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教材安排了许多实验,本文针对教师应该如何讲授实验内容的问题,以科学苏教版六(下)《拓展》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观点,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动手 动脑 实验 探究 思维训练
  
  在教学视导时,笔者听了一位教师讲授的六(下)《拓展》的一节课,这位教师竟然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需要2至3节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拓展》一课共安排了如下5个实验:
  1.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呢?
  2.报纸下面放一长尺,尺延伸出来,轻而慢向下压尺和重而快向下击打尺,报纸会怎么样?
  3.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一旦水冒气泡就停止,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
  4.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向纸杯用劲吹气)做一个“气垫汽车”。
  5.让瓶子吹泡泡(见教材)。
  除第一个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外,其余四个实验都可在课堂上进行。而这位老师除第2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做外,其余三个实验都是老师自己边讲边而完成的,课的开始还引用资料对“拓展”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教学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全部完成了,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
  科学探究是科学这一门课学习的中心环节。苏教版小学科学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和训练从三(上)到六(下)每册安排了一项,按照顺序分别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共八项。
  教师在讲授《拓展》时,要鼓励学生运用四年来学习科学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拓展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拓展的必要性和价值。教材集中安排了五个实验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实验,不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亲历探究、发现、交流、质疑的过程,那收获就一定很少了。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
  科学教材安排了许多需要动手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因为动手做,是个技能和方法问题,通过严格训练是较易完成的,而动脑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动脑即思考,学会思考往往比动手操作更难、更重要。科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关注四个核心要素,即科学兴趣激发,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概念构建,科学方法形成。这四个核心要素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否则就难于形成。科学课堂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结论的教学和实验结果的知晓上。
  动手之前先动脑,需要科学教师课堂上长期坚持并有效启发和引导。如实验操作之前组织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实验可分的步骤,如何控制变量,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猜想,解释说明等等,可以是个体思考,小组讨论,乃至集体争论等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积极探究。
  如实验2,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凭学生的直觉和经验,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会认为,报纸一定会慢慢上移。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将会怎样?是快速上移?不上移?报纸坏了?尺子折断了?不同猜测一定存在,这时要让学生静下来思考“你认为是这样的,理由是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而这位老师怕在这里耽误时间,省去了给学生猜测、思考的时间,其实这里恰恰是这节课最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应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3,小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有?无?不知道?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实验5,先让学生讨论浇热水、浇冷水会出现什么现象?怎么想的?老师还可设计一个会漏气的装置,有意让实验失败,引起学生思考,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动手之前先动脑,可让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发现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动手之后再动脑”
  动手之前先动脑,许多教师这样做了,可当实验结果一出来,一些老师和学生一位这样便大功告成了,课也该结束了,收拾整理实验材料准备下课。且慢,如果说动手之前先动脑,主要是引導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发展的话,那么动手之后再动脑,就是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进发,这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形成尤为重要,特别训练学生要注重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品质。这个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实验2的再思考就是启发学生用空气压差形成的瞬间强大阻力使报纸坏或尺子被折断。可能只有少数或个别学生想到了,甚至没有学生想到。这是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内容的拓展和运用。
  实验3的再思考:试管下部水中的小金鱼仍然活着,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水的传热特点和热在同一物体中的向上聚集去解释。这是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内容的拓展和运用。
  实验5的再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用因温度改变导致了气压差产生来解释。同样是过去所学内容的拓展和运用。
  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动手之后再动脑,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此时的老师不必担心学生会提出让老师不明白的或无法作答的问题,记住科学家也会有许多不懂的问题,何况我们的教师,若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科学课堂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了。让师生带着问题下课,正是我们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我们提倡科学课堂,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课 教学功能 教学原则    一、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功能探讨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
[摘要]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思维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学生个性畸形发展、创造能力不足。为此,应改善多媒体课堂教学情景,对问题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互相借鉴,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思维互动    一、课堂教学中思维互动的内涵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思维互动,是指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背景资料,通过设问,立足于“导”
[摘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农业类专业面窄,适应性弱和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农职业教育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拓展内涵建设,做到“项目课程模块化,模块课程课题化”,构建了“素质 能力”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的
【摘 要】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实践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改革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践教学    0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
【摘 要】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未知欲望,表现出一种对数学学习的特殊情感,学起来乐此不疲。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引发兴趣 培养兴趣 发展兴趣 提高兴趣 增添兴趣    笔者从教30年,主要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
《荷花淀》这篇小说,体现出孙犁先生敏锐而慈善的品格,畅酣而慎密的情思,深沉而清激的风格。《荷花淀》这篇小说所创造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独标一格的审美艺术。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卓越的丰姿,像一支境界超然的奇葩,富有诱人神往的艺术魅力。他在创作上注重主客观世界的相互“感应”,善于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来暗示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心灵世界的关注。  
【摘要】 数学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科,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要求下逐步凸显出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查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在小学基础上深化学生理解能力,为高中掌握灵活的解题思路打下基础。因此为培养初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摘要】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家校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家校双方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家校合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96-010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摘 要】在国内的高职院校里,英语课堂上的“互动”成为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热情,虽没有升学压力但也让英语教师油生挫败感。笔者借鉴英美国家课堂小组学习模式,稍做改动,使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效果良好,也较为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互动” 课堂模式 小组学习    在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缓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如
[摘要]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他批判旧教育总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提出“把孩子看作孩子”,认为儿童是有别于成人的独立的人,儿童期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在观念层面上真正发现了儿童,实现了儿童观的革命。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的,也是不可压制的,它构成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保护并发展儿童的天性,儿童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对年幼儿童应当实行消极教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