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2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其优点。

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因外伤(车祸、机器绞伤、热压伤等原因)致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12例患者,临床达到皮瓣修复指征,术前行供区及创面周围血管彩超明确血管走行后,择期行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0 cm × 6 cm,最小6 cm × 4 cm。皮瓣包括伴行的臂外侧皮神经,移至受区与感觉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供区全部一期皮内缝合。术后测试皮瓣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辨别觉。供区满意度随访标准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觉异常、周围关节的影响、以及患者主观意愿为评价标准。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随访24~41个月(平均35个月);皮瓣外观无臃肿及色素沉着,与手背侧皮肤颜色接近,质地良好;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 4例,S3 6例,S2 2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3%;供区留下线性瘢痕,对肘关节正常活动无影响,恢复满意。

结论

游离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伴行皮神经与受区吻合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外观上与手背皮肤颜色接近、质地好,是修复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修复跟踝小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2例跟踝部较小皮肤缺损创面,采用以小腿主干动脉穿支为蒂的顺行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大小为6.0 cm × 3.0 cm~18.0 cm × 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例病例皮瓣供区少许创面行游离皮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0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2例失
目的探讨脑干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临时阻断供血动脉技术辅助下的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脑干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56例患者中,46例行枕下后正中入路,10例行扩大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中均在脑干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下临时阻断可疑供血动脉辅助肿瘤切除。结果56例患者中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应用不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足跟部及外踝处、足外侧创面4例,足内侧及内踝创面5例,足背创面3例;创面大小为3.0 cm × 3.0 cm~8.0 cm × 10.0 cm;皮瓣分别选择为腓动脉后穿支皮瓣,腓动脉前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及胫前动脉前踝上穿支皮瓣,
目的探讨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金属异物存留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5月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收治的14例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金属异物存留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做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本组病例的术前异物定位检查、眼眶异物的摘除、眼球贯通出口的处理及玻璃体手术的时机等进行了探讨。结果14例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眶异物存留的病例,均急诊下行眼球贯通入口缝合,11例未断直肌下成功取出异物,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创面面积6 cm × 5 cm~14 cm × 7 cm,切取皮瓣面积7 cm × 6 cm~15 cm × 8 cm。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