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难公开:有些部委心虚?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两家,三家……谁家的太笼统、谁家的很详尽、其他家为什么不及时公布……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部门在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公众便以极大的兴趣和挑剔的目光关注此事。
  “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7月8日,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2010年支出和2011年预算情况。除了财政部公布的汇总“三公”数据,截至7月13日,已经包括审计署、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科技部以及中国工程院等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预算相关数据。但是大部分中央部门未能及时公布,背后的原因引发各方猜测。
  
  “三公”难公开是心虚所致?
  
  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决算支出94.7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
  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9亿元,公务接待费15.19亿元。
  
  与2010年决算数相比,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42亿元,压缩0.5%左右。
  虽然压缩幅度较小,但是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已属不易。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中央级‘三公’经费管得比较死,在若干年前强调压缩之后,今年做了压缩。在整体经费上升的情况下,‘三公’经费做到了压缩。这是很不容易的。”
  截至7月12日,多数部门并未公开“三公”经费。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表示,“主要是有些部门比较心虚,对自己的‘三公’经费公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没有把握,这进一步证明了‘三公’经费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合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同时,至少应该同步公布所有部委的‘三公’经费预算数字。”
  
  政府收支分类中无“三公”经费科目
  
  在部门财政预算中,最难公开的当属“三公”经费。这种难度还体现在专业层面。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公”经费难公开,主要是我国现有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中,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计中并没有专门的“三公”经费科目,需要做一些调整。
  我国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一般由粗到细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按照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目前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状况为部分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项”,其余非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类”。对是否公开细化到“目”,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李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目前实行的政府支出分类科目设计看,主要分为两层,一是按照支出功能划分,按细化程度分为类、款、项三级,主要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如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二是按照经济分类划分,分类、款两级,反映花钱的具体用途,如人员工资、商品购买、基本建设等。而经济分类还没有全面实行。“三公”经费反映花钱的具体用途,应主要通过经济分类的科目反映出来,但是在部门预算相关表格的内容设计上并不是与科目设计一一对应,“如目前的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公务接待这个科目,因此只能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中整理得出。在做一些调整后才能拿出数据。这也说明一些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
  调整的背后还有对“三公”数字公布后的担忧。“因为要把这些数字抠出来,抠得准不准、对不对,可能会有一些顾虑,现在有些部门觉得这个事情能拖就拖。”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公布形式并不统一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公布的上述中央部门2011年预算中,每个部门公布的详细程度也有差别。
  科技部是中央部门中率先公开“三公”支出预算的单位。4月14日,科技部公开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只是公布了总额,并没有列出详细的分类。
  一个月后,环保部也在官方网站公布了“三公”经费,成为第二家公开的中央部门。环保部2011年部门预算中,本级“招待费”34.98万元、“出国(境)费”545万元;环保部下属的17家事业单位,今年新购置42辆车,共计1239.58万元。环保部公布的“三公”经费虽然内容更加细致,却没有公布总额。
  而最受舆论赞扬的是审计署。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简明的三行表格和千字左右的说明,让人很容易就算出以下数据:去年一年,审计署因公出国(境)花费617万元,平均每人次近1.68万元;车辆运行费1114.65万元,平均每辆车5.41万元……
  这也是迄今7个已经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中,内容最详细易懂的。
  尽管上述7家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在公布形式上并未统一,尽管人们脸上依然存在着之前98个中央部门公开的财政预算时“想知道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明白”的茫然,但是,对这些提前公布“三公”经费的做法,舆论给予更多的是褒扬。毕竟,公开总比遮掩要好。
  
  只知道“花了多少钱”远远不够
  
  尽管舆论对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的质疑声不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开“三公”经费让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并非无法可依。2008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公开预算信息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法定义务之列。之后几年,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化取得了巨大进展。
  2008年,财政部首度开始向全社会公布月度财政收支情况。
  2009年,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等4张中央财政预算表格首次向社会公开。
  在此基础上,2010年公开的中央财政预算表格进一步增加到12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基本上细化到“款”级科目。同年,75个中央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
  2011年,财政部明确表示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尤其是今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将公开到“项”级科目。
  上述进步无疑跟中央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密切相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成绩值得肯定,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5月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了当前财政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有业内人士评价现在的财政预算公开水平时认为:“现在的财政预算公开只停留在让人民知道部分政府单位‘花了多少钱”的水平,离‘办了什么事’的公众期望,还有较远的差距。”
其他文献
65年后,我们再次透过历史的硝烟,回望那段抗战救亡的岁月。  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在西安事变前夜、在抗战正面战场、在抗日根据地,张学良、张治中、左权、李济深、蒋光鼐……一寸江山一寸血,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  如今,民族甫兴,国力重振,为缅怀父辈伟绩,再现中华民族的那段苦难史和英雄史,本刊继去年《新中国60年家国志》之后,特别推出家国志第二季——《抗战家国志》,以飨读者。本系列报
11月16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回复至2008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最高点17.5%。  央行此举无疑指向流动性过剩,其政策意图按央行行长周小川新近的表述就是,短期投机资本如果流入,可以将其引入一个“池子”,待其需要撤退时,可以再从“池子”里放出去。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随即对 “池子”概念作出解释,“池子”指的是政策组合,其中包括上
近年来,由征地拆迁、劳资关系等引发的纠纷和社会矛盾逐渐增多,公安部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力部门,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误解、隔膜等使传统的警民“鱼水情”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的治安不稳定因素加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2008年12月25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为期3个月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
广东山区县(市)政府终于出现了“钱袋子”超10亿元的市了。2009年,高要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78亿元,成为广东省首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山区县(市)。  这对于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来说,似乎有点“尴尬”,要知道在珠三角地区,很多镇的财政收入都超过10个亿。  30多年来,广东经济重心在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让珠三角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带之一,而广东众多县域多分布在
10月18日晚,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的电器”,000527.SZ)与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小天鹅A”,000418.SZ)公告称,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控股”),现持有美的集团84%的股权。美的控股拟将其中12.18%和3.12%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天津融睿投资顾问合伙企业(下称“融睿”)以及天津鼎晖嘉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鼎晖
“从这两天的表现来看,甲醇期货的成交量有所下降。投资者还处于摸索期,市场的观望情绪较浓。”11月1日,郑州的一位资深期货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作为新品种,甲醇期货将继续接受考验。”  10月28日,甲醇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鸣锣开市。这是继铅期货和焦炭期货之后,国内上市的第三只期货品种。与前者相同,甲醇期货亦采用了“大合约”制。  甲醇是基础性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工行业和新兴
一年交20元会费,在定点的8家公立医院看病的所有药费的13.6%和检查检验费的5%—20%,均可以获得现金报销;而这一报销不受当事人是否有医疗保险、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全额公费报销等任何限制。  这是出现在重庆的一个民间的互助性医疗健康组织,该组织通过与医院、药厂的合作,3年间不仅以现金直补的方式为30多万会员报销医药费3000多万元,还使8家定点医院的药费大幅下降2亿多元,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仅
愣头青与救世主    《时代周刊》总编辑、印度裔美国学者法瑞克·扎卡利亚就像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父亲是印度国大党元老,母亲是印度的传媒领袖。他自己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是《文明的冲突》作者亨廷顿的关门弟子。    28岁那年,扎卡利亚成为《外交政策》历史上最年轻的执行总编辑。从那时候起,他的文章就开始在美国政治、经济界产生重要影响。接下来,当他成为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总编辑的时候,印度人开
郭树清履新的第一次亮相颇具戏剧性。  当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走上演讲台时意外摔倒,满座皆惊,作为主持人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赶忙上前搀扶。  随后,郭树清解嘲:“看到老领导太高兴了。”  小小的插曲竟然引得场内外一阵议论,更有好事者如是讲解:股市还要跌,社保还会继续救市。  11月14日,郭树清到任证监会近半个月,当日沪深两市现普涨格局,沪指放量涨1.9%收复
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2004年西班牙小城埃尔切的那场焚烧中国鞋的熊熊大火。如今,中国鞋类产品引发的反倾销诉讼依然是当前中欧贸易关系的一个敏感话题。  今年5月8日,WTO成立专家组审理中国诉欧盟对华鞋反倾销一案,澳大利亚、巴西、日本、土耳其、美国、越南、和哥伦比亚作为第三方参加诉讼。    中欧“鞋战”    十多年来,欧盟一直采取各种措施对其鞋企进行保护。2005年7月7日,欧盟对输欧华鞋进行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