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的本源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guiyea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做工精致,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在闲暇之余,使用一款心爱的紫砂壶泡一壶好茶,感受紫砂壶泡茶的独特感,学习茶道的知识,体悟生活、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且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是一种极大的放松与享受。
  关键词 紫砂;孕育壶;生命
  亲近紫砂壶的方法,最好是用它来泡茶,紫砂壶的透气性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利用闲暇的时光,使用一把心仪的紫砂壶慢慢泡茶、喝茶。欣赏壶器精细的制作工艺,感受它“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的内在品性,刹那间好像是遇到了知己,有一种人壶相亲的感觉。同时,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由于抚摸壶身,壶身色泽越发光润、雅致,有了生命的感觉。现以紫砂“孕育壶”(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的造型及其回归生命本源的寓意。
  1 紫砂“孕育壶”的造型
  紫砂“孕育壶”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此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截盖设计,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更显示出壶身的圆润;一粒硕大的壶钮与壶身相映成趣;三弯流婉轉胥出,浑厚饱满,嘴头明显收缩,形成娇憨可爱的气韵;壶把与壶嘴相对应,壶把憨厚莹润,中间浑圆粗壮,不仅比例均衡,而且拿捏有力。整个壶身圆润至极,一捺底稳稳挺立,平添几分稳重端庄的气质,晶润温婉,观之可亲。品茗紫砂“孕育壶”需要静心、静气,这样才能感受生命最初的宁静。
  2 紫砂“孕育壶”的创作思想
  紫砂“孕育壶”壶腹雕刻一幅母体中的婴儿图画,这种装饰令人意想不到,十分精工细致。每个人来到世界以前,就像这个腹中婴儿一样安静地孕育在妈妈的怀里。直到有一天,来到外面的世界,露出探索世界的小眼睛,一天天地成长起来。生活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跌倒,正是因为我们摔倒了,才有机会去触及万物的根本。摔痛会让我们惧怕,我们也会马上爬起来。但是不管我们在哪里跌倒,我们其实是不断地在接近生命的终点。我们有机会去感知自己脚下的大地。当我们站稳脚根,就会感受到身体中那股生命的脉动,这个时刻我们就开始感知到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我们坚强过也软弱过,但是身体中那股对生命最初本源的渴望一直在悸动,这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向往。所以,很多人都会怀旧,甚至怀念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的那种幸福感。
  紫砂“孕育壶”就像一个导火索,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眷恋,对生命最初形态的回味。当我们雄心勃勃、激情勃发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回归生命的本源;当我们看尽世间百态、人生陷于筋疲力尽、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许才会愿意停下来,而这时,一种回归生命本源的愿望,仿佛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3 结 语
  喝茶是一种心境,用紫砂“孕育壶”泡茶喝茶,更显出生活的一份淡泊和宁静。与紫砂“孕育壶”相伴,亲近此壶,过一种质朴的生活,在这行色匆匆的社会状态下也应该是一种享福。当时我无处可逃,只能退到当下里,当下不管多么令人痛苦,由于其确定性反而让人无比平静。没有人能够戳破它或将其拿走。当下就那样简简单单地存在于此,并开始变得心平气和。每一刻的宁静都蕴藏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一旦我们不去拒抗当下的体验,不去抗争,生命之河的闸门就会缓缓开启,我们就可以投身于一直准备好将我们托起的生命之河之中。
  参 考 文 献
  [1]王鏖.浅谈“一粒珠”的艺术性语言[J].佛山陶瓷.2013(09):62
  [2]徐云.紫砂“猛虎壶”折射一往无前的人生气势[J].江苏陶瓷.2014(05):51
其他文献
2018年2月1日下午,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之“怡墨研砂——吴鸣艺术展”开幕式及研讨会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顺利举行。此次展览持续至2月26日,给广大观众、陶艺爱好者、收藏者带来一场精彩的紫砂陶瓷艺术盛筵。  展览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学术支持,中国紫砂研究中心、宜兴紫泥公社协办。展出了当代著名紫砂陶艺家吴鸣先生及其学生的78件陶艺
期刊
曲折流淌了数千年的蠡河,浸润了历史的斑驳和岁月的沧桑,也滋养着古老的宜兴窑场,萦绕着秀美的蜀山。古南街犹如一棵根植在五色土里枝繁叶茂、饱经风霜的参天大树,竖立在每一个制陶者爱壶人的心中。其文化积淀深厚,紫砂陶艺界众多泰斗级人物都曾出生或宅居于此。一些往昔,总会尘埃落定,扣人心弦,一些感动,总令茗香拂袖,盈满心房。东坡买田的温润泥土,散发出紫砂的馨香。从此给人们留下熟悉而深爱的气息,演绎老街独有的生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紫砂壶作为一种饮茶器皿从明代以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紫砂之美最重要的在于其气韵、意境之美。只有把握了一件紫砂艺术品的气韵,才能真正地体会其中的审美享受。本文从紫砂壶的气韵之美出发,讨论紫砂壶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天地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 紫砂壶;气韵;审美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陆羽的《茶经》中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虽然这种说法只是传说,无法得到现有的
期刊
摘 要 毛国强作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在紫砂陶刻艺术方面造诣颇高。他具有精湛的技艺以及传道授业的责任心,致力于传播紫砂文化。近十年中,其艺术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紫砂壶虽然发展起伏不定,但是近几年逐渐稳定,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其艺术作品市场态势较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毛国强;陶刻;发展现状;市场评估  中华茶文化历史久远,紫砂艺术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在民间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其造型愈来愈富有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文化,更使紫砂壶有了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民间文化表现在紫砂壶的造型上,既可以是对自然景物的提炼,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也可以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形态,衍生出一种更为广阔的新境界。  关键词 元夜赏灯壶;创作理念;民间文化  紫砂壶的创作意义体现在了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价值上,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还直接折射
期刊
摘 要 紫砂茶器自明代诞生以来,就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造型和返璞归真的质感深得人们的喜爱。紫砂“守拙壶”更是以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以复归原始混沌、淳厚、朴实的自然状态之理念,继承了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主张的返朴归真的思想。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守拙壶;紫砂;庄子  尽管紫砂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甚至更早。但是紫砂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历代的紫砂名家辈出,由于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得小小的紫砂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品位,从而将紫砂壶由实用器上升到艺术品和吉祥物的高度。  关键词 紫砂;天地方圆壶;寓意  明代以前,茶盏和茶碗等器皿都是茶具的主角,而茶壶只是配角,并不十分常见。到了唐、宋时期,唐人和宋人比前人更加讲究泡茶的器具,于是选用了可将茶色显现出来的茶具,
期刊
紫砂壶艺是一门全手工创作的艺术,是通过艺人的双手凭空塑造的一门技艺。它承载了深沉的历史和文化,表露出每一个参与制作艺人的文化素养,它是一种心灵之间彼此交流的艺术表现形式。紫砂壶的造型,尤其是紫砂花货的造型,更加趋于随心随性,不受约束的自然塑造,需要创作者极尽巧思,将抽象或是具象的美感包容在一件小小的紫砂壶之中。  有人说,紫砂光货是传统壶艺的一面旗帜,而花货则因为通常表现出趣味性而是对当下的一种反
期刊
中国人将茶视为“国饮”,而饮茶早已成为一种习俗。品茶鉴水,活火新泉,好茶还需美器相配。在众多的茶器中,紫砂壶在茶具中自成一派。其独特性表现在,其一,因紫砂泥材质具有特有的透气功能,使之泡茶极易吸收和发散茶香,盛茶水不易变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二,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历代紫砂壶的设计也展现了紫砂艺人勇于求变的设计思想。色泽淳朴古雅、形式独具匠心、工藝精美绝伦,不管是素面素心,还是古典雅致、繁复华丽
期刊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崇尚茶道,茶作为国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直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饮茶依然是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茶器的研究与创新从未间断过,宜兴紫砂壶便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紫砂壶已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高雅手工艺品,是当之无愧的茶器首选。  紫砂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追求人与壶的共鸣,作为品茗之器具,紫砂壶具有得天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