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加坡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高科技中心,新加坡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现在它又是如何在不丢弃工业社会成就的同时,迈向绿色发展的?“从城市花园到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引领着这个数百万人口的面积狭小的岛国迅速发展为朝气蓬勃的生态之城。
  滨海湾花园
  从火星上的地球观测站一定能看到:一个由可以反射多余温度的玻璃制作而成的巨大半球形穹顶,内部由人工控温,设有空气调节器,铺有地下水管。这里除了栽种玫瑰、仙人掌和洋橄榄树等,还有苹果树、樱桃树以及32吨猴面包树。这些猴面包树从非洲塞内加尔运来,花了整整两个昼夜栽种在这里。
  42岁的安吉·科威克是“滨海湾花园”项目的总监,这段时间他一直没有休息,亲自参与栽种植物。7年、1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科威克一直熟记于心,这是发起于2005年的“滨海湾花园”项目的相关数据,科威克是该项目3位发起人之一,发展至今,“滨海湾花园”已占地101公顷,拥有千名员工。
  新加坡是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果在海湾建别墅区便可一本万利,但“最好的土地应该属于所有人”。不只科威克一个人这样认为,这句话是多数新加坡人的信条。由滨海南花园、滨海东花园和滨海中花园3个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岸花园共同组成的滨海湾花园是当今世界一流的滨海项目,它将幻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变成了现实:平等、美丽、和谐,这些都归功于卓越的科技。
  两个玻璃半球体使人联想到贝壳形状的悉尼歌剧院,因此科威克称之为“植物歌剧院”。这里与温室截然相反,在气候湿热的新加坡需要的不是升温,而是冷却。这个“花园穹顶”的日均温效仿了地中海气候——白天均温零上24摄氏度,晚上均温零上16摄氏度。与其相邻的“迷雾森林”里有来自亚马逊的各类植物,气温也在零上24摄氏度,但湿度非常高,35米的人工瀑布使这里微风阵阵。许多新加坡人来这里不仅为观赏当地稀有植物,还为了体验一下这种惬意的凉爽。
  旁边就是“超级树”——18棵由金属架构、高度从25米到50米不等的“参天大树”,它们外形酷似长有密集树冠的大棕榈树,“树干”外覆盖着热带攀缘植物、附生植物和蕨类植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垂直绿化。巨大的“树冠”在白天可以遮荫、收集雨水,其中一部分“树冠”与植物冷室系统相连,发挥着通风和水循环降温的功能。另一部分“树冠”上则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吸收太阳能,供夜间灯光照明。这棵超级树充分表现了城市对自然的向往,对当今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引领作用。
  这座占地101公顷的超级花园以10亿美元造价成为新加坡最新的地标建筑。你可以在花园中巨大的半球形温室里观赏到模拟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象和超过25万的奇花异草。一条飘逸曲折的人行桥凌空穿梭在这些“超级树”间,给人们全新的视野,让大家可以观赏到海湾全景。白天,这些结构带来荫凉,人们可以坐在“大树”下休憩纳凉。夜晚,这些“超级树”变为灯光和音乐的表演广场,散发光辉,倒影在海湾中如梦境变幻,犹如电影《阿凡达》中所描述的潘多拉星球,因此又被称为“阿凡达花园”。
  “人们对环境的期望一直在提升,”科威克说,“谁都没有耐心等花园成长起来。人们喜欢干净和便捷。控制自然,为什么不呢?这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
  10亿美元,为了漂亮花费的是不是太多了?种些粮食不是更好么?新加坡拥有可耕地面积600多公顷,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对于拥有500万人口、面积719平方公里的国家来说,成为农业国是不现实的,”科威克认为,“但我们可以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游客生活得更舒适。”在这方面,新加坡取得了成功。半个世纪前,没人能想到这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会有如此美好的未来。1965年,这个不列颠帝国的碎片从马来西亚独立,当时没有人觉得它有价值:没有淡水资源,也没有建筑用沙。岛上有包括中国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在内的大概200万居民,生活在农村的茅舍里,在院子里和泥为牛搭棚。新国家成立后他们努力抵触营私舞弊,避免生态灾难——河流污染和经常性的洪水泛滥。同时,加快工业化进程,这座岛屿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丛林。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与贪污受贿做斗争,改善教育体系和吸引外来资金,尽可能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很快,之前的农民住进了市政工程的高楼,河流被净化干净,种植牧场被开辟。“绿色”提高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战斗精神。政府首脑亲自决定种什么样的植物:为了使道路成荫,种植生长迅速的金合欢;为了美丽,种九重葛再适合不过。“李光耀总理曾亲自操持植树工作,他特地环城观察,看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树,就当场停下来仔细考究,然后打电话给公园委员会。”新加坡城市规划部长说道,57岁的他看上去很年轻,身着一件朴素的衬衫,戴一副细框眼睛,彬彬有礼,完全不像一位有架势的领导干部。很快,负责城市绿化的人员便知道该如何做了。城市规划局将土地合理分配,并对其使用情况实施监管,还对城市做出整体规划。
  “新加坡要成为一个最适宜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城市。”新加坡城市规划局长在发言中提到。新加坡政府在1971年制定的城市发展总计划中,明确强调了新加坡未来50年追求工业和生态发展的平衡的目标,尽管当时的新加坡还没有足够资金购买绿化设备,但绿化用地已经提前预留。现如今,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可以与丹麦和阿联酋并驾齐驱,已具有竞争实力,并成功获得了最好的国家项目,如由英国园林建筑公司Grant Associates 设计的“滨海湾花园”项目。
  超级组屋
  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扩充了130平方公里的冲击层,约为五分之一的领土面积。“事实上还能再填50平方公里,但不能这样做!否则我们将跨出海域界线。”局长说道。新加坡的农业会消失吗?局长坚定地摇摇头。新加坡的微芯片和药品生产不需要大面积的占地。“粮食供应依靠周边国家当然不好,但这就是现实,”他继续说道,“因为岛上人口不断增长,但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有40%的领土被绿色覆盖。”   他们认为要是土地不够用了,就将花园搬到屋顶上去。例如,在新加坡“达士岭”组屋(Pinnacle@Duxton)——新加坡最高的政府摩天组屋,共有7栋50层楼1848户,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两个“天空花园”,分别位于26层和50层。7年前第一批居民入住,虽然只有享受国家住房基本保障的家庭才能入住,但空中花园可以对所有人开放。
  超级组屋的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想要以最有效的空间构造,让“蜗居”在塔楼中的居民也可以逛花园,他们对新加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和住房状况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后,终于集众人之智提出了一个既可行又简约的设计方案——从空中获取“土地”,叠加新空间。新加坡组屋的建设突破了传统理念,新时代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只是有房住,他们还需要完善的公共设施和触手可及的绿色生态,而且对独特的设计和创新也有了要求。“达士岭”组屋将传统住宅、空中桥梁和社区花园完美融合,让人们终于可以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找到一个静谧的栖息地。
  绿化立体化
  在新加坡,绿化不仅出现在屋顶上,也出现在高层办公楼的墙壁上。“绿墙”,即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种绿色植物,造价大概在每平方米1000到1500新元之间。新加坡政府极力倡导运用垂直“绿墙”技术,鼓励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设置垂直“绿墙”或屋顶花园: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和国家公园局联合设置了“空中绿意”大奖,提高绿化设计创意奖的金额,以吸引更多优秀方案;政府的空中绿意津贴计划(Skyrise Greenery Incentive Scheme, SGIS)取代了之前的绿化屋顶津贴计划,不仅资助屋顶绿化项目,也为建筑外墙的绿化项目提供资助。
  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皮克林宾乐雅(Parkroyal on Pickering)”花园酒店以“花园”为理念,以倡导节能为特色。这座“花园酒店”拥有面积约1.5万平方米、楼高4层的繁茂园林、瀑布和花墙,是酒店总占地面积的两倍以上。除了各种姿态各异的植物群将酒店院落装点得格外美丽,皮克林宾乐雅作为新加坡首家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的零耗能酒店,还采用综合性节能节水措施,例如使用光线、雨水和动作感应器,以及集雨和循环系统再用水。不难发现,这里的设计装潢多以天然素材如黑木材、石砾、玻璃等配搭为设计概念,并用从外透射的日光营造大自然的和谐感。婀娜多姿的大规模天际花园,挂着热带植物,植有鸡蛋花树与棕榈树。这些花园每隔4层悬挑在客房体块之间。树木和花园似乎将酒店与临近的公园合并,成为了一块连续的城市公用场地。高大的棕榈树点缀在大量绿色植物中间,白色花蔓从16层垂下,看上去难道不像神话故事中的“空中花园”吗?
  在新加坡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s, Singapore; SOTA),一所普通的城市学校,在6层建筑的墙上,悬挂着的植物形成一大片完整的绿色地毯,内部由金属网和排雨水的管道支撑着,远处看上去,像是建筑上长满了青苔。屋顶上有400米的大型跑道,3米高的热带榕属植物和芳香的萱草属植物的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跑道两旁。“空中花园”和艺术学校都由WOHA建筑事务所的顶尖设计师亲自操刀。
  47岁的澳大利亚人理查德是WOHA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新加坡的未来将比过去更有趣,能够创建最理想的环境:“官员不怕进行试验,敢于冒险。”理查德灵动的双眸颇具魅力。“新加坡——未来的实验室,它已经遇到了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近二三十年的大问题:人口稠密、自然资源短缺、淡水资源匮乏——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为整个地球的未来铺设道路。”
  理查德也十分关心粮食问题。“我们已经在构思,要不要用番茄树代替棕榈树,”他笑着说,“为了实验,我们在我们建筑事务所的屋顶上开辟了菜园。”
  城市农业
  37岁的新加坡人斯迈尔塞特·罗伯特·皮尔里不仅为像滨海湾金沙酒店这样的五星级酒店在屋顶上建了“可食用的花园”,还将这些经验、技能分享。
  “我们都知道照顾植物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罗伯特像一个害羞的少女一边咯咯笑着一边说道,“它们是‘植物宝宝’!”身材魁梧的罗伯特正站在6层建筑的屋顶上的讲台前。这里一半是停车场,另一半则是罗伯特的小花园:各种各样的木桶、箱子和罐子里种满了莴苣和草。他的免费“大师班”的学员是40名只知道一些简单的植物嵌插方法的女性。
  “修剪、栽种、浇水!薄荷和罗勒可以直接在土壤里栽培,不宜浸水,那样会使根变得太弱……”罗伯特一边指导着手里拿着剪刀和浇水壶的姑娘们一边说道。他耐心地告诉她们各种植物所需的浇水量、什么时候给刚栽好的植物第一次浇水、哪些植物喜欢阳光等。这些蔬菜栽培的基本常识对大多数学员来说都是新知识。
  35岁的梅利莎是罗伯特的学员之一,她像大多数新加坡人一样,在狭小的格子间办公,她认为“滨海湾花园”项目简直就是“救星”:终于找到一个在下班后可以打开视野的地方了。像梅利莎这样只在商店见过莴苣和母鸡的城市居民,迫切想尝试亲自栽培食物,即便只能在阳台的瓦罐里。拜大师班所赐,梅利莎成功种出了菜心,现在她正打算尝试种植生菜和迷迭香。“迷迭香在这里很难生长,”罗伯特边摇头边说,“我们的气候不适宜。”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新加坡的农业不能自给自足。“新加坡人爱吃羊肉,但羊似乎也不喜欢待在热带,”罗伯特笑着说道,“这里也没有土地可供种植水稻。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缩短供应链。”在屋顶上种植莴苣,可以减少从荷兰来的进口量,至少可以保障居民个人对蔬菜的需求量。
  爱慧欣是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所有者,她认为:“栽培蔬菜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她成功将4公顷荒野开发成种植园,并成为全新加坡香蕉和木瓜的最大生产商。65岁的爱慧欣是国籍新加坡的中印混血,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果断。
  “水泥可不能吃,”爱慧欣炯炯有神地说道,“将土地工业化是我们有史以来犯的最大错误。粮食供应靠邻国听起来太奇怪了。”
  10年前,爱慧欣现在的这家公司种植面积过小,入不敷出,她收购了它,并决定发展城市“农家乐”项目。如今,从市中心到这里只需要半小时的车程,父母们带着孩子来只为亲眼见识一下香蕉和马铃薯是如何生长的。在种植面积占极小比例的新加坡,这样的游览参观的确十分受欢迎。
  吴哲义是爱慧欣的邻居,他正在用自己3公顷的土地对“A-Go-Gro垂直系统”进行试验。A-Go-Gro垂直系统高9米,采用专利低碳液压驱动技术来推动耕种塔的旋转,置于户外,能让热带多叶蔬菜全年生长,产量是传统耕种方法的5-10倍,更能确保蔬菜的安全。
  “每座城市都需要农业,否则不会完美。”爱慧欣说。提到“滨海湾花园”项目,她说这将会花费很大一笔资金,尽管最后的成果不能解决国内的粮食需求,但新加坡需要绿色!”
  [编译自俄罗斯《GEO》]
其他文献
为什么参加数学竞赛的男女选手比例如此悬殊?为了激发女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竞赛应该分男女吗?罗马尼亚的布什泰尼小镇以动人心弦的雪地风光闻名于世。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今年4月发生在小镇体育馆主馆的一幕更扣人心弦——147位少女在主馆做数学题。女生不是应该讨厌数学吗?或者至少应该像芭比娃娃那样,觉得数学很难?不仅仅是这147位女同学。来自39个国家的39个代表团参加了今年的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参
一天凌晨2点,住在安大略省纽马克市的詹妮弗,接到15岁女儿打回家的电话,当时,她的女儿正在一个聚会中纵情狂欢。电话中女儿口齿不清,语无伦次,她关切地问道:“你喝酒了吗?”女儿的回答很坦诚:“是的,妈妈,我喝了几杯。”接着她们又交谈了25分钟。第二天早上,回到家的女儿已全然忘了昨晚打电话的事,还昏昏沉沉地问詹妮弗:“妈妈,昨晚我打电话给你了吗?”詹妮弗对女儿说:“你喝得那样醉醺醺的,可一点都不酷。这
说起社交礼仪,哪些行为被视为无礼之举,哪些又是礼貌之举,随着社会的变迁,似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也相应改变着自己的看法和行为。事实上,许多过去被认为不礼貌的举动,如今已不再被认为是失礼之举,而其他一些行为刚刚登上了“失礼黑名单”。下面先来看看,哪些行为在过去被认为是失礼的。不致感谢信在过去,人们得到帮助后,需要书写一封正式的感谢信以表达谢意。现如今,对于用不到笔的一代人来说,一条诚挚的致谢短信或
现在,很多儿童和青少年都酷爱喝能量饮料,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些饮料有时会带来致命后果。虽然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德国政坛却在逃避禁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的话题。  2013年9月的一个星期五。乔纳斯快要困死了,不过他还是打了个哈欠,系紧了他的足球鞋鞋带。他是个年轻的版画家,自己独立经营。乔纳斯前一天晚上几乎没怎么睡觉,因为突然来了一个加急的任务,时间紧迫。不过,朋友们邀他这一天踢足球,他也不想放弃驰骋在
4月中旬的一天,塔吉克斯坦的哈特热巴依村正下着瓢泼大雨,一家名为“列尼娜”的老茶馆里却暖意融融,这多亏了赛达力和卡拉哈新煅烧的暖炉。这两个中年男子已经在这里“坚守”一周了,他们的任务是等待蚕卵“复生”。  桑蚕以卵繁殖。每年夏天距离杜尚别30公里的瓦赫达特市的蚕种场都要收集蚕卵,以备冷藏到下一季度使用。第二年春,在气温22度、湿度22%的条件下,蚕卵便可以“复生”。老茶馆里摆放着专门的架子,蚕卵安
目前,日本有6000万人患有食物过敏症,也就是说每两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对某些食品过敏,这已然成了日本的“国民病”。儿童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某些过度应对举措剥夺了孩子们享用美食的乐趣。  像动物园里的牢笼  在西日本的一所公立小学,一名一年级的男生孤单地坐在教室角落。入学以来,末排窗边的位置就是他的专属坐席,因为他患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症,只能吃鱼。在学校套餐不含鱼的日子,他就离开同学们聚集的餐桌
走近近藤麻理惠,这个女人以其对整理工作的倾心投入,激发了一种看似不太可能的全球性现象,也让她自己赚得钵满盆满。  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可能是继味噌汤之后日本最大宗的“输出品”了,如今她的名字“近藤”(Kondo)被当作动词来用,意为“整理”(to kondo)。她的书在2015年出人意料地大卖。但她时下在国际上受到的狂热追捧让人捉摸不透,没有人——甚至是这位家政女神本人,能够做出令
参演过8部好莱坞大片,千万富翁,世界最著名的面孔之一——但为何丹尼尔·拉德克利夫对自己如此苛求?他同《泰晤士报》记者贾尼丝·特纳谈起了年少成名的危险。  近日, YouTube上出现了丹尼尔·拉德克利夫面试《哈利·波特》的原始视频。“当时我的反应是,‘哦该死!’”他一脸苦相。很多演员都会回顾自己的表演,但丹尼尔讨厌这样,这是他年少时看了太多次样片造成的。“那是一个无论怎么看都会憎恨自己的脸的阶段。
很多人认为如果刚沏好的茶上面漂着一层浑浊的浮膜,一定是劣质茶,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是优质茶的典型特征。专业品茶师一天要品鉴上百种茶,通过极其细微的差别来判定优劣。约尔格·瑟库洛夫斯基于1959年出生在德国汉堡,在不莱梅读完了大学,主修国际贸易专业。自1985年起至1989年,在不莱梅W. B. Michaelsen产茶公司采购部工作。1989年成为了杜尔塞多夫的缇喀纳(Teekanne)工厂的品茶
没有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大概也无法理解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毕业生疯狂的庆祝活动、怪癖的纪念品和隆重的仪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毕业生是怎样纪念自己的青春的吧。“裸”奔在一些美国大学,毕业生会趁大学生节的机会欢庆毕业,“放纵”自己,尽情胡闹一次。在当地大学生节当晚,毕业生们只穿着靴子和少量内衣,涂着刮胡须膏,沿着大学城“裸”奔。平时当地大学生也喜欢以这种方式庆祝各种活动,但参与者为数不多,通常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