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存在问题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残疾人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或者是社区工作的特殊领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残疾人事业社区化已经成为未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残疾人事业进社区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非常需要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残疾人工作 社区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05-01
  
   一、前言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一部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剥离并转交给社区,我国公民逐步从自然人、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残疾人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或者是社区工作的特殊领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 2008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与社区的关系。至此,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等人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
   本文中所指的我国国内的“社区”,主要是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解释,特指经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三、当前社区残疾人工作中的问题
   本文中所指的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指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它包括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许多具体的内容。
   1、对残疾人群体的排斥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残疾人事业进社区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理解和非议,这主要表现在:有的社区在开展残疾人工作时积极性不高,相关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繁重的社区日常事务中,对残疾人工作不重视、不支持部分社区居民助残意识淡薄,不能平等对待残疾人,歧视残疾人,认为他们对社会贡献少,需要的帮助却很多,不能体现社会公平少数居民还存在与残疾人攀比的心理,看到政府为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就很不满意少数居民还出于固有的迷信思想,视残疾人为前生有罪孽的人,残疾人所遭受的苦难在他们看来是属于因果报应,因而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冷言冷语,讥笑讽刺,使残疾人处于非常痛苦的社会隔离之中等等。
   2、社区康复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现有的医疗资源条件差别较大,除少部分驻社区医疗机构多的社区以外,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向居民提供普通常见病的治疗、社区卫生防疫为主,对残疾人康复的特殊性不了解,也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只能舍近求远,去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寻求康复,而由于身体的障碍和资金的匾乏,往往难以实现。尤其是我市一些刚刚从农村乡镇改制形成的社区,基础医疗设施非常缺乏甚至没有,社区康复工作根本无从谈起。
   3、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为部分残疾人初步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来说,社区所能提供的合适的岗位和工作的机会还是太少,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社区保洁、售报、家政服务等,而社区对这类服务的需求是有限的,并且这些岗位往往收入水平不高,工资收入仅能免费维持基本生活,大部分贫困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子女上学及医疗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
   在就业问题上,残疾人的身体状况限制了他们对某些职业和岗位的选择。譬如说,语言听力残疾不能进行正常听力语言交往,难以从事教师等工作;智力残疾人言语表达能力差、情绪情感不稳定、智力低下、意志缺乏独立性,无法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肢体残疾人由于四肢残缺或躯干麻痹、畸形,导致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基本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等等。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事业向社区化方向发展,是将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我国广大的残疾人弱势群体平等,便利地享受到及时、有效的社区服务,在社区实现身体的康复,在社区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在社区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就业,使残疾人做到自食其力,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同时,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自身价值。
   在残疾人事业向社区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方面己有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今后,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建立健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另一方面为残疾人事业征集所需资金,另外,要抓紧培养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模.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
  [3]蔡元庭主编《残疾人保障与社区建设》[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龚晓洁,李宗华:庆余里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2年版
  [6]周林刚: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陈阳,女,1978年生,江苏高邮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残疾人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学生作文训练方面的材料,总给人一种不太好操作的感觉,而且附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有一种附属感,显得不够重视。相关的知识短文,面孔太陈旧,缺少新鲜感,实用价值不高。语文教师偷懒时就用一把,有主见有思想的教师多数弃之不用或有选择地用,实用价值可以想见。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改革了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并用具体做法来体现自己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