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化探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就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成果加以阐述,然后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
  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艰辛的实践,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经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迈进。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加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有着实质性意义,这也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成果经验分析
  (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首先就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阶段,这一阶段农村主要是实行的计划经济,并处在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改革方面就要从这里开始。当时政府对于农村的经济计划控制比较核心的就是对农村基本农产品商品量的供给,从具体的发展过程来看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发展的决定通过,将农村经济政策和农业政策作为主要的出发点。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就率先迈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通过采取包干到户的方式创造了农村改革的奇迹。在这一发展下就使得农村的经济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接着就是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维护农民的利益以及支持和保护农业,从具体的措施实施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对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农民的工作热情顿时高涨,但是还比较担心制度的稳定性。要想在这一方面得到稳定就要对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稳定,对此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得到了稳定,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等。然后是对农村的商品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逐渐形成了开放型的流通体制的雏形。
  再者就是农村市场的体制逐渐得到了建立,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取消了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的制度,允许以及鼓励大中城市建立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农产品产地建立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同时还打破了国企商业独家经营的格局等,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的体系框架也逐渐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发挥了比较基础性的作用,各类服务性的经济组织经营活动也起到了协调配合作用,政府在农业的保护以及支持体系层面也逐渐形成,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经验分析
  从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来看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发展,以及农产品的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在粮棉油等比较主要的农产品供给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增加,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管是食品消费还是家庭耐用消费品都在量上得到了迅速增长。还有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比较显著,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了吸收,对农业劳动力过度剩余的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已经全面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实际增长7.0%,和GDP增速持平。
  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监理调整社会主义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还有是坚持不懈将农业基本加速奈何以及区域开发的工作做好,能有效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技术的推广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另外就是对农民的负担减轻以及和农民的关系得到有效处理。例如,2000~2003年,由于农民税费负担过重,生产成本过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跌到4.306亿吨。2004年和2005年实行的“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直接的好处,两年间粮食就增产5000万吨。这也是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并要能够坚持市场为导向,这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分析
  加强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其必然性,首先是落后的农村生产力使然,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及生产力也有了提升,但是在农村的生产力方面还相对比较落后。在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农民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整体上的素质还相对较低,并且在机械化的程度上也不高,配套农机具的发展得不到平衡的体现,过剩的劳动力滞留农村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生产潜能上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另外,由于受到传统农业经济体制的弊端,管理上的高度集中农民缺少自主权,高度集中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特征相违背,经济体制比较缺乏灵活性以及活力等,所以这就使得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有着其迫切性。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其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速度愈来愈低,一些大宗农产品处在徘徊以及低水平的增长状态,在主要的农产品供求矛盾方面比较突出。再者是城乡间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着进一步的加大,农民的收入增长处在停滞以及徘徊的发展状态,农民的负担无形之中得到了加重。我国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我国的农业也有着一定负面的影响,以种植业为生计的比较贫困的农民就会成为自由化中的主要受害者。
  三、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策略探究
  第一,对于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要从多个层面得到加强,首先要能够对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不动摇,农业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的产业。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有限资源及较低农产品供给水平始终存在着矛盾,所以要能将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再者是要坚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动摇,将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得到完善及稳定的发展,对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强化,将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有效壮大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不仅如此,也要能够将股份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速率,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
  第二,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要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改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并以农户承包经营作为基础的,国家要能够逐步的开放农产品市场环境农业的调整,并选择试销对路的优质产品,这样就能够使得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应变能力得到加强。再者要能对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改革。要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得到长期的稳定,农业以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基础是有着其必然性的,所以需要对土地承包关系得到长期的稳定,然后是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发展。
  第三,对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还要对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具体来讲要能对农业系统的内部改革进行加强,并要在服务功能层面得到强化,农业部门是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的主力军,故此在定位上能准确的体现,在行政职能方面要能得到有效转变,农业科研以及技术推广部门的服务指南要进行强化,对于其他的农业企业以及服务实体实施企业化的管理。还有是要能将外部的环境努力营造好,对其服务效能进行提升,以及强化服务组织自身的建设,将服务潜能进行挖掘,最后就需要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性进行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只有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能得以稳定的保持,才能够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所以改革要科学的规划和落实。此次对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从改革的历史角度进行着手,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元建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浅论[J].科技经济市场,2015(02).
  [2]吐尔逊·卡依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3]梁艳菊.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合作经济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3(08).
  (作者单位:美国波士顿大学)
其他文献
娄底市是典型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娄底市的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中的电子商务是娄底市实现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及新经济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基于经济发展形式和趋势,于2012年开始“营改增”的试点工作,伴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
英语中有关动物的习语还真不少,下面简单列举几个。你还知道哪些相关习语呢?不妨与同学来个比赛,看谁知道的更多。
以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baeri♂)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 (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Languag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being.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need be familiar with two spo 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as well as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辅助供电装置又叫辅助逆变器,承担自身所在供电单元负载的电源提供和能量分配,是列车辅助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