生事物,得到社会、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极大关注。在人们关注其能力和理论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群体情商的培养。而高职语文课洽洽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最佳阵地。近些年来,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降趋势很明显。学生们认为语文不重要,学习语文对自已没什么帮助,轻视语文学习情况普遍存在。学生认为在职业院校,只要学好专业课,语文开不开设都不重要,学习语文不仅仅浪费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而且对自已也没什么用处,简单把语文看成“你听我说“的学科。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培养和提升情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实、完善,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情商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现代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速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参与者,拥有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内在重要因素,而情感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中具有调节、强化、感染、创新等功能。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情感性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并增强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就必须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从而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这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发表自已见解、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给学生灵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第二,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选高职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记传类的文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知晓做人的道理。游记类的文章,抒写生活和河山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提供了可能。以“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情商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已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历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
第三,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已,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调动了情绪,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习潜能,促使了学生情商的发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对作家介绍时,增加讲解名家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再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勉励和表扬来暗示学生。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以表扬鼓励为主,再加上表示赞扬的评语,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强化了自我激励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奋斗。
第四,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学生的所有情商素质中,和人相处的能力与未来人生的成功关系极为密切。要想在未来社会中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学生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将来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是合作年代,是人与人的合作,国与国的合作。在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团结合作至关重要。因为学生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合作是人际关系重要的环节,是生存的必备素质,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不会有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名篇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鸿门宴》一课中刘邦与张良、樊哙的合作,使刘邦逃过一劫。项羽集团因为不合作,只能放虎归山,最终项羽自已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赤壁之战中,孙刘合作,最终以少胜多。”学生通过学习,心中播下了情感的种子,智慧之根就会越扎越深。
三、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情商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首先是生活中的人,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除知识的引导外,还可与学生畅谈人生,品味生活中的感悟,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我们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努力在课堂上,在平时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和谐、束融洽的气氛,为人师者要注意个人修养,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遇事“三思而后行”,待人和善,胸怀宽广,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如果教师在人格上受到学生的敬重、学识上得到学生的仰慕,他们自然会“信其道”,并愿意亲近你,贴近你。
其次要有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情商的核心和精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事实证明,只有老师关爱学生,才会有学生尊敬老师。“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海乎?”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爱,一种超血缘亲情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等方面。从生活入手,寻找和学生交往的切入点,尽可能地做到在感情上互相沟通,拉近心理路程。只有拉近了情感距离,彼此间相互接受了,你教育理念才能贯彻,你的教学设想才能实现。
最后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应从教师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心情舒畅,态度和蔼, 神情平和,这种良好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试想如果教师带着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情绪进入教室、进入课堂, 你能很好地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吗?所以一旦走进教室,必须抛开所有□凡尘俗事,给学生带来的是真、善、美,留下的是对语文课的无限企盼。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避免喋喋不休的一言堂, 可采用讨论、表演等多种互动形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彼此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任何一个人是否取得较大成功与这个人的责任感、情感修养和对国家、社会、家庭的使命感有关,而这一点正是由情商所决定的。一个没有较高情商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全人格的,一个情商和智商不成正比的人,一生很难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商培养因素.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培养我们学生良好的情商,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坚强勇敢,乐观自信,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光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会,1999.
[2]张晓红.语文教师的情商培养[J].人才培养 2005(12).
[3]章小建.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商培养 [J].文学教育 2010(8).
[4]李俐斌.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