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乳腺炎临床用药的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idem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炎患者临床用药的效果,总结治疗乳腺炎最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法。方法:对近期医院46例乳腺炎患者患者进行分组,23例患者为实验组,23例患者为控制组,控制组患者只用按摩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除用常规按摩治疗方法外,还运用抗生素做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用统计方法做回归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23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见效较快,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控制组,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乳腺炎 按摩治疗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63-01
  引言:乳腺炎常见于产褥期,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往往会引起产后发热,轻者无法继续哺乳婴儿,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产妇会体验到痛苦,不利于产妇产后哺乳质量,给产妇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乳腺炎可以预防,如果预防不利,如果及时发现,也可减轻病症。按摩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是常用来治疗乳腺炎的方法,另外,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主治医师对要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患者病情不严重,不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46例乳腺炎患者中经产妇4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和初产妇年龄平均为28岁,符合乳腺炎症状且要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严重到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均有发热和乳房疼痛的感觉。将筛选出的46例乳腺炎患者进行分组,23例为实验组,另外23例为控制组,并且4例经产妇患者要平均分布于两组,要对病情严重情况给予分析,只有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方可参与实验,另外,为了提高实验效度和信度,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资料比较,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按摩治疗,包括时间的一致性和次数的一致性,(原则上,按摩治疗也属于保守治疗,在按摩治疗之前要让实验组和控制组患者使用提高乳房的胸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按摩治疗效果。另外,要让46例乳腺病患者的乳汁排空,这样也可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但是实验组在常规按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抗生素,一般为青霉素,进行注射治疗,根据乳腺炎患者的病情状况,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注射的方法,每天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注射药物治疗,直至患者痊愈。
  1.3观察指标:医生定期进行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数量变化,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另外,观察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否还会有乏力、发烧症状,乳房是否还有胀痛感。
  1.3.1实验组:在一周内注射抗生素,观察治疗效果,发现治疗见效较快,治疗效果很明显,复发率很低,乳腺炎患者已经没有胀痛和乏力的感觉,发热病症也已消失。化验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23例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数量也明显减少。患者已经基本痊愈。
  1.3.2对照组:控制组乳腺病患者只接受常规按摩治疗,没有抗生素作为药物治疗进行辅助。通过观察发现,控制组乳腺炎患者的治疗见效慢,平均10天才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观察记录,患者乏力和发热能得到基本控制。通过化验检查,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但是还未达到正常数量,患者还需要继续治疗,直至痊愈。
  1.4 观察指标 通过医生的询问和观察,可发现患者的发烧情况的变化。通过实验室化验检查的结果,可发现患者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大致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比较常用的spss17.0处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与标准差来表示所有计量数据,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检验,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采用的是0.05水平上的P值。
  2.结果
  根据对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数据,没有进行抗生素注射治疗的控制组患者的治疗速度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患者,本组46例乳腺炎患者中实验组的23例患者已经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痊愈时间6-7天,而23例控制组乳腺炎患者康复时间为11到13天。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而控制组患者的乳腺炎复发率高。
  2.1 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前,对实验组乳腺炎患者均进行过抗生素皮试,发现所有实验组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都可进行抗生素治疗。
  3.讨论
  乳腺炎多是初产妇发生的一种病症,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细菌的入侵和乳汁的堆积,详细点来说,细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大多依赖于乳汁的堆积,这是内部细菌生产繁殖的原因,而外部细菌的入侵主要是通过入侵淋巴管实现,所以乳腺炎的病症表现为患者发烧和乳房胀痛,而化验检查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这些细胞主要是为杀菌。经过一段时间,白细胞终会杀掉细菌,所以这是按摩治疗也能见效但是时间较长的原因;而抗生素可以较快的杀死细菌,见效快并且效果也好,复发率也明显较低。当然,除了上述保守治疗外,有效预防才是上策,例如,产妇哺乳期要做好乳房清洁工作,坚持每天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但是不可用酒精杀菌;另外,要形成哺乳的生物钟,每天定时哺乳,并且坚持让婴儿吸尽乳汁,可以适当使用吸奶器,不能让婴儿含着乳头睡着,当乳头破裂时暂停哺乳,形成良好的哺乳习惯,这样对产妇和婴儿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勋,黄海涛,刘宝翠.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238.
  [2] 罗丹.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J].健康必读,2012,1(6):405.
  [3] 张霄云,窦拉加.急性乳腺炎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00.
  [4] 马建瓴,王秦西,张桐,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159.
  [5] 许能,祝迎峰,徐晔,项逸伦.10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形态分析及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3(8),20-23.
  [6] 张万云,秦黎虹,吴以诚.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0(12),158.
  [7] 马培新,急性乳腺炎4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8),208.
  [8] 赵立娜,祝东升,钟鑫,李桃花,李巍,王志坚.自制红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窦道46例体会[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 查阅资料病结合临床实际分析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以及治疗药物。结论:偏头痛预防和治疗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应掌握个体化的原则。在药物预防偏头痛中,应选择在每月发作2~3次以上的患者中服用药物。每种药物应调整药量,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连续服用2个月左右。肯定无效者再换用另一种药物,有效药物可用药3~6个月。  关键词:偏头痛;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7.
期刊
摘要:目的:对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96例,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9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麝香保心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经过一阶段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动态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心点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每周心绞痛次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氟氯西林与热毒宁联合拉氧头孢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发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诊科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发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在使用热毒宁治疗基础上加用氟氯西林,观察组使用拉氧头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无效分别为116例、31例、3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肾炎伴急性肾衰通过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肾炎伴急性肾衰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治疗,而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相关指标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上的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长、尿蛋白消失速度、血尿素氮恢复速度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的药物使用。方法:对卡培他滨的药理和疗效进行分析。结论:卡培他滨是治疗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宫颈癌以及氟尿嘧啶耐药的肿瘤的良好药物。  关键字:西药;卡培他滨;使用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57-02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属胸苷酸合酶抑制药,是用化学方法将氟尿嘧啶做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前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生理盐水配伍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值、SBP值、HGB值以及HCT值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PDCA循环在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新生儿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后,所有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情都得到控制,同时杀菌灭藻效果和各种环境卫生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关键词:PDCA;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  【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否能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分为EN组22例和PN组16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APACHEII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伤三期患者,观察选择消瘀止痛散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骨伤三期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骨伤三期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75例):临床选择外敷扶他林软膏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75例):临床选择消瘀止痛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VAS评分以及肿胀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骨伤三期患者完成治疗后,在VAS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肺炎患者,选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完成辅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肺炎患儿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肺炎患儿分为A1组与A2组。A2组(对照组 53例):临床常规治疗;A1组(观察组 53例):常规治疗+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A1组肺炎患儿临床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