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和“我们”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与人类错综复杂的关系,其蕴含的丰富想象力,是长久不衰的文化主题。我们祖先对此已有充分意识:兔死狐悲、塞翁失马、亡羊补牢、鹬蚌相争、螳螂捕蝉、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献鸠放生、黔驴技穷、守株待兔……诸多的寓言或故事,就是明证。
  苏州摄影师张炎龙拍摄的《假日旅游》,乍一看似乎有点“文不对题”,但随着阅读的进行,有心的观众终会有所感触。组照的内在喻示超越了时空之单纯经验的范围,喻人,也喻世。
  《假日旅游》趋向呈现注视中的细节,说明作者并不打算拿这些照片進行单向的记录性表达,而是通过选择、转换、编辑加以重新检视,将这些照片作为某种程度的精神载体介入到“它们”和“我们”的共同处境中去。一个摄影师把拍摄对象当作潜在的构成基础、目标和路径,拍摄才是创造和开放的。
  《假日旅游》里面的动物,既是图样和象征的符号,又是可供观众格物致知的视觉景致,使其能够在接受过程中唤起相应的驰思遐想,造就感受的生成,并由此激活领悟性的精神体验。
  张炎龙之所以要通过这些存量照片去创作新主题,不仅是因为主题的表象或事物本身,更是他在主题之上的积极发现,这种发现的互文性和转喻性,启引并充实了知觉和心绪的流转,真切地想象着一个非同寻常的现实世界,在如此图景中,“它们”和“我们”的关系牵缠交织。
  罗伯特·亚当斯讲过:
  “在我们最幸运的时候,我们拍照是因为那些站在镜头前的东西,是为了纪念比我们更伟大、更有趣的东西。我们从未完美地完成过这个任务,但是作为回报,我们得到了一些完美的东西——一种被包容的感觉。”
  每一种视觉艺术都有属于自身的载体,经由作者创造性加工后,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变得敏锐,并以独特的视角被塑造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细察的况味。《假日旅游》就是这样的佳例。澄清这一事实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意味着摄影所运用的语言应该有别于以教化或阐释为目的的语言,它可以更宽广,更包容,更富有建构性。


2008年2月,南极,几十万只国王企鹅在栖息地休息。张炎龙摄


其他文献
寒露已过,重阳又至,秋天来了。  《千字文》中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树叶金黄,瓜果飘香。那些汲取了春、夏、秋三季营养的果子终于成熟了,等待着人们的收获和品鉴。  摄影也是如此。虽然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的出现降低了摄影的门槛,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小童都会拍照,但拍出一幅优秀作品很不容易。这需要熟知摄影器材,掌握摄影技术技巧,还要有个人的审美和修养,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时
期刊
2009年,首届大理国际影会成功举办。作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的鲍利辉提出的“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的理念,至今仍是大理国际影会的核心与灵魂。鲍利辉希望通过组织大型影会,将不同的艺术家请到大理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加强交流,搭建摄影作品的销售平台,从而推动摄影收藏走入千家万户。  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愿景?为此,鲍利辉说:“我迈出的第一步是以做公益的心态邀请画廊来参展。”起先,为吸引画廊来大理,鲍利辉
期刊
选自《复读的现实》。廖永勤 摄《復读的现实》  获奖词:  当一个灵感闪现,有个人在半年的时间里,穿梭跳跃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他拨开时间的雾,窥探未来的壮美;回望过去,抚摸当下,期盼圆满。这段个人体验将记录在“阿卡西档案馆”,而今天我们得以分享。即使影像将时空扁平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但这个人的分享让我们的思想得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藩篱,自由地、野蛮地疯跑。《复读的现实》激活了我们的童心与心底对美好未来的
期刊
《魅羽》  获奖词:  《魅羽》是影像艺术家王智冲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坐标系,在更高的维度进行逼近“张量”的哲学思考。王智先生的探索为影像艺术构建精神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经DIPE主席联盟成员一致推荐,影像艺本家王智先生的作品《魅羽》以其超越地理、种族、文化的探索精神,获得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大奖。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
期刊
告别蝉声的季节  安平    告别渗透着蝉声的季节,桑榆的落叶,开始接受雁阵的分解。相思在浓浓淡淡的日子里,任青春被岁月无情地收割。那一抹不经意的色彩,在我生命的画布上,投下最灵动的一笔,那瓣叩问的心香,淡作一幅画境里的留白……  不觉中,虔诚已无处安生,明媚的阳光下,我的剪影宛若一叶秋荷。    如火的灵魂  河 袅    是谁在墙外偷听我孤独的灯火,被诗语打湿的夜挂在清冷的窗,  那叶枯黄的怀
期刊
《关注在当下……》  获奖词:  食材成为美味,离不开厨师高超的厨艺。一个策展人必须具备对摄影文化和影像文化高超的认知能力,具备对摄影作品分类精练的能力,他需要打磨来自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个包含了不同摄影类型的、具有鲜明理念的整体就是策展人的作品。《关注在当下……》在策展人石明的精心打磨后,一个多面的、由外及里的、当代的大理出现了。恭贺策展人石明荣获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
期刊
《中国风景》  获奖词:  经过评审委员会多个回合商议讨论,从作品集的内容、编辑水平、装帧形式、整体品质全方位考量,艰难地在众多的优秀作品集与出版物中挑选,最终统一意见,将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作品集大奖”授予《中国风景》。《歸山图》颜长江、肖萱安摄《碑录》塔可摄《雪西湖》黄新摄《梅里群山》胡群山摄
期刊
2003年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法国法兰西学院“威廉·克莱因摄影奖”评委会终身主席钟维兴系统地展开摄影创作,他将90070的时间和精力都交付于影像。  从早期的《失落园》,到正在创作中的“当代摄影大师肖像”专题,钟维兴一直没有放下相机。前者在2012年为他拿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高奖“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后者则系统地记录了全球范围内摄影大师的面孔,包括: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
期刊
《迷失在轨道思维中》  获奖词:  这是一场自我身份的质疑,也是对熟识环境的发问。当我们冷静面对一个熟悉的场景,包括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凝视的时候,一个古老的哲学发问便会被再次提出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智能生物的困惑,而它的答案存在于四维空间。瑞典摄影艺术家艾瑞克在处于疫情的当下,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警示我们冲破时空牢笼的必要性。他的作品《迷失在轨道思维中》获得评审委员
期刊
2008年2月,南極,海浪与海鸥。张炎龙摄2010年8月,纳米比亚,水塘边喧闹的小鸟。张炎龙摄2014年2月,日本北海道,炫酷的丹顶鹤。张炎龙摄2013年3月,日本北海道,捕食中的虎头海雕。张炎龙摄2014年2月,日本北海道,飞翔中的虎头海雕。张炎龙摄2013年8月,肯尼亚,在火烈鸟群中游玩的大雁一家。张炎龙摄2010年8月,纳米比亚,打哈欠的海豹。张炎龙摄2019年3月,墨西哥蝴蝶谷,松树林中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