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毕业纪念册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价值,但在校的师生对其价值缺少正确的认识,在毕业时编写的纪念册常存在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本文针对纪念册的价值和实际应用严重不对称现象尝试探究其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毕业纪念册;价值;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毕业,不仅意味着别离,还意味着更好地前行。无论是遥远的青春还是无处安放的青春,青涩又烂漫的高中时光总是让人无限感慨。高三毕业纪念册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以离校为界限的未来时间,还存在于在高中学习期间的现时时间,教师要深入认识和挖掘高三毕业纪念册的教育价值,发挥师生及家校合力,将之打造成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载体。
一、现实遭遇: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高三毕业纪念册,对于离校十年、二十年后的校友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被视为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宝贵资料予以珍藏。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常有这样的审美体验:闲时常会翻看高三毕业纪念册,每次看的时候,不由回想在校园里青春时光的点点滴滴,回忆曾经的笑和泪, 往往心旷神怡,现实的压力和紧张立即得到舒解。
然而,想要安放美好的青春时光却很难。在校的师生对于毕业纪念册价值和意义还缺乏认识,应届毕业时编写的纪念册只是被动赶时髦,甚至竞相攀比制作,不少纪念册在编写中出现了体例模式化、内容苍白单薄、缺少个性特点、浮夸成风等较普遍的问题,造成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这显然不是一种对宝贵的青春及美好体验负责的态度。纪念册的本身的价值和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现象。
二、成因分析:剪不断,理还乱
笔者认为,造成未能认真编写纪念册,以致出现许多弊端的主要原因有: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由于对毕业纪念册的主要价值认识不清,学校、老师和家长不会主动给予学生们在此方面的支持,甚至会认为在高三组织编写毕业纪念册耗时费力,影响孩子的在校学习,予以批评,使得编写工作被迫转入“地下”,给了学生很大的壓力。
(二)缺乏资料整理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过多依赖家长和老师,没有养成主动、及时、有效整理资料的习惯,也缺乏日常的记录,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出来的纪念册自然挂一漏万,遗漏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事件。
(三)缺少周密计划
很多班级的学生是在高三临近高考时看到邻班在制作纪念册,为赶时髦,才临时起意制作。由于缺少前期的较周密的计划和针对性的准备,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短时间仓促编写的毕业纪念册,不仅不能充分展现同学的真实个性和情感,还有可能人为地造成师生及家长的意见产生分歧,影响了班级和谐,弱化了班级凝聚力,难免粗制滥造,适得其反。
(四)制作经验水平不足
学生缺乏实际的图文编辑整理的经验,也难以在学校获得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于是在制作上往往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而公司一般追求商业利润,并不注重毕业纪念册本身的价值,于是造价步步推高,动辄上百元一本,不仅削弱了纪念册主要的意义,还使其成了学生的一个经济负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办法策略:突出四个价值,德育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李镇西也认为“把德育看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让师生都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道德意义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德育重在生活化,高三毕业纪念册就是基于生活开展德育的极佳载体,能在非仪式化的情境下,共同参与,自然而然引领全体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雅志趣、明事理、学做人。
(一)突出纪念价值
这是纪念册最直接的价值。我们每天都要遇见很多人,也要遗忘很多人,能在我们心中留下较深印象的人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人们往往用纪念册来记录这些人或事,记录求学的点滴生活,希望时光、记忆因此停留,彼此的印象得以加深,情感得以增强,这样纪念册便具有了历史的意义。一张毕业照片,一本写满毕业感言赠言和留言的班级毕业纪念册,都是需要珍藏纪念和分享的精品。此外,班级的毕业纪念册也从某些角度记录了学校当时的一些活动和变迁等,极大丰富了校史的内容。策略参考:编写班级大事记;编写班级荣誉册;汇编班级活动剪影;汇编同学最得意的一个作品;汇编个人成长经历等。
(二)突出情感价值
这是纪念册的德育价值的主要着力点。情感价值主要体现为:其一,纪念册的图文往往经过了亲历者和编辑人员精心的选择,经过了认识、情感和时间的过滤,情感具有真挚、鲜活、易共鸣的特点。其二,能真实体现学生的志趣,展现学生个人的风采,还能集中体现班级的文化。其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组织活动中促进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加强集体凝聚力,升华友谊,舒缓高三的焦虑和压力。其四,有效激发正能量,纪念册中所记录的人和事,更容易促使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同学间的标杆和榜样,从而激发持续的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一本满意的纪念册,还能被普遍参与过的学生视为自己的作品,从而产生成就感。
策略参考:要求同学列出信奉的人生格言,汇编同学所写班级感人故事;评选如各类特长班级之星;汇编同学个人小传;要求学生为老师写小传;以“十年后我将成为这样的人”为命题开展微写作并汇编等。
(三)突出行为价值
纪念册从筹备到编写到制作到成品发放的各环节,往往都是由班集体学生分工协作完成的,在不断实践中学习、改进并不断完善。毕业纪念册同时涉及了组织策划、摄影、编写体例、议价交易等多种传统课堂很少涉及的内容,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有益的拓展,学校应该鼓励并予以正确的指导。
策略参考:及早制定计划,让学生明确要求和任务;班主任注意组织将班级所开展的活动资料收集起来,将毕业纪念册作为班级活动成果予以呈现;列入非毕业年级的校本课程;作为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突出个性价值
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同学的每句留言、每张照片也无不带上了个性的特点,展现了才情和个性风采。纪念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体验学习的成功,懂得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独立的人格,勇于发掘自己的潜能及潜在价值,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策略参考: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分组合作完成编写;鼓励别具匠心的设计制作,允许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根据自己班级的要求和特色来制作或定制纪
念册。
四、结语
高中时代,恰同学少年,是汲取知识,完善人格最关键的阶段,是青年学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高中毕业纪念册应当真实鲜活地记录高中三年学生的成长心迹以及未来探寻答案的知行与怀想。一本好的高三毕业纪念册的意义,纪念的不仅仅只是分别,拥有的应该还有美好的回忆、前行的方向以及进取的力量。如此,美好的青春便可安放,更值涵泳。
参考文献
[1]冯文全.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2]刘华利,等.基于“三化”模式的德育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
[3]宋仕军.建构“三化”德育形态[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3).
[4]刘新春.恰同学少年[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毕业纪念册;价值;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毕业,不仅意味着别离,还意味着更好地前行。无论是遥远的青春还是无处安放的青春,青涩又烂漫的高中时光总是让人无限感慨。高三毕业纪念册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以离校为界限的未来时间,还存在于在高中学习期间的现时时间,教师要深入认识和挖掘高三毕业纪念册的教育价值,发挥师生及家校合力,将之打造成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载体。
一、现实遭遇: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高三毕业纪念册,对于离校十年、二十年后的校友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被视为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宝贵资料予以珍藏。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常有这样的审美体验:闲时常会翻看高三毕业纪念册,每次看的时候,不由回想在校园里青春时光的点点滴滴,回忆曾经的笑和泪, 往往心旷神怡,现实的压力和紧张立即得到舒解。
然而,想要安放美好的青春时光却很难。在校的师生对于毕业纪念册价值和意义还缺乏认识,应届毕业时编写的纪念册只是被动赶时髦,甚至竞相攀比制作,不少纪念册在编写中出现了体例模式化、内容苍白单薄、缺少个性特点、浮夸成风等较普遍的问题,造成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这显然不是一种对宝贵的青春及美好体验负责的态度。纪念册的本身的价值和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现象。
二、成因分析:剪不断,理还乱
笔者认为,造成未能认真编写纪念册,以致出现许多弊端的主要原因有: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由于对毕业纪念册的主要价值认识不清,学校、老师和家长不会主动给予学生们在此方面的支持,甚至会认为在高三组织编写毕业纪念册耗时费力,影响孩子的在校学习,予以批评,使得编写工作被迫转入“地下”,给了学生很大的壓力。
(二)缺乏资料整理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过多依赖家长和老师,没有养成主动、及时、有效整理资料的习惯,也缺乏日常的记录,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出来的纪念册自然挂一漏万,遗漏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事件。
(三)缺少周密计划
很多班级的学生是在高三临近高考时看到邻班在制作纪念册,为赶时髦,才临时起意制作。由于缺少前期的较周密的计划和针对性的准备,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短时间仓促编写的毕业纪念册,不仅不能充分展现同学的真实个性和情感,还有可能人为地造成师生及家长的意见产生分歧,影响了班级和谐,弱化了班级凝聚力,难免粗制滥造,适得其反。
(四)制作经验水平不足
学生缺乏实际的图文编辑整理的经验,也难以在学校获得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于是在制作上往往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而公司一般追求商业利润,并不注重毕业纪念册本身的价值,于是造价步步推高,动辄上百元一本,不仅削弱了纪念册主要的意义,还使其成了学生的一个经济负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办法策略:突出四个价值,德育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李镇西也认为“把德育看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让师生都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道德意义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德育重在生活化,高三毕业纪念册就是基于生活开展德育的极佳载体,能在非仪式化的情境下,共同参与,自然而然引领全体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雅志趣、明事理、学做人。
(一)突出纪念价值
这是纪念册最直接的价值。我们每天都要遇见很多人,也要遗忘很多人,能在我们心中留下较深印象的人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人们往往用纪念册来记录这些人或事,记录求学的点滴生活,希望时光、记忆因此停留,彼此的印象得以加深,情感得以增强,这样纪念册便具有了历史的意义。一张毕业照片,一本写满毕业感言赠言和留言的班级毕业纪念册,都是需要珍藏纪念和分享的精品。此外,班级的毕业纪念册也从某些角度记录了学校当时的一些活动和变迁等,极大丰富了校史的内容。策略参考:编写班级大事记;编写班级荣誉册;汇编班级活动剪影;汇编同学最得意的一个作品;汇编个人成长经历等。
(二)突出情感价值
这是纪念册的德育价值的主要着力点。情感价值主要体现为:其一,纪念册的图文往往经过了亲历者和编辑人员精心的选择,经过了认识、情感和时间的过滤,情感具有真挚、鲜活、易共鸣的特点。其二,能真实体现学生的志趣,展现学生个人的风采,还能集中体现班级的文化。其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组织活动中促进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加强集体凝聚力,升华友谊,舒缓高三的焦虑和压力。其四,有效激发正能量,纪念册中所记录的人和事,更容易促使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同学间的标杆和榜样,从而激发持续的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一本满意的纪念册,还能被普遍参与过的学生视为自己的作品,从而产生成就感。
策略参考:要求同学列出信奉的人生格言,汇编同学所写班级感人故事;评选如各类特长班级之星;汇编同学个人小传;要求学生为老师写小传;以“十年后我将成为这样的人”为命题开展微写作并汇编等。
(三)突出行为价值
纪念册从筹备到编写到制作到成品发放的各环节,往往都是由班集体学生分工协作完成的,在不断实践中学习、改进并不断完善。毕业纪念册同时涉及了组织策划、摄影、编写体例、议价交易等多种传统课堂很少涉及的内容,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有益的拓展,学校应该鼓励并予以正确的指导。
策略参考:及早制定计划,让学生明确要求和任务;班主任注意组织将班级所开展的活动资料收集起来,将毕业纪念册作为班级活动成果予以呈现;列入非毕业年级的校本课程;作为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突出个性价值
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同学的每句留言、每张照片也无不带上了个性的特点,展现了才情和个性风采。纪念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体验学习的成功,懂得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独立的人格,勇于发掘自己的潜能及潜在价值,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策略参考: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分组合作完成编写;鼓励别具匠心的设计制作,允许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根据自己班级的要求和特色来制作或定制纪
念册。
四、结语
高中时代,恰同学少年,是汲取知识,完善人格最关键的阶段,是青年学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高中毕业纪念册应当真实鲜活地记录高中三年学生的成长心迹以及未来探寻答案的知行与怀想。一本好的高三毕业纪念册的意义,纪念的不仅仅只是分别,拥有的应该还有美好的回忆、前行的方向以及进取的力量。如此,美好的青春便可安放,更值涵泳。
参考文献
[1]冯文全.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2]刘华利,等.基于“三化”模式的德育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
[3]宋仕军.建构“三化”德育形态[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3).
[4]刘新春.恰同学少年[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