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政府治理理念 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必须把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为政府治理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政府治理理念的内涵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主要研究政府治理理念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如何相辅相成。
  关键词:治理理念;核心价值体系;重塑
  纵观从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解答。自从辛亥革命后,中国有识之士一直在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之道。我们党从领导中国革命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来治理国家。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时代的不同决定着国家治理理念的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个人崇拜的风愈演愈烈,把中国领袖毛泽东封为神,对毛主席做的一切指示和决策都盲目遵从,在这样一种领袖伟大政治时代,政府统治的理念占据着主导地位。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步入邓小平领导下的双峰强人政治时代,个人崇拜的风气大有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为了尽快把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国家拉回正常发展的轨道,拉开了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历史帷幕,国家把工作的重心重新聚焦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先富带动后富”;在之后的江泽民、胡景涛领导时期,国家强调不仅要考虑效率,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一历史时期,政府管理理念在社会中占主流地位,而政府统治的观念已经难以有其立足之地。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日益强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把以“以人为本”为基础的理念作为我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的总目标定位为“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现代化的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对我国的这一总目标进行了全面论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内容里指出,“政府治理是否有效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能否正常发挥其优越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世界管理模式接轨,转变过去政府管理的观念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我国全面改革的催化剂,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政府治理理念的内涵
  传统的政府统治理念主要政府是整个社会管理权力的中心,它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作为保障其权威的后盾。简单来说政府管理理念就是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扮演大家长的角色,为社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群体提供各方面公共服务,即无限政府理论。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群众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政府不能再用传统的统治和管理理念来管理国家,治理理念孕育而生。
  政府治理理念就是政府联合多方力量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共同管理以及社会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的约束,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的自由及权利。[1]
  联合多方主体共同开展公共管理就是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组成的治理格局,扩大市场、公民、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权力空间,为社会培育民主提供可行性,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
  对政府及个人的权力进行约束,就是要求其在阳光下运行,不搞特殊化,强调的主要就是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现出国家对法治和公平正义的重视。
  政府治理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让人们共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胜利成果,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从本质上来讲,治理理念从另一层面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行思想。
  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习总书记在中央曾讲到:“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凝聚民心、固本强国的大事”。而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集中表达出的思想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好核心价值观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起着核心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有如下四个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国家的“四化”建设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减少走弯路的机率,注重把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人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全面发展”的观点,而这一观点正好与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相衔接。[2]以“以人为本”为基准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也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共同理想归纳起来就是不管国内外形式如何变幻,我们始终要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坚持这一道路走下去,并且举全国上下人民之力、凝亿万民众之心来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要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必然要让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果惠及大众,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本身也蕴含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3]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为实现民族复习而努力拼搏。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对公民外化出的爱国行为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我们要以发展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来维护国家利益。[4]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标尺。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是否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整个社会提供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的界限,更加有利每个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为了便于宣传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
  三、重塑政府治理理念,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相辅相成
  从上述政府治理理念、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治理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如一对孪生兄弟,本质上有许多相似、相通处。   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全球化,呼应人民的要求,逐步从政府管理的执行理念转变成政府治理的理念,这本身就是党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结果,促进社会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形成;重塑政府治理理念的长远目标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水平,让社会常保繁荣、活力,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复兴,这同时也符合共同理想的本质要求;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不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加快权力的分散,促进养成民主思维;加强对权力进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是法治、公平正义思想成长的温床,因此有利于培育核心价值体系;重塑治理理念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实现更好的保障公民权益,让人们在自由的氛围全面发展自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谋而合,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综上总体来讲,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对于加快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而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有效地向社会宣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思想,使其深入人心,为实现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大力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思想内涵融入每个公民的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着和维护者,使核心价值观最终能够内化成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用其当作约束自己的纪律,自觉同一切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行为作斗争,增强人们对政府治理理念的认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政府治理理念的目标一致。
  【注释】
  [1]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J].行政科学论坛,2014(02)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科学论坛,2009(12):17
  [3]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科学论坛,2009(12):17-18
  [4]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科学论坛,2009(12):18
  【参考文献】
  [1]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J].行政科学论坛,2014(02)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科学论坛,2009(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4
  [4]王晓升.以人为本的含义辨析—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现代哲学,2008(01)
  [5]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07(06)
  [6]葛荃.“以公民为本”:政府责任、治理理念与和谐社会建构[J].新视野,2005(06)
  作者简介:杨清清(1987—),女,汉族,重庆江津人,法学硕士,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学、管理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将动画制作实例演示的图例与原作对比分析,具体阐述了杜尚的绘画作品《下楼的裸女》中画面效果与动画语言的相接近之处。分别从时间延续性、空间的变化和运动轨迹这
一 rn处在云南高原中的家乡,一个叫做云县的地方,群山绵延,水流丰富.随便站在一座山顶上看,那么多的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如果能在空中看,这么多的山,象是凝固的绿色海浪.在这
雪,对于四季潦草含混的滇南来说,是个稀罕物。尽管哀牢山把脑袋伸进云层,看似与上苍亲吻依恋,亲密无间,而四季轮回的冬季一旦回来,上苍对这片土地还是另眼相待,不会轻易飘洒
摘要:《丈夫》是一篇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很多评论家在面对《丈夫》时,都试图将其描绘成丈夫人性觉醒的故事。然而,一味的将视线投射于“人性”这座希腊小庙,就容易造成批评盲点,这些论点都强调着“人性”对“非人性环境”的胜利,论者的着眼点也都是围绕着丈夫,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次要人物——船妓老七,更是忽略了“送”妻卖淫这一非常态事件后丈夫身份失效与异化的深层含义,这就使得评论者的视野被局限,不能同故事的深层
卖花担上  挑春卖花,是一件风雅的事情。  可惜,如今难以再现。现今之卖花者,多于花店之中;偶尔,街头卖花,亦是恰逢节日,应时,应景而已。  提篮、挑担,穿街走巷,风情摇摇的卖花风景,也只能在历史的回望中,遥瞻了。  有宋一代,人多以为,积贫积弱,为外族所欺;殊不知,宋朝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治国”,所以,文风大盛,整个宋代,一派儒雅。其流风余韵,波及民间,故而,寻常之事,亦多存留一份骚人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现状,从机构设置、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最近30多年来中国高职教育有了质的飞跃。改革使中国由传统农业国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现代工商业国家。现代工商业最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便是经济发展后产生的流动人口,虽然说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同时也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但是也
假日出游,抵达通海县河西镇,这是朋友的家乡.rn追忆往事的我们,跟着古城的时间,缓缓打开时光里潜藏的记忆.河西的历史、习俗,以及我们一路走着遇见的人和事,都像一朵朵绚烂的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秘密,还是一个人的成长记忆.胡同让城市变得烟火盎然、意蕴悠远.胡同的日子如同清贫的燕子,一根草棍,一口泥,一方院落,一棵柳——胡同的人间气息滋养着行色
摘要: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黑白两种文化,男女两种性别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里,从小女孩的视角投射出她对美丑、善恶、黑白文化、乱伦与性侵等伦理问题进行揭露。本文将通过叙事伦理视阈对小说进行解读,在研究其叙事伦理的同时通过整个故事伦理来深刻小说的主题。一个被白人文化腐蚀的黑人小孩,在面对自己作为‘他者’这一伦理身份时,社会、家庭通过各种话语形式、动作行为来伤害她。  关键词:托