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湘西北地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泛湘西北当前镇村的环境状况为基础,以走访、调研、问卷、拜访当地村民等方式结合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理念,对泛湘西北地区镇村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致力于将城镇与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结合到一起,并统一解决,形成以城镇为核心,周边农村为基础的镇村一体化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关键词】泛湘西北地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1 泛湘西北地区镇村现状
  1.1 农业污染严重
  地处湖南西北部的桃源县农业污染极为严重,当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是规模养殖业污染来势迅猛。据统计,目前全县养猪100头以上的有579户,养鸡1000羽以上的有1048户,规模养殖户年废水排放量27.8万吨,其中直接进入水体的8.8万吨,鸡粪年产生量13.2万吨,其中进入水体的10.6万吨。如此粗放型的污染排放,既对全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的安全造成隐患,又给农村的人居环境带来影响。(2)是土壤污染积重难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全县已成为酸雨区,土壤酸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记载, 2007年桃源全县化肥总用量(实物量)约12.26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64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16%。年农药总用量1388.4吨,其中有机磷农药725.1吨,除草剂517.2吨,农药施用量很高,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显而易见。
  1.2 环境污染严重
  蒙泉镇位于石门南端,是石门县的“南大门”,距石门县城35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交通发达的城镇,它的各方面设施却是极不全面。(1)生活用水方面。水利及灌溉设施建设的落后导致水渠流量小,灌溉面积少,蓄水调节能力差,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且较低。(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病虫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则使得农村难以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高环保、高消费安全标准的产品。(3)影响乡村面貌的建设。镇内大部分村无统一的环卫设施,村内街道无人打扫,日常生活垃圾无统一收集转运点。公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导致居民在生活生产垃圾的处理上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遍地都是,环境的脏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容的整洁。
  1.3 生态环境不平衡
  随着泛湘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呈现出点、面污染共存; 生活、工业污染叠加; 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 工业及城市污染大幅向农村转移的特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
  1.4 经济发展相对于湖南中部地区落后
  灵泉镇位于常德津市市西南部,是典型的丘陵乡镇,以传统农业为生的灵泉镇交通闭塞、非机动车道软化,公共设施极为馈乏,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条件低下,经济社会一度停滞不前,在新农村建设下,交通枢纽大为改观,硬化非机动车道,但是如何让思想观念保守的村民,能够利用自身的特长,自家的优势去主动的增长经济还需要更深一步的探讨。
  1.5 基础设施缺乏
  新农村建设脚步逐渐加快的同时,也令基础设施缺乏这方面问题浮现在我们眼前,泛湘西北地区内绝大多数的村镇都没有统一的环卫设施,蒙泉镇就在其中,而作为旅游风景县的桃源县,环卫设施也不齐全,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两极化,即建设速度快速化,污染程度严重化,如何切入实际从基本出发解决此类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2 针对现状做出的一系列措施
  2.1 “反单一”环境资源建设
  反单一环境资源建设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泛湘西北境内的多项人文、自然遗迹以及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形成类似局域网的布局,诸多村镇可以依托这个覆盖了整个泛湘西北地区的综合环境网而发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泛湘西北地区拥有的人文、自然遗迹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距离有近有远,但是却可以把两个离的较近的景区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系起泛湘西北地区所有的景区以达到镇村以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旅游县为依托而发展。同时以优先突出人文规划,以培养群众文化素养为背景,开展镇村环境美化工作和文明生态环境建设。用素质“绿化美化”镇村周边环境,开展环境等有关生态保护教育活动;鼓励废旧物分类回收利用;在镇村建设借书屋以使村民更了解技术、文化知识等。
  2.2 实现镇村循环经济全面覆盖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人文环境达到一定的基础建设后,我们可从事以下规划:
  2.2.1 镇村垃圾站增添建设。以城乡一体为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处理站。同时根据各地条件,配足装备设施。实行“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2.2.2 鼓勵养殖场建设沼气设施,并推进农村畜禽散养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以提高人畜粪便的施用。
  2.2.3 农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用脱氮除磷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污染大、规模大的村庄,加大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有条件的村庄为加快排水系统可在村边、河道等建立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2.2.4 积极开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示范。以资源循环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可结合花木,林等景区的建设。利用保护环境技术和回收农村废弃物技术。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好循环。
  2.2.5 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可利用资源的角度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都具有发展到每年数亿吨标准煤的水平。进一步开发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集成技术,包括工程规划、产品设计与供热、采暖和制冷的三位一体系统设计,使太阳能成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建筑用能。
  2.3 建设规范生态旅游
  2.3.1 坚持因景制宜。在规划范围内停止审批改建,保留原生态自然环境;各景区、景区周边村庄、集镇广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入景道路、游道植树;在重要景区建生态停车场等。营造自然优美、体现景区特色、彰显景区文化的良好环境;
  2.3.2 加强对景区公用建筑物、附属设施、道路等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以杜绝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现象的发生;
  2.3.3 加强景区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工作。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着力创建整洁优美景区;
  2.3.4 加强景区大气和水环境监测。时时注重景区环境质量;
  2.3.5 加强对美化绿化工程的实行。营造优美旅游环境。
  2.3.6 加强宣传力度。倡议游客文明旅游,自觉地保护景区环境。在景区游客较为集中的游客中心广场、前门牌坊、卧佛等处挂相关标语。
  参考文献:
  [1]颜忠明.桃源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国乡村发现[J].2010(2)
  [2]余慧芬.泛湘西北地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以湖南石门县蒙泉镇为例.广东农业科学[J].2011(3):34-35
  [3]王海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思考———以湖南省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J].2009(2):58-61
  基金项目:
  2011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1年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1年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姜帆(1990-),男,黑龙江牡丹江市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010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硕果累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沥青公路使用寿命不足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应对办法。  【关键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延长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上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迅猛,沥青公路铺设的总里程、覆盖面都较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如今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这就使得对城市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建筑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建筑结构合理、安全的高层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将针对目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及讨论。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采光;通风;安全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
期刊
【摘 要】近年來,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施工技术也不断的革新,因此在工程防渗技术处理这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各种常用的防渗处理方式进行系统介绍,阐述了水利工程中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和和灌浆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以及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希望能给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处理;防渗墙;灌浆     我国小型水利枢纽工程除了在防洪抗旱方面外在农业灌溉
期刊
【摘 要】在工民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极为普遍,也是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技术类型 。 目前,在国内的工民建施工中,屋面、墙体及裂缝、卫生间、厨房,以及各个门窗的渗漏问题都是尤为需要关注的。在此仅就国内工民建中防渗漏技术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国内防渗漏技术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全面保障建筑的性能和安全。  【关键词】工民建;防渗漏;技术    在现代工业及民用建筑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从沥青砼各种材料的质量及含量探讨对沥青砼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沥青砼;材料;质量;含量;影响     1 概述  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是路面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及较长使用寿命的保证。组成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使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质量的保证。  满足路面使用的沥青混凝土必须具有的性能为:①不透水性;②耐磨性;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④具有一定的承受车辆荷载的强度;⑤憎水性⑥抵抗温度变形的能
期刊
【摘 要】鋼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类型,对该类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充分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根据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概括地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建筑布置、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构件的延性及有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设计中应考虑的事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下简称框架结构)是我国既有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钢结构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掌握与此相关的各种知识,本文只要是对钢结构设计中存在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字】钢材;高强度螺栓;钢结构设计    1 钢材的选型  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总说明关于钢材的选型中往往写道:“钢材选用Q235-B,其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碳、硫、磷极限含量,应符合有关规定,且保证其可焊性。”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在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逐渐将发展的矛头指向了信息化管理方面。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还仅仅处于计划试验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应用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本文将就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与生存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建筑智能化系统是集建筑工程、艺术、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其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 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准确地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房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选择的要求及其权责分配进行简单阐述,分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从质量、安全、网络化先进技术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的目的在于工期短、质量高、消耗低、安全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